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出彩作文》在全国教育界首先提出“出彩作文”的理念——“作文有了科学的要求”;在全国出版界首先推出“升格作文”和“变格作文”专栏——“期刊园地新添了奇葩”!《出彩作文》刊出经过全国名师荐评的出彩作文,帮助高考考生掌握“作文快速出彩”的基本功。一、专栏设置1.高考题练笔。选评高中在校优秀学生以高考题写的作文。2.升格作文。升格作文是主旨或表现形式得到提升的作文。选评升格前后的两篇作文。升格前作文有鲜明出彩点,但在立意或格式上存在不足;升格后作文在立意或格式上有了质的飞跃:或从“不仅‘这样’还能那样”或从“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高考考场作文命题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主要是“新材料作文”)三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作文写作,都要在审题上下工夫。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只有对题目的外延和内涵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构思上不偏颇,才能追求立意上深刻、构思上新颖等更高级的作文写作目标。可以说,准确审题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保险分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3.
《新读写》2010,(7):20-25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相对旧材料作文(即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而言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不足。总之,它是一种集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一体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人也称之为“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新材料作文“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元性、命题的开放性上。它有效遏制了套作现象。  相似文献   

4.
钱飞 《语文天地》2014,(9):58-59
自2013年起,江苏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定在了“新材料作文”上。其实,所谓的“新材料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的难度降低了,写作的范围扩大了,让考生都有话可说了。但很多学生在作文材料面前仍然手足无措,在作文构思上焦头烂额,在作文课上无情可感,无理可言,如此,“听天由命”的为文策略也随之诞生。  相似文献   

5.
(4)作文。作文方面是一个提法的改变。从现行大纲中隐去了“作文”的提法,低年级叫作“写话”,中高年级叫作“习作”。这个提法的改变,用意在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第二个变化是,淡化了文体,降低了要求。小学阶段的习作,在文体上没有十分强调写记叙文,写应用文,高年级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书信等。”在表达上,没有明确地提“有中心”的要求,条理上也降低  相似文献   

6.
孥少华 《教师》2010,(32):78-78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仅反映了学生怕写作文,也反映了老师怕教作文。五花八门、花拳绣腿的作文教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也是造成作文教学低效的直接原因。作文教学急需回归“实在”。我认为回归“实在”必须在“巧指导、勤练笔、重讲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王想龙 《现代教学》2011,(12):31-32
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部分学生和教师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社会生活的体悟,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字游戏”,走进了作文教学的误区,造成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作文教学更多地带上了功利色彩——与分数挂钩,充斥作文教学的只是作文的技法、得高分的秘诀,因而“模式”作文、“建筑作文”弥漫作文教坛,作文也由“旧八股”走向了“新八股”。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往往把写作的那一周叫“作文周”,讲读课文的那一周叫“阅读周”。“天天读作文”就是说在“作文周”期间,每天在课堂上读学生的作文,直至读完该班每个同学的作文。  相似文献   

10.
“贴图作文”就是让学生自己寻找作文的材料——图画,并把它贴在本子上进行写作。“贴图作文”和看图作文有区别又有联系。“贴图作文”是学生自己找图,自己贴图,自己作文。在这里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但是,它又离不开看图作文的基本功,可以说是看图作文的“变形”。目前,小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似乎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增长。这种情况的发生大概和学生生活的枯燥与作文命题的单调及作文教学方法的陈旧有关。“贴图作文”就是试图在“兴趣”这两个字上做做文章。从小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具体、形象、新颖的画面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当无穷无尽的报刊在他们面前堆起时,就向他们展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周学敏怎样教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师大女附中周学敏,上学期教十年制初二(1)和初二(3)两班语文课。在学期结束时,从学生作文总结中收集了学生对作文的反映。学生认为:“过去作文没有东西写,不知道怎么写”,“觉得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害怕作文”;“现在材料写不完”,“摸到了作文的门径”,“很喜欢作文”。我研究了她的教学经验,觉得的确值得重视。下面叙述她怎样教学生作文及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后”作文教学的弊端多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后”开始的作文教学。“后”作文教学大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命题。命题之后的审体和解题的教学。2.批改作文。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书面或者口头的批改。3.作文评讲。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批改后的口头评讲。这种“后”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贯穿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国教师几乎从来都是这样教作文的。鲁迅先生在谈到他学习写文章时说过的“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作文本上圈圈多起来,而叉叉少了下去,于是终于学会了写…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坚持“以文为本”,将“现代人”压抑在“过去人”的阴影之下,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使作文这种既可“自娱”,又可“娱人”的精神性实践活动,戴上了僵化的教条主义镣铐。作文教学无异于作茧自缚,缘木求鱼。学生的作文大抵是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恰恰正是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规律,走入…  相似文献   

14.
小引尽管许多老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规律性的探讨,但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一是在单纯技巧上作文章,走向形式主义的死胡同;二是在盲目苦练上下功夫,最终陷入“靠天收”的虚无主义泥淖。无论是挖空心思的“技巧”,还是盲目无针对性的“苦练”,其症结都是作文教学中的“惰性”所致。因而在作文成功的通道上平添着一道又一道障  相似文献   

15.
谈到作文语言,不少高考考生将其视之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常发“奈何”之叹而生“难为”之感。不少作文指导之类的文章书籍也用“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来吓唬考生。长此以往,愈来愈多的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作文语言水平的“难为”心结,其中不少人进而将心理上的“难为”转变为行动上的“不为”。因此,近几年来,在高考评卷场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如瘪三、味之如嚼蜡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文教学改革随之深入。但是,对于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少教师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偏差,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习作课上教师的命题虽然大多是话题作文,但很大程度上只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在”为什么而写”的问题上,学生仍然很难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作文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应试”而不是“应需”(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要)。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我们班每周一次“作文沙龙”的时间了。同学们带来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作文和写着作文“秘诀”的小纸条。教室里已经布置好了。黑板上也进行了简单的装饰,上面写着“如何写好读后感”几个大字,这个题目是星期一就告诉大家准备的。既然是沙龙的形式,气氛自然是活跃的。在作文沙龙里,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启发与探索,是学生自由的交流与讨论。我宣布:“作文沙龙正式开始!”学生们把自己的作文和作文秘诀摆在了自己的桌子上,然后开始像购物一样的“选购”性阅读。这时候,作文沙龙变成了“超市”。有些平时作文特别出色的学生的桌子前面,聚集了…  相似文献   

18.
俗人俗语     
教学的创造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中,集中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因此,几年来作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应试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而始于几年前的以拯救“高考作文”为发端的新概念作文又有了“新八股”之嫌。作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谈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张树涛 《教育艺术》2008,(12):78-79
近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这一用语渐次通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正在逐步取代以往通用的“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简单变化,而且从作文指导思想和评价内容上都有所创新,提法更科学更合理。这一变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作文评价突破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形式,逐步朝着多向互动的多样化形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问:听说你本学期在初三(2)班进行了“作文一拖三”的写作活动,能解释一下什么叫“作文一拖三”吗?答:所谓“作文一拖三”是若干学生按先后顺序,在同一作文本上,作同一篇作文,带动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它不同于作文接力,作文接力是每个学生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