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财务报告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阐明了加强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是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会计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会影响到市场的运作、有限资源的配置。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直接地深层影响。在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以及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谈如何加强会计监管、杜绝会计造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美国的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到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事件,现实中的很多事例说明,当今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它使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业界及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并央及业界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如何加强会计监管、杜绝会计造假已成为当前会计职业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近来随着某些L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频频曝光,在投资领域也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股民大声呼吁:会计造假一定要遏制,否则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会严重扭曲股票的价值,扰乱资本币场秩序,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挫伤股民的投资积极性。有效治理的前提还要究其成因,那么会计造假现象为何屡屡发生又难以遏制?我认为从不同角度来看.原因有三点: 1、从公司角度来看:追求高额的造假收益,而违法造假所付出的代价较小,是造假的根本原因。为了获得通过正常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从资本市场上获取更多的资金,是某些公司挺而走险,肆意编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在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同时,会计舞弊现象也日益盛行和蔓延,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还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如何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该文选取2002-2010年度受证监会处罚的9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及舞弊手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结合舞弊手段给出了相关建议,以便于审计人员对会计舞弊的审查及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有效地识别造假企业。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国家重要经济问题,现有财会会计法规制度尚存的缺陷,使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高于预期成本,导致经营管理者可能为谋取利益而造假,诱发会计信息失真。应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顽症。针对现有法规制度尚存的缺陷,使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高于预期成本,导致经营管理者可能为谋取利益而造假,诱发会计信息失真。应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业萍 《今日科苑》2007,(18):45-45
现有的法制缺陷使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高于预期成本,导致经营管理者为获利而造价,诱发会计信息失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明晰产权、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应对措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而要想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构造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会计监督体系,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好公司的治理。从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入手,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相互间的作用,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国家重要经济问题,现有财会会计法规制度尚存的缺陷,使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高于预期成本,导致经营管理者可能为谋取利益而造假,诱发会计信息失真。应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1.
当前市场经济中,企业会计舞弊行为不断出现,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舞弊行为正逐步趋向复杂化、隐蔽化。这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人员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06年2月15日,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的48项独立审计准则正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见,会计舞弊与财务报表的审计已经受到了重视。本文首先把企业会计舞弊的种类进行分类对比,并详细分析企业之所以会频繁发生会计舞弊原因;其次结合企业会计的舞弊情况,就舞弊行为的审计方法进行讨论;再次对防范企业会计舞弊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求最大程度上抑制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理升 《科技与管理》2010,12(1):134-136,143
以2001—2007年受到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同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和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著正相关,同董事会的规模、构成及会议次数,同会计信息质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佟岩  孙毓  王茜 《科研管理》2022,43(6):121-131
   本文以A+H股交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交叉上市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中介效应的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机理,通过Amos、Heckman检验等进一步验证了主要结论。结果表明:交叉上市缩减了企业研发投入,但并没有因此减少创新产出,企业的创新效率反而有所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公司治理层面,成熟资本市场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视、信息披露环境的完善以及投资者的监督促使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另一方面,在资本成本层面,融资约束的缓解也提高了企业追求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于中国现实的资本市场环境与公司治理特征,基于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和信息观度量盈余质量,探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对盈余操纵和盈余的市场反应具有不同影响;独立董事治理作用的发挥仍不充分;债务治理机制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技评价活动的“指挥棒”,科技评价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已经成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实现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科技管理手段。科技评价政策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评价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研究以1978-2020年的中国科技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特征、政策主题和合作网络的总体情况及变迁与演化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研究发现:政策主题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覆盖了各类科技评价相关内容,但对科技规划、政策和发展领域评价关注不足;建设性条款和分类评价成为高频政策内容,但操作性不足;机构合作网络经历了“节点逐渐增多、合作频次大幅增加”的发展趋势,各机构联系的紧密性较为稳定,但机构间权力分布则稳定性不足。最后,从合理分配政策注意力、完善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加强机构协同性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建伟  陈彦斌  刘琨 《科研管理》2020,41(10):11-20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7年相关样本数据,本文从外部审计的公司治理与信息传递功能出发,构建实证回归模型,研究了外部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高质量外部审计有助于营造企业创新氛围,推动企业创新活动;并且,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可分别通过缓解企业内部代理冲突和降低企业外部融资约束两条作用机制推动企业创新活动。该结论不仅丰富现阶段资本市场审计有关外部治理及信号传递的理论,并且对监管部门、审计师事务所、企业治理层、金融部门以及社会投资者在推动创新实践方面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5 - 2010年因管理舞弊而受到中国证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其他单位公开处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其次,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直接降低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概率,而且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抑制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盈余质量对控股股东掏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研究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是公司治理的结果,然而本文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还可以预示公司治理的效果.具体而言,本文以应计质量为盈余质量的度量,考察了在不同控制权水平下,盈余质量对掏空行为的预示作用.研究发现,当期的盈余质量能够有效预示当年、1年后和2年后的掏空行为,而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水平对盈余质量的预示作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洪昀  谌珊  姚靠华 《科研管理》2020,41(4):229-238
融资融券制度作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之一,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得到重视。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对高管激励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融资融券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会计业绩及高管薪酬-市场业绩敏感度,说明融资融券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及市场价格信息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外部治理效应;进一步的机理检验发现,融资融券效用发挥在治理机制较弱的制度环境中更为显著,表明其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外部治理机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公司治理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2-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资本市场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2)沪港通政策能通过优化标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主要通过降低公司治理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3)沪港通政策对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则和监管制度等,而企业也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大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