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大爆炸理论,极早期的宇宙可看作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物质,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并以很大的速度膨胀着。在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也表明,宇宙正在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膨胀。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任何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有了这个认识前提,我们就可以测量地球与宇宙中心的距离了。测量地球离宇宙中心的距离,我们就要测出现如今的地球是以多大的速度在散开的(远离宇宙爆炸中心的瞬时速度)。我们可以假设这个速度数值是Vy(km/h),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它有多大。其次,我们还要知道宇…  相似文献   

2.
读者互动     
在《大科技·科学之谜》2005年7期“读者互动”栏目中,浙江省乐清市育才中学杨彬同学提问:宇宙是否会一直膨胀下去,还是有个临界点?到了临界点后就会收缩?过去,人们一直无法得知宇宙天体之间的引力大还是宇宙造成的膨胀力量更大,所以无法判断宇宙最终的命运是坍缩到一个奇点还是膨胀到无穷大,如果宇宙之间的物质密度的效果更加强大,那么由于物质引起的引力最终会使整个宇宙坍缩成为一个奇点;相反,如果宇宙之中造成膨胀因素的力量更加强大,那么宇宙最终会被撕裂。——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吴峰、湖北省公安县第一中学高以下是一些读者的新问…  相似文献   

3.
茫茫宇宙中银河系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星系,仙女座星系M31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距银河系约250万光年。浩瀚宇宙依据星体质量排序称霸,太阳系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拥有99.86%太阳系质量成为"太阳系主宰"。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拥有1000~4000亿恒星,如同太阳系被超级放大。所有恒星长期的围绕一个中心质点运转,与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长期围绕太阳运转大体相同。经科学计算,银河系中心点的黑洞质量达到1000~1200亿太阳,此超级大质量黑洞的"视界线"达到2688~3226亿公里,约50倍太阳到冥王星距离。该超级大质量黑洞星体犹如我们太阳系中的太阳,统治着整个的银河系及空间范围,成为"银河系的主宰"。  相似文献   

4.
宇宙并没有在膨胀,之所以觉得它在远离我们而去,而是人类的视差造成的。就像坐在运动的火车上,窗外远处的景物比近处的景物会让人感觉更加快速地移动一样。同理如果把我们地球当作运动的火车,那么宇宙大背景的一切相对于近地星系也将飞速地移动离去。并且,离我们越远的其移动和离去的速度当然也就越快。另一方面,它比我们坐火车的视差效应还要更大,因为火车外的景物并没有在运动,只是火车在动。而宇宙大背景的一切星空本身却在做着高速的运动。如果是做着相反于地球的方向运动,那么远离地球的速度更是要加倍了,这应该就是为什么离地球越远红移的现象越大的缘故了。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宇宙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宇宙图景:137亿年前,一个很小的奇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就此诞生,空间和时间出现了,星系等物质向四面八方飞奔,一直扩张到如今,宇宙仍然在膨胀,星系们彼此相互远离.我们生活的地球属于一个叫做太阳系的小星系,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平凡的一员,银河系和周围的二三十个星系组成了星系群,宇宙中有大量的星系群.在月亮上建个液体望远镜  相似文献   

6.
正不仅地球变暖正在发生,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宇宙正在变得越来越热。科学家分析过去100亿年里宇宙热量变化历史,结果显示,宇宙气体平均温度升高10倍以上,达到现今的400万度。为了理解宇宙温度如何随时间变化,研究人员使用普朗克任务和斯隆数字巡天项目收集的图像和光谱数据,并通过红移效应(用于观测遥远天体的宇宙年龄)以及一种从光线中评估温度的方法,从而测量出早期宇宙中气体(也就是更远天体周围的气体)的平均温度,并将该结果与距离地球较近的宇宙气体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宇宙结构的引力坍缩,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宇宙正在变得越来越热,而且这种加热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哈勃发现红移定律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由红移定律可以知道宇宙在膨胀,由此有个设想物质的存在是宇宙膨胀的原因。有个观点月亮每年以四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但是经过物质的存在是宇宙膨胀的原因的设想及证明发现此观点有不确切的地方,并得到一个规律凡是满足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都符合这个规律M中心/R=K(K为常数)。在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了陆地成因这一观点提出了陆地是火山喷发的沉积这一观点,这是本文的第二个观点。  相似文献   

8.
《未来与发展》2012,(6):113
自20世纪末,宇宙持续加速膨胀之谜就一直困扰着科学界。到底是什么给了宇宙一种相反之力,使其能够消减将银河系凝聚在一起的引力呢?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宇宙历史关键变革时期进行了新的阐释,通过测量1万多个星系的精确距离,探测到60亿年前暗能量是影响宇宙加速膨胀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Hubble发现星系退离我们的速度随着星系与地球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于是提出了哈勃定律,该定律后来成为了宇宙膨胀理论的基础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佐证。1998年Permutter和Schmit领导的天文研究小组又通过对一些遥远超新星的观察发现宇宙正以加速度膨胀,于是获得了2011度的物理学诺贝尔奖,但人类至今无法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因此,本文作者根据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提出了宇宙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新理论,揭示了星系的层次结构,并证明了哈勃定律和和Permutter和Schmit结论,进而揭示了宇宙加速膨胀的真相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在这个"庞然大物"中存在着许多宇宙奇观,多年来,随着我们对太阳系的不断探索和发现,其隐藏的奥秘也在逐渐被世人揭开。下面所列举的太阳系中的十大奇迹,有的被人们熟知,也有的不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科学家通过超新星红移和亮度的变化,明确无误地证明,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因此,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与万有引力抗衡.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迈克尔·特纳从"暗物质"这个学术术语中得到灵感,把这一神秘的力量命名为"暗能量","暗"表示它神秘而未知,而"能量"表示它驱使了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从此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2.
宇宙并没有在膨胀,之所以觉得它在远离我们而去,而是人类的视差造成的。就像坐在运动的火车上,窗外远处的景物比近处的景物会让人感觉更加快速地移动一样。同理如果把我们地球当作运动的火车,那么宇宙大背景的一切相对于近地星系  相似文献   

13.
宇宙混沌一片,到处充满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物质结合形成了物理星(恒星)、生物星(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统称)、彗星、褐矮星,这四类星体大多会再爆炸中消失殆尽。这四类星体构成了无数的星系平面,无数的星系平面构成了宇宙。在宇宙中以物理星的引力辐射范围大,在同一平面内有无数的物理星,当这些物理星中的几十或者几百个物理星的引力在这个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空间(星系平面)中的某一个点形成焦点时,造成了宇宙空间的坍塌形成了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吸力下爆炸的星体产生的物质会在黑洞中重新结合成一个等级星体。宇宙会以星系平面为单位永恒下去。物理星跟生物星的够成物质不同,产生的引力不同,引力作用与生物,生物的变化也不同,宇宙便形成了生物空间与物理空间两种空间,这两种空间对于生物而言,一种时间永不停止,一直向前,另一种时间静止不前,一直保持着零不变。所以近些年发生的人失踪N年后又回到地球上且样貌保持失踪时的状态变很好解释。所以宇宙中并不存在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4.
《青海科技》2014,(1):94-96
<正>对于广阔而又神秘的茫茫宇宙太空,有着太多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下面是科学家至今未解的宇宙谜团。宇宙的暗能量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不断膨胀的。1998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对遥远超新星进行研究,发现宇宙在很久以前的膨胀速度低于现在。对宇宙加速膨胀进行解释促使科学家提出暗能量理论,正是这种能量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科学家认为暗能量在宇宙中的比重达到近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会认为地球很大很大,但太阳却是地球的一百万倍,而比太阳还大的恒星在宇宙中更是不值一提,这样一来,宇宙中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会让人觉得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可见物质只是宇宙中极少的一部分,暗物质是一种理论上有,但至今未发现的物质,是可见物质的3倍,而其余的一大部分都是暗能量,那么暗能量又是什么呢?暗能量也是根据理论推导出来的,由于宇宙在不断膨胀,所以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能量才能办到,这个  相似文献   

16.
迷你太阳系     
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绕着恒星公转,这就是宇宙中最典型的类太阳系天体模式。但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微型“太阳系”显示,中心部位可以不再是恒星,而是一颗冷冷的棕矮星,并且从它的质量来看,这个肩负“太阳”职责的星体甚至就在行星级别之列。从这个星系上面,天学家己经了解了一个新的秘密,那就是一颗比行星稍微大一点的天体也可以充当母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网罗住一批另外的行星,甚至可以拥有像木星和地球这样的成员,组成一个很小但是依然具有可供生命居住地带的侏儒星系。  相似文献   

17.
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引力使时间、空间弯曲的原理,此后不久,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求解引力场方程时,提出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不旋转、不带电、球对称的致密天体——黑洞。关于这种致密天体的形成,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质量的恒星在经过超新星爆发后,如果其中心余下的恒星物质质量超过3.2个太阳质量,恒星坍缩的结果便是形成致密天体黑洞。然而一切正规天体都有一个引力作用的极限,黑洞也是如此。当一个黑洞的总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巨大引力作用使黑洞里的所有物质都以极大速度向黑洞中心聚拢,最终,所有物…  相似文献   

18.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以巨大的引力不断的吞噬宇宙物质,它的引力之大,就连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难以逃脱。虽然如此,但万物却无法看见它,即使你用强光照射、雷达探测,依然无法寻到它的踪迹。黑洞由此变得神秘,黑洞被喻为宇宙中的大漩涡。揭开黑洞的神秘面纱其实黑洞并不是洞,不是深不见底的空洞,而是比铁,比铝沉  相似文献   

19.
直觉上,我们居住的地球真像是宇宙的心脏,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围绕她旋转。科学史告诉我们,为了扭转这一观念,人们付出了血的代价。天文观测表明,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有9大行星围绕它旋转,地球  相似文献   

20.
(1)论述了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也因此,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信号,无论作为"宇宙暴涨的确凿证据",还是作为引力波的宇宙原初证据,均不一定成立的;其更大的可能性是宇宙暴涨与上述的类似局部暴涨的引力波叠加作用的结果。(2)论述了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CDF2008年发现的疑似暗物质的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可能是已有的Ω粒子。(3)BICEP2望远镜的前述发现有力地支持引力子的单手性,为中国本文作者2012年提出的左旋中微子(中微子震荡不足以证明其非零质量)与引力子可能的一致性提供进一步的佐证,为4种力的广义统一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