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问我答     
《中国高校招生》2003,(6):45-45
高考在即,如何预防“非典”? 问:我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能告诉我在此期间应当如何面对高考,又应如何预防“非典”吗? 一位非常焦虑的山西考生王庆春答:近来,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对“非典”是否影响高考而产生焦虑的心情。我们应当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每一位考生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会得到最有效的保障。在“非典”疫情未能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前,甚至高考的系列安排都可能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我们每位考生和家长都应放心的。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固然取决于考生的语文水平。然而往往却出现这种反常现象;考生平时语文成绩冒尖的,高考成绩却平平;而平时语文成绩平平的,高考成绩还能冒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最近对我校200名补习生(参加高考次数不等,一次,两次或三次)进行一次“高考语文应试心理调查”活动。调查结果表明: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还与考生的临场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拙作想就高考语文应试中考生常见的心理病证进行剖析与调治,但愿能对应试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高考,说到底还是考学生。考生需要直接面对考题,在考卷上解题答问。而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高考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在这“第一次”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为此,本编辑部邀请去年高考中的部分优秀考生,就高三学生普遍关心的复习方法、应试准备、考场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座谈。这些“状元”从亲身的体验出发,真实坦率地吐露了各自的“诀窍”。尽管每一届考生、每一年高考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别,但复习、迎考中的一些基本方法、经验是有共性可循的。我们希望,去年高考“状元”们的体会能为今年考生们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因知识综合性强,点多面广,一直是高考文综卷丢分的“重灾区”,是考生取得高分的“瓶颈”,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考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在逐年提高。所以,在复习中考生要紧扣教材内容,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多渠道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提高的高考要求。  相似文献   

5.
“发展等级”是高考语文提出的概念。 2 0 0 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把写作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层次。“基础等级”强调的是考生的基本素质 ,是大多数考生都能达到的一般要求 ,“发展等级”突出对考生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这是高考性质转换的要求。随着高校扩招 ,原来以“难”见长选拔“精英”的试题 ,增强“等级”检测功能 ,能科学地将考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不仅将难以适合高校学习的考生淘汰 ,而且要为向不同学校输送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服务。这种全新的命题理念 ,不仅语文考试得到贯彻 ,在政治中也得到突出体现。一…  相似文献   

6.
肖汉明  张晓峰 《求学》2004,(5):43-45
每年高考之后全国恐怕有成千上万名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抱憾终生。究其失败的原因。无非是估分不准、定位不合理、“冷”“热”不搭配、“梯度”没拉开、“调剂”不服从……但是有一部分考生高考失败却不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遵守规矩”,反而输得更惨,而那些“背道而驰”的考生却往往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带着困惑,我们搞了一次针对性调查,通过对数百份高考志愿表的研究。发现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确实值得人们深思。现结合几个实例,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吴冬香 《新高考》2010,(7):32-34
开放性主观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它突出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宗旨,着重考查考生发散思维、综合评价的能力。其答案多元而不唯一,要求考生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并全面地扩展思维,组织答案。因而此种题型被考生们视作最为棘手的“难题”,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如果能运用“三分法”,举一反三,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组织答案,对同学们的正确解题能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 ,非选择题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比较全面地考查和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应作为高考试题研究的重点。下面就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和趋势试作分析 ,希望能对政治高考备考复习有所帮助。一、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第一、“如何体现”型。这类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为政治常识的内容 ,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型从其答案来看 ,可转化为“体现了什么观点”和“是如何体现的”两个问 ,即考查“是什么”和“为什么”。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 ,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观点 ;其次 ,考查考生…  相似文献   

9.
高考语文卷几乎年年都出现答案有争议的题目,正是这类“异常题”作祟,让不少考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失去分数优势而面对近在咫尺的“理想”之门怅然叹息。笔者以为,考生如果早有心理准备,考时又能积极应对,“异常题”的失分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为此,本文选几例近两年高考中出现过的“异常题”加以解析,希望对参加2005年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高考一天天逼近,全家人的希望与努力在一个月之内就将见个分晓,考生和家长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没有到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谁也不敢断言。然而,在历届无数高考考生的经验与教训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一些预示高考成败的“征兆”。考前疲劳往往是高考落榜的“前兆”!疲劳现象几乎伴随着每个高考考生的备考过程,书山题海、大小考试、熬夜学习……几乎很难有人能作到与疲劳“绝缘”。坚持到对高考成败尤为重要的冲刺阶段,许多考生已经深深掉进疲劳陷阱而无法自拔:头昏脑胀、思维迟钝、记忆下降、失眠瞌睡……各种学习疲劳…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高考“今天我高考”——考生穿着印有这几个字的文化衫出入于各个考点,是今年高考期间河南省郑州市的一道风景。据市招办介绍。中国人寿保险郑州市分公司今年免费为郑州市的考生提供了9000件这样的文化衫。“很兴奋”、“很自豪”、“社会对高考挺重视的”,一些考生在谈到穿文化衫的感觉时如是说。一位考生家长说:“孩子穿上文化衫有需要帮助时说不定还能得到帮助。”7月9日上午,郑州一中考点外一位姓郭的考生家长告诉记者:“今天早晨我和女儿准备骑车去考场时,发现车丢了一辆,十分着急。为了赶考,我  相似文献   

12.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题,历年来考生失分最多,有些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无所适从。其实,考生只要能了解重要句子的特点,掌握“理解句子含意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下面就结合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考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常见的题目,因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常让考生感觉无从下手而成了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举例说明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常规类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考物理针对物理思维能力考查目标,明确提出“能理解用图像描述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能应用简单的数学技能处理物理问题”、“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要求.这充分说明理解和应用物理图像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事实上图像题也已经坐稳了高考试题的半壁江山,其中不乏有许多创新的图像题,可见其在高考中的地位.而部分考生对图像问题重视不够,或者理解不深、不透,导致解答时常出差错.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解答图像问题时的瓶颈呢?秘诀是:加强识图、用图、画图的训练,达到能理解、会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司晓东 《考试周刊》2010,(35):11-11
高考后考生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很容易出现。本文通过对一些新闻中曾报道的学生“高考后”的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考生和家长南纸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它是高考的“总指挥”,其中“四翼”回答了怎么考的高考基本问题。“四翼”中的“综合性”是指:高考试题要以多项活动或多过程组成的复杂情境作为载体,考查对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深度整合与综合运用水平;“创新性”是指:高考试题的设问方式、呈现方式要新颖,要求考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要求考生能在有限时间内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高考志愿填报,关系到考生最终录取结果,更关系到考生今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12年寒窗苦读,同学们心中都有着美丽的梦,而在追梦的征途中会受到许多干扰,令考生感到志愿难填,学校难选,提笔难下,难怪人们有“填高考志愿如买彩票”“填报志愿犹如瞎子摸象”之说。本文讲的就是一个考生填报志愿的故事,或许同学们能从她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年高考,总有不少考生走出高考考场,与同学谈论试题时,恍然大悟、追悔莫及。还有许多考生自己所估计的高考分数远高于实际得分。根据阅卷老师的分析,发生以上情况的原因,除了考生的个人能力外,大多是因为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细小纰漏而造成的。归纳这些“细小纰漏”,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以及卷面处理不规范是其中的主要因素。那么,在后期复习备考中,考生应该如何将这些制约高考得分率的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呢?  相似文献   

19.
高考是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查。如果考生心理素质较差,或由于种种外在压力而过于紧张,就有可能在高考考场上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如何调节自己的应考心理,使自己成为高考“战场”上的胜利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考生应树立自信心,给自己以充分的肯定。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就说过:“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日益临近了,现正是备考复习教学工作极为紧张的时期。高考文科综合的命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目的就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