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邮报》是1645年由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创立的,迄今已经发行了362年。2007年1月4日,《国内邮报》在其网站正式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虽然在国外报纸停止纸版本发行而发行网络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最老的报纸退出纸质媒体而投身网络,是否验证了比尔·盖茨那句“30年后纸媒体将消亡”的著名预言呢?  相似文献   

2.
看客 《青年记者》2005,(10):62-62
近来,为避免报业恶性竞争,共同搞好明年的报纸发行工作,在中宣部等部门发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后,一些地方的报纸纷纷签订了行业自律协议,如吉林省《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新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等报社签署了行业自律公约,要求在报纸发行过程中不得附带赠品及订报赠报;报价整订为140元~150元/年,零售价0.5元/份,零售批发价0.3元/份;对开报纸日出版量最多不超过24版,4开报纸日出版量最多不超过48版;不得进行如“全省发行量第一”、“发行量居全省之最”等夸大宣传。云南省《春城晚报》、  相似文献   

3.
魏金成 《新闻界》2005,(6):87-88
众所周知,准时出版早已成为发行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报社是应该死守“行规”呢,还是灵活地运用发行规律?对此《环球时报》做出了明确的回答。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为抢发这条震惊世界的新闻,《环球时报》决定提前一天出版。同年10月7日美国空袭阿富汗,《环球时报》又紧急撤回已印刷完毕的报纸,不惜拖延时间,连夜对报纸的内容进行修改。单从形式上看,《环球时报》既有“迟到”又有“提早”,可以说是对读者的严重违约。可是高额、稳定的发行量却又给我们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京华时报》魔鬼发行之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3,(12):44-45
生于2001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老大、地铁发行量冠军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声名鹊起。大树意识 《京华时报》的决策层很清楚: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新创办的报纸一开始就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从一株小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7,(9):10-10
8月10日上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6份报纸,以崭新的面貌通过荆楚网上线发行。只要键入数字报的地址(www.cnhubei.com),读者就能在网上“翻看”《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农村新报》、《体育周报》和《三峡晚报》。这标志集团的发展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陈翔 《传媒观察》2003,(12):34-36
建国以来,中国(本文专指大陆地区)报纸发行模式,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建国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邮发合一”大一统;第二个阶段的开端以1985年《洛阳日报》自办发行为标志,“自办发行”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模式,“邮发”的垄断地位开始衰落;第三个阶段起兴于9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报崛起,自办发行成为报纸发行模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9,(6):56-56
美国两家老报纸《塔克森市民报》和《安阿伯新闻报》宣布最后一期纸质报纸出版日期,加入从纸媒转向网络经营的报纸行列。 据外电报道,《塔克森市民报》的员工5月15日得知,这家报纸会在5月16日发行最后一期印刷版报纸,之后借助因特网发表评论,但不再报道动态新闻。  相似文献   

8.
陈伟 《青年记者》2007,(12):118-118
1996年前,《北京青年报》是由报社设立的发行部负责发行,但发行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报纸的发展。为扩大发行规模,打破资金瓶颈,《北京青年报》决定联合几家公司组建小红帽发行公司。在小红帽的努力下,《北京青年报》的发行量一路攀升,到2002年,该报的订阅量位居京城首位。于是,“小红帽”发行模式走红全国。从我国报纸发行模式的历史变迁来看,  相似文献   

9.
目前,正值报刊发行高潮。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毕志伦同志的这篇文章,从发行的特殊作用、发行量三个层次对经营的影响、努力避免“发行悖论”及采编、发行、广告通力合作等方面,运用辩证法进行剖析,对做好报纸发行、特别是党报发行工作有启迪意义。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报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于2001年7月8日成立。五年来,事业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都翻了一番,相当于五年再造了一个报业集团:新增8个媒体: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有一张报纸发行过百万份和一个刊物发行过百万份的“双百万”报业集团:年均利润增长29%,新上三个总投资达7亿多元的工程建设项目基本上为自有资金。尤其是最近三年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报业遭遇“寒冬”、  相似文献   

11.
崔敏  朱洁 《新闻实践》2011,(11):69-71
2011年9月21日,香港第六份免费报纸《爽报》上市,目标发行80万份。由此,“壹传媒”也加入了免费报纸的战场。  相似文献   

12.
报业自办发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以报纸为导向的发行手段转变为市场经济时期以订户为导向的发行营销手段,这种观念和策略的转变,使得报业发行真正地进入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从《南方都市报》为标志开始,到《新快报》、《信息时报》相继出现,新兴报纸发行使“有效发行”理念深入人心。所谓新兴报纸,即以根据市场形势确立自我价值核心,内容专一为某种或某几种分类领域,采用窄幅排版,通过有效发行打破传统报业发行市场格局,赢取自身发展空间的报纸产品。  相似文献   

13.
吴闻莺  陈翔 《新闻界》2004,(2):57-58
1985年,《洛阳日报》退出“邮发”,自建发行队伍,开中国报纸自办发行先河。自办发行以其高时效、低成本、快反馈,实现了报社对报纸发行主导权和网络主控权的控制,增强了报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驾御能力。报社需要把握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自主权,自办发行的实质就在于自主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6月9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在武汉东方大酒店隆重庆贺《特别关注》杂志期发量突破100万份。至此,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事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新的起点——在拥有一份期发量超100万份的报纸《楚天都市报》的同时,还拥有一份期发量超100万份的杂志,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双百万”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5.
“多渠道发行”的优势已越来越显现出来,《鲁中生活日报》近两个月的发行实践,充分证明了“多渠道发行”的“短、平、快”效应,值得坚持和推广。报纸,既是精神产品,也是商品,有其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就报纸的商品属性而言,发行是其实现商品价值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发行,才能完成商品交换,获得再生产的资金。以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报纸  相似文献   

16.
报纸自办发行始于地市报。最初发行量大幅度增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进入90年代,随着报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报纸订数逐年下降。以襄樊日报为例,自办发行之初,报纸市场竞争硝烟未起,市委“红头文件”一发,期发量大幅度上升。可是最近几年,费尽九牛一2虎之力,报纸的期发量还是上不去。原因在哪里?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思想认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形势,没有认真研究报纸市场的变化,忽略了起码的市场规律。襄樊日报自办发行十年来,襄樊的报纸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是人民日报、湖北日报、襄樊日报雄踞襄樊市场,几…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中国的报业集团初见 规模,期刊方阵正在形成,电子 传媒迅速发展,新闻出版产业 资产重组步伐加快,表象之一 是报刊的发行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的发行方式面临新的挑 战,报刊发行不是可以用简单 的邮发和自办就能加以诠释。 我国报刊发行的竞争形式 从1985年《洛阳日报》试 办“自办发行”以来到今天,全 国已有40%的报纸和30%的 期刊实行“自办发行”,昔日邮 政发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 在,多渠道自主发行将成为趋 势。 自办发行。《深圳特区报》 1997年投资了2000多万元建 立自办发行网络,在半小时内 将报纸…  相似文献   

1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报业从1978年的186种已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种。改革开放以来,报纸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发展,功能与结构也有相应的变化,这促使报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创自办发行。1985年《洛阳日报》开自办发行之先河,之后许多报纸效仿,至1992年全国自办发行的报纸已达500家。第二步是打破“大锅饭”。1992年《沈阳日报》率先实行内部聘任制,1993年有128种报纸改版、扩版后,基本上都实行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第三步是组建报业集团。以1996年广州日…  相似文献   

19.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桦  梁林 《当代传播》2001,(4):89-90
看了这标题,也许有人会问,发行也存在有效与无效吗?那么,首先请大家看这么一个例子。新闻学博士曹鹏在《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有这么一段话,“1992年,笔在襄樊铁路系统采访,亲眼看到列车段办公室堆着大叠《工人日报》,据介绍,他们按规定订了二十多份,由于客运段工作性质,工人们一出车就是四五天根本没时间真正阅读这些为他们订的报纸,除了包东西,就量卖废纸。”(第53页)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工人日报》的这种发行就是无效发行。发行是关系报纸的生存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家报纸只有卖出动,为消费所订阅购买才能实现其价值,并得到生存和发展。本试图从经济学的层面来探讨发行问题,探讨遵循怎样的发行规律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要求,使其达到利润最大、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0,(9):5-5
据新民晚报:拥有近120年历史的巴西最老报纸之一《巴西日报》7月14日宣布.将从9月1日起停止发行纸质印刷版.统一采用网络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