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5,(21):46-49
本文主要以科学知识分子的社交方式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与概括了不同时期的科学社交传播形态。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论证科学精英们通过社交方式与科学圈层以外的阶层的交往与互动,形成了科学游历社交、飨宴社交、家邸私人社交、科学风尚社交、科学权力政治社交以及数字媒体的科学公共社交等多种方式,从而进一步阐述科学精英通过社交跨界于其他不同领域,并进行交融与互动,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科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程名 《东南传播》2012,(12):11-13
科学传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很多研究认为,中国大陆的科学传播处于"有反思"的科学传播阶段甚至可以构建"科学传播公共领域"。但实际上,以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为代表的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的传播主体(媒介)远未实现这一模式,相反,还会导致离科学传播目的相去甚远的结果。科学传播的研究和实践者不应该盲目乐观,过分相信技术力量,要结合多种科学传播力量,促进中国的科学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基于科学数据构建合作网络,并与传统出版物合作网络进行比较,从网络分析层面解读两个合作网络的差异,为科学数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ClinicalTrials.gov网站的临床科学数据库为例,利用爬虫抓取该网站上传统论文题录信息以及临床试验信息的元数据并分别构建合作网络,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比较试验合作机构网络与论文合作机构网络之间的异同。[结果/结论]基于科学数据集和论文数据集的元数据构建的合作网络,与仅从论文数据集中提取元数据构建的网络相比,前者能够展现更丰富准确的合作信息,从而揭示科学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学术社交网络是重要的科学信息资源平台,但少有研究关注高校图书馆对其揭示和利用问题。对我国137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对ResearchGate、Acadmia.edu、Mendeley和科研之友4个典型学术社交网络的揭示和利用现状的调查显示,仅有8所图书馆对单一学术社交网络进行了揭示,显示出学术社交网络并未引起广泛重视。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深刻理解大数据时代学术社交网络的重要性、与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制定学术社交网络发展政策、将学术社交网络与现有资源予以整合、以及深入利用学术社交网络进行科研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汇总国外主要专业性科研社交网络站点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开放型科研社交网络"Academia.edu"作为主要案例。调查分析发现,开放型科研社交网络实际应用中存在信息更新时滞、用户角色以学生群体为主、用户同质化趋势、用户活跃等级排名与科研人员知识水平非对称性等缺陷。科研或学术单位在科研社交网络未来设计中应该合理规避这些缺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科学交流。  相似文献   

6.
Web2.0环境下的科学计量学:选择性计量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52-56,92
介绍一种Web 2.0环境下的科学计量学理论——选择性计量学。指出选择性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选择性计量学与传统科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综合分析选择性计量学在时效性、覆盖面和科学交流过程方面的独特研究意义。总结可以在多种开放存取平台和学术社交网络中提取的选择性计量学的评价指标。以Total-Impact工具为例,分析选择性数据集来源和选择性计量类型。  相似文献   

7.
主题科学传播在选题策略和传播渠道均存在其特点。选取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术成果交流平台2020年1月27日至7月19日网络载文作为典型案例,收集单篇论文的阅读量、题目、期刊、作者信息及网页访问量构成,定性分析论文学科属性与传播主题的关联,定量分析全球访问量的国别特征、构成及趋势。高阅读量论文的选题呈现以下3个特点:与中心事件强相关、与关键问题有结合点、研究对象较受关注,单篇阅读量较高的论文类型为论著、指南共识、述评专论。网络传播中以直接访问与外部链接引流为主要渠道,引流来源以自建网络平台、文献数据库、主流搜索产品(如百度学术)为主。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及观察时间窗延长,访问量增幅较大的渠道以微信公众平台及社交媒体为主,新增渠道包括不同出版平台资源中心外链及大众新闻媒介。除我国外,访问量较高的国家为美国、巴西、印度、日本、意大利。主题科学传播中传播迅速且较受关注的论文选题兼顾学科关联性及公众关切,传播渠道以网络为主。随着时间推移,即时通讯及社交媒体传播增速较高,更多境外网络访问、出版机构互链及国际学术组织数据库涉入,科学传播的受众角色更加丰富。中文论文的国际推广应注重传统平台及新兴渠道的均衡发力,凭借国际化资源中心及社交媒体平台主动传播。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有其发生、升温、高潮、消亡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荆楚网的做法是重点把握好舆情发现、分析研判、应对、跟踪反馈等环节,从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入手,有序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美国“图书馆作为公众科学社区中心”项目旨在通过公共图书馆社区锚点的身份扩大公众科学的实践范围、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在全美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本文利用网络调查法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其实践举措,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动公众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具体来说,可通过吸引民众参与公众科学项目、开展公众科学项目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提升图书馆馆员公众科学服务能力和构建以公共图书馆为枢纽的全国公众科学协作网络等措施,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公众科学的社区中心,支持公众科学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载体的科学信息发布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信息载体演进的角度出发,阐明了载体演变对科学信息发布模式的影响,分析了新的科技发展背景下基于纸质载体的科学信息发布模式的不适应性,并构建起了基于网络载体的科学信息发布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作为情报科学TOP期刊的JASIST(美国情报会志)的统计和分析,探讨情报科学的变化趋势及近期研究聚焦点,即信息构建、知识管理、网络计量学、信息安全与道德、情报检索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报科学发展的实践研究趋向、技术趋向,同时指出情报检索在学科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针对目前全领域科学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中存在的技术难点,结合网络嵌入模型、机器学习聚类、流形学习可视化算法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方法与模型,提出一套全新发现科学结构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案,以完善科学结构发现与可视化布局,并拓展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应用场景。[方法/过程] 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嵌入模型和聚类方法改进原有的网络社团划分聚类方法,利用流形学习降维可视化算法扩大数据处理能力,并设计由下至上分层可视化布局方法,提升可视化图谱的稳定性与细节揭示能力。[结果/结论] 以科睿唯安公司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研究前沿中高被引论文作为分析数据集,使用新聚类算法得到1 169个研究领域,通过改进的可视化布局算法形成全领域科学结构图谱。与前几期科学结构图谱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支持更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对可视化细节揭示与稳定性也有大幅优化,可以更好地展示全领域科学研究宏观结构及内在关系,为全领域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与构建提供更可靠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简述社交问答网站信息可信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社交问答网站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并认为社交问答网站信息可信度分析的关键问题应该从信息内容本身以及社会情境两方面入手;结合问答信息的特点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个概念框架来分析用户判断信息可信度过程的动态变化,对社交问答信息可信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CSCD和SCI的跨省区科学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CSCD(1998-2005)和SCI(2000-2005)数据库得出我国31个省区科学合作论文的数据矩阵,构建出一系列跨省区、有向加权的合作网络。利用网络绘图分析软件Netdraw将其可视化,并从不同角度将省区间的科学合作状态表现出来并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弱势省区倾向于与强势省区合作;弱势省区之间合作极少;SCI合作网络中各省区之间的合作差异程度大于CSCD合作网络中的合作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提出用“社交媒体计量学”这一术语概括以社交媒体信息为逻辑起点的系列计量研究的构想,并论述在Altmetrics逐渐发展成熟的背景下提出社交媒体计量学的必要性。[方法/过程]梳理社交媒体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介绍Altmetrics诞生前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术语概念,界定社交媒体计量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同时分析比较社交媒体计量学与Altmetrics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从对Altmetrics和对计量学科整体发展作用的角度论证用“社交媒体计量学”这一术语概括以社交媒体信息为逻辑起点的系列计量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结果/结论 ]社交媒体计量学是在以社交媒体为场景的网络环境下呼之欲出的计量学分支学科,它围绕社交媒体这一新的信息载体,研究社交媒体用户之间及其与科学信息的交互特征与规律,从而提炼社交媒体信息的科学价值。这一术语的提出能够为社交媒体相关计量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思路,从而促进学科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娟 《新闻传播》2010,(4):26-27
科学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传播,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为个案,研究分析其传播特点,揭示其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新颖之处,以此探寻科学松鼠会对科学传播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WoS收录的25位普赖斯奖得主论文数据为依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该获奖群体间的科学合作网络。结果表明:各获奖者合作活跃程度不一,网络中形成若干核心节点;合作网络主要由4个作者聚集群体组成,并确定普赖斯奖得主合作网络中的部分中国学者;合作网络越大、合著越多的获奖者通常有较高的学术论文产出;增强科学合作对提升部分学术影响力指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研和科学创新需要依靠对海量科学数据的分析、管理和重用,科学数据的出版管理政策对于科学数据的质量控制以及开放共享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比较法,从科学数据提交与存储、质量控制、开放共享以及强制性政策4个方面,对国际五大学术出版商的科学数据出版政策开展调研和分析。科学数据出版政策直接影响作者如何提交以及选择何种方式共享和存储科学数据,甚至影响作者对于科学数据仓储的认知和评价。以国际学术出版商的科学数据出版政策为导向,提出科学数据仓储建设应优先保障数据质量,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环境,建立与出版商、学术界等的多元融合机制,并不断完善其标准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融合是跨越学科边界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路径,其目标是实现融合科研的全学科、全流程和全景式数据开放与共享,FAIR原则为科学数据融合指明了具体的实施规范。[方法/过程]文章运用文献调研法,辨析科学数据融合的概念内涵;以FAIR原则为基础,分析科学数据融合路径;基于国内外科学数据领域不同分支方向的重要进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包括技术与工具、政策与指南、模式与行动的多视角科学数据融合实践协同方案关系映射模型。[结果/结论]文章提出未来研究应从融合网络的视角,思考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科学数据融合体系、协调机制、模式策略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关联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数据等科学资源共享制度的初步建立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研支撑方式——关联科学(Linked Science)。因其能够解决科学研究可重复性等问题,自从2011年被提出以来,关联科学就受到了极大关注。关联科学是四颗"银子弹"(开放资源与网络环境、关联数据、云计算、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组合,但其实现条件还未成熟,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以实现关联科学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