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客、游侠称谓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可以用一个侠字概括。强烈的个性和自我意识与“士为知己者死”的朴素信条是游侠精神的核心,这正是许多游侠悲剧的根源。在他们的心中,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在于舍生取义,以其德、义留名于世。  相似文献   

2.
《史记》所栽“刺客”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形象长期以来颇受关注,也多有争议。本文以文本为基础,借用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悲剧”、“丑”三个概念术语,对刺客形象进行解析,这样会对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得到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士人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他们力争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从传统里解放出来后对生命价值重新定义,或裸裎醉饮,或吃药行散,或扪虱而谈,出现了“以丑为美”的怪异现象,然而这些荒诞不经的现象却体现着强烈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在这个时期集中外化为药、酒和挽歌。其实质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深刻的悲剧冲突。  相似文献   

4.
教学构想:经典是生命的凝缩与沉淀.但并不是每一个经典都能普适于历史与大众.鲍德里亚说.“文字是历史谎言的制造者”:而文字.同时恰又是个体心灵真实的反映者.“看风景.就是看灵魂”(林贤治),在同一风景里,埋藏着不同的精神富矿,这是中国传统作品的优美处.  相似文献   

5.
“酒神精神”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也是尼采美学与文艺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而“魏晋风流”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它主要指我国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酒神精神”与“魏晋风流”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两者都基于生命悲剧性的体认,承认生命的悲剧性本质,却同样都蕴含着对生命的肯定,反对权威与理性对自然人性的束缚,并主张超越苦难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金霞 《班主任》2008,(7):38-40
这是一个班主任巧妙、耐心教育转化一名“问题学生”的片段,它告诉我们“问题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需要精神关怀的成长者,而教育转化他们的全部奥秘在于:爱、尊重、理解、信任、宽容、负责。  相似文献   

7.
饱含悲剧意蕴是沈从文众多湘西文学作品的共通点之一.这种悲剧意蕴正是沈从文一颗“沉忧隐痛“的心灵在其作品里的复杂情感投影.作为现代文化精神秉承者的沈从文急切要为民族寻求出路,进而探求“中国应当如何重新另造“的命题.只不过,这命题似乎太沉重了点,对于怀揣浪漫文化理想的沈从文来说,生命不能承受其重.  相似文献   

8.
作为道德楷模与美德的象征,宝钗保全了生命得到了婚姻,却丧失了人性的本真意味;作为精神贵族与美的象征,黛玉在俗世中凄然死去,却保持了人性的独立,获得了审美认同─—守道者与叛道者合演出悲剧的宝黛。而她们作为艺术形象在审美中的被误读与“意奸”,则展示了悲剧的宝黛,在历时性的现实文化氛围中,再历一场宝黛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成为一个和谐的生命活力场——关爱生命、联系生活、启发创造,充分解放学生的眼、耳、嘴、手、脚.让他们成为“自南个体”,让“快乐”充盈学生的作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单,以文字砌就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走出“怕作文、厌作文、抄作文”的怪圈,变“苦作”为“乐作”,让作文成为“心灵之声”的交响曲,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主张经典作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所谓“经典”.就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阅读经典,就是“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而“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心上扎根”.这更是民族精神建设的基础性的工作。我因此建议在中学选修课程里.应以经典作品的阅读作为一个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史记》所载"刺客"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形象长期以来颇受关注,也多有争议。本文以文本为基础,借用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悲剧"、"丑"三个概念术语,对刺客形象进行解析,这样会对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得到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晴雯是《红楼梦》里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中一个个性比较鲜明的人物。但同时也是生命历程最短的悲剧人物。该文试图以晴雯的言行为切入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她“心比天高”而“白矜与自傲”;她“身为下贱”却“不善自藏”地“任性高鸣”:最终“风流灵巧招人怨”,而这些是造成晴雯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酒神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它致力于在悲剧的现实世界中发掘出备受压抑的允诺自由和幸福的潜力。中国魏晋时期的士子丈人虽与尼采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理环境中,却对于生命和存在有着相似的见解,他们都清醒地看到了生命此在的永恒悲剧性,却又积极寻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并都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之美的培养,希望在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中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特定的侠文化模式下,先秦、秦汉刺客酬恩知遇对古代刺客的驱动力.巨大深长。行刺过程中,有的刺客因发现事实的部分真相,或受到行刺对象人格魅力感染,或风闻其为仁厚长者等,激于良知而醒悟,常顿改盲目行事的初衷;甚至意外地发现主谋指使者是个“坏人”。于是或停止行刺,或反戈一击。这种“刺客觉悟”描写,显示了使文化影响下的伦理价值取向。揭示了正义良知与侠义风范的灵魂震撼力与文化反思力。为忠臣良吏形象起了“陪衬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口述历史:一个时代的教育生活》,让我喜欢、感动,难以忘怀。“口述者”我都基本熟悉,读他们的文章,总觉得他们正站在我面前.微笑着与我交谈。我了解他们的历史,但他们生活中的故事却从来没听说过。这次细说了.细听了,我突然领悟到,人性原来如此丰富,心性如此明洁.他们的追求原来早就存活在自己的故事里。  相似文献   

16.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形象作为中国先秦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长期以来引人关注,也多有争议。如果我们以文本为基础,从“基本人性”、“深层文化结构”和“特定历史环境”三个层次,将刺客形象层层剥离进行解析,或许会对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产生较为客观的认识,获得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生命的无奈,为路过的风景,为生命的坐标。 有人说,生命天生是场悲剧,或者说是为了对抗生命意义本身的虚无。是的,每个人最终都将“归零”.这是谁也逃不掉的自然法则。可为什么又要走这一遭呢?只是为了对抗生命意义本身的虚无吗?我问过不少人,可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很乐意走这一遭。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酒不仅是魏晋酒士的精神“麻醉剂”,更是寄寓士人历史悲剧的现实载体,酒与他们的结合是悲剧的、矛盾人生的表现;魏晋酒士由此开辟另一种生命道路“中间路线”:徘徊在现实和虚幻之间,而这正揭示了魏晋酒士积极病态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19.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人类精神困境的完全阐释者与体现者,他的命运体现了歌德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永恒追寻与回答。本文通过对《浮士德》事业悲剧的解读阐释其审美意义,并由此展现歌德“审美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这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站在废墟上发出的呼喊.它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正在成为一种“普世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