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矿山开采中对环境的破坏主要有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及地表塌陷等,它们表现出的危害有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介绍了钽铌湿法冶炼过程中"三废"污染来源、特点及分布情况;针对性介绍了不同钽铌矿料分解工序中的废气,采用不同的治理工艺流程及设备;运用废渣(电石渣)来处理废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甲醇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和所产出的产品大多数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如果对甲醇生产过程不加严格控制,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文章从甲醇生产过程中有毒害物质和三废对环境的危害,进而阐述通过生产过程的控制措施,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空气及水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甲醛是一种常见的空气及水中污染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以及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室外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石油、煤、天然气等的燃烧,润滑油的氧化分解,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光化学反应等;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自装饰材料、家具使用的胶黏剂,以及吸烟、燃料燃烧等;水中甲醛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甲醛废水。甲醛对人眼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而且对水中生物活性体均能产生毒性,致使细胞破坏并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5.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文章从环保的角度,论述了人们最为关切的室内光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3)
氰化物作为液体渗氮工艺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危害。通过对尿素—有机物型氮化盐在铸铁件液体渗氮工艺中的产排污分析,结果表明:尿素-有机物型氮化盐在铸铁件氮化工程中氰化物主要以HCN形式通过大气排放,少量以氰化物形式通过废水排放。碱液吸收法能有效治理废气中HCN气体,碱性氯化法能有效治理废水中氰化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重油废水中,重油存在的特征及其环境产生的危害,阐述了双级气浮在重油废水处理中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工程设计参数、处理效果及效益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工程运行效果明显,成本低,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8.
涂装工艺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源分析及其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宏  谭钢 《科技风》2022,(9):73-75
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也愈加重视,而环境监测工作是治理污染、防治污染的重要工作.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以将大气、水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行详细检测化验,目前比较常见的环境污染物有废气、废液、废渣等,这些物质必须要进行妥善处理,才能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但是在环境监测分析实验中会产生一...  相似文献   

10.
张玉玲 《科协论坛》2007,(12):48-48
在大庆石油化工的生产区,因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致使环境长期污染、恶化,使土壤产生次生盐碱化,严重地影响了植物栽植的成活,给绿化工作带来了难度。通过几年的工作与实践,我认为影响大庆市植物栽植成活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污染物处理过程中清洁生产技术的差别,以现有环境技术效率的研究为基础,提出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效率概念,并基于非期望产出角度的SBM模型,评价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效率。研究表明,在我国废水、废气和固废处理过程中,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效率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效率整体水平最高且发展趋势最好;由区域和省域分析可知,各地区不同污染物处理过程中,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效率差异明显,不仅需要分地区制定污染物处理控制政策,还需要针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控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塑料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塑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塑料资源代谢过程的研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塑料物质流分析动态模型,研究了1949—2018年中国的塑料从生产、使用到最终废弃的生命周期代谢过程。结果显示:①1949—2018年,塑料累计消费2205.6 Mt,共产生废塑料1404.8 Mt,其中30.0%被回收再利用,14.0%被焚烧,36.0%进入填埋场,20.0%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②塑料的使用存量为630.0 Mt,损失存量为870.2 Mt,其中66.7%堆积在填埋场中,33.3%被随意丢弃在环境里;③2018年,消费量为193.1 Mt,塑料消费产生了废塑料140.5 Mt,废塑料后续处理中,回收占32.0%,焚烧占26.0%,填埋占35.4%,废弃占6.6%。研究表明:中国塑料的代谢规模庞大,一次性塑料产品对塑料代谢影响非常大;废塑料是资源损失的关键节点,应加强对其的回收利用;对于已经进入环境中废塑料的污染管控非常重。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环境中废塑料的风险和污染机理以及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效率,以减少塑料资源损失,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工业废水排放是公共资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取1995--2007年江苏省经济与工业废水排放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工业废水排放关系,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水平计量模型,并探究了其演替轨迹。实证研究表明,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一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针对江苏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现状,减少中小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是减轻公共资源水环境压力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最后针对江苏省水污染与经济发展现状给出了减少工业废水排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谦  高军 《科研管理》2011,32(7):157-16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采用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结果发现,仅有东部地区的这三项指标与人均收入成倒"U"的关系,而EKC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并不存在,中西部地区不同污染物的收入-污染曲线分别呈现"U"型或线性关系。从回归结果上来看,中西部的污染加剧速度要快于东部。外商投资的流入已经使东部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好转,但在中西部还未看到这个迹象。  相似文献   

15.
李崇梅  傅崇辉 《资源科学》2016,38(6):1169-1178
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框架下,定量分析人口规模与废污水排放量关系的动态稳定性,对于理解中国的水环境变化趋势具有理论参考价值。本文利用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和省级面板回归模型,通过构建时间交互项和斜率虚拟交互项,分离出人口规模与废污水排放量动态关系的固定效应和进度效应。研究发现,2003-2012年间,人口规模对废污水排放量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固定效应,人口规模依然是水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负向进度效应表明人口规模对废污水排放量的影响有下降趋势,人口数量因素的环境效应正在被人口结构因素所取代;动态分析表明进度效应有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中国正进入人口规模与水环境动态稳定的窗口期。人口规模对废污水排放量的进度效应有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政策应该考虑人口规模与废污水排放量关系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农业污水灌溉对石家庄市近郊灌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如何在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污水不仅是一个资源再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保护环境,使区域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石家庄市近郊具有几十年污水灌溉历史的典型灌区的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分析,评价了华北平原区农业污水灌溉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首先,简要回顾了各国污水利用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有关使用城市污水灌溉的利弊。然后,在对比确认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效果的基础上,基于电导率、硝酸根以及溶解氧浓度的测试结果,分析了污灌区地下水的水质变化特性。在污水灌溉区的硝态氮浓度很高,分布在35mg/l~130mg/l范围内,井深小于40m的井水的硝酸根离子浓度超标率为100%。而在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地区,硝酸根离子浓度都在35mg/l以下。此外,经过长期污灌的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已从原有的重碳酸硫酸钙(钙镁)型水演变成了重碳酸氯化钙(钙镁)型水,矿化度也比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城市污水来源是连续的,而农作物需水是有季节性的。在作物非生长期,污水很容易进入地下水。这可能是造成长期利用污水灌溉的地区水化学性质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任明  邵晓周  沈东升  付伟 《科技通报》2008,24(1):143-148
论述了我国PTA行业废渣产生情况和PTA废渣的性质。重点总结了从PTA废渣中回收有机羧酸和催化剂的专利技术,同时对PTA废渣的综合利用的现状和技术做了回顾,认为利用PTA废渣生产增塑剂、不饱和树脂、聚酯漆、活性炭等能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矿山Ⅱ类尾矿库实例,通过实施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方案,并经现场取样检测,证实了该尾矿废水已达到了国家废水排放标准,满足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肇东市玉米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兵友 《资源科学》2001,23(3):78-81
依据生态工程和产业生态学物质循环再生和生命周期原理,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以黑龙江省肇东市为例,对玉米生命周期过程中主产品和各种副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只要利用合理完成可以实现资源化,不会给环境带来损害。其中产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酒糟废水,通过化学、生物和土壤等多极处理,基本达到达标排放。与此同时,工程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公司、科研部门和农户的三结合,也为社会创造了近4000个就业机会,这对缓解城市居民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大作用。说明生态工程和产业生态学原理是解决目前农业和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