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价值,发挥旅游经济的正向作用。本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测度了1999-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E-G两步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探讨了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异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旅游经济增长在各地区都呈现整体收敛趋势,城乡收入差距也整体呈现缩小趋势;全国及东、中、西部的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程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异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变异就增加0.516 9%,说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收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收敛有影响;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短期变动关系中,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异每呈现1%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变异就会增加0.631 5%,经济发展越强的地区其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的调整力度越小;旅游经济增长空间变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变异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据此认为旅游经济增长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运用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对影响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地方政府行为和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整方程说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加速度与城乡收入比加速度间存在稳定长期均衡关系,内蒙古经济增长加速度每增长1%,内蒙古城乡差距加速度提高0.52%.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二者是一种单向因果关系.引入开发性金融,实现农村牧区资金融通体制创新是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将新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灰色系统,运用灰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总体表征了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揭示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第一、二产业,从而逐步实现社会分配趋于公平.  相似文献   

5.
刘阳  王桂英 《未来与发展》2012,(4):95-99,94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由快速增长到稳定增长,90年代前期高速增长后,从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增幅减缓的趋势。虽然城市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收入都在迅速增长,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快于农村牧区居民,城乡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缩小差距,提高农牧民收入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论文对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检验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比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提出了建议措施来加快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基于金融发展的规模和结构视角,选择2000—2015年浙江省金融相关率、金融结构、城乡收入差距3个指标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规模与金融结构都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金融规模发展会扩大贫富差距,但长期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金融结构会持续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王静 《未来与发展》2014,(7):105-108
本文以存在梯度区域发展差异的江苏省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因素对江苏省区域城乡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除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特征的共性外,不同区域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文章最后对差异性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解释。  相似文献   

8.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文章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在客观上存在一个"度",城乡收入差距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应该满足城乡收入差距的"度"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度"。并且,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不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太快,而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太慢。对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分析就是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海军  李愿宏 《软科学》2011,25(1):14-18
在对已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证模型检验对FDI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利用古典生产函数,从理论上研究了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FDI在促进中国经济非农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加大了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收入差距。引入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并采用1979~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对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型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FDI的增长降低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而FDI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则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的改革、通过实现FDI产业与地域调整、促进就业市场的统一等措施,来缓解FDI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8)
从经济主体行为出发,讨论了城乡收入差距与要素流动的内在关系,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范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重庆为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STR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城镇化存在倒"U"关系,要素流动和政府参与度对缩小差距存在时滞性和时变性,城乡差距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作用逐步放缓,且具有非线性转换特征。基于此,应加强区域化分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整财政支出和农地流转政策,激活农村要素市场,保障农村经济长效增长。  相似文献   

11.
史舒悦  汪侠  海少琪  万清云  胡佳敏 《资源科学》2022,44(11):2341-2355
研究旅游发展水平对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协调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0—2018年旅游发展水平对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旅游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显著缩小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但其缩减作用存在单重门槛效应。随着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会显著减弱。②在旅游发展早期阶段,旅游发展水平提高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收效应优于城镇居民,但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发展水平提高对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③地方财政、地区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是调节西南地区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重要因素。在西南地区内部,各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异质性。地方财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是影响重庆、云南、四川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主要因素,而四川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方财政等多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青  陈志刚 《资源科学》2019,41(12):2274-2283
城乡差距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特别是农地违法非农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乡差距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1999—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差距扩大会导致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显著增长,尤其是随着财政支农支出占比的下降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增幅明显。具体地,在省级层面,财政支农支出占比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会增加近25 hm 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每扩大10%,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也会增加约15 hm 2;而城乡土地产出效益差的扩大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则小得多。此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乡差距变化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有效遏制农地违法非农化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相关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荟  孙毅 《科研管理》2006,40(12):182-191
本文采用VEC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5-2015年新疆南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南疆劳动力转移发挥着长效机制。城乡收入差距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正向信号,农业技术进步为南疆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推力”,南疆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够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拉力”,从而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倒逼”形式。。  相似文献   

14.
浅析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蓉 《软科学》2002,16(1):50-52,88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选择正确的经济战略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中“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分析了“两个大局”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剖析了东西部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开胜  陈利根 《资源科学》2007,29(4):139-145
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关系的研究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课题。通过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1978年~2004年中国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城乡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城乡收入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发展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耕地数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耕地数量之间无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耕地消耗将带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提高的良好愿望只是一种错觉,实际情况与此相悖。因此,有必要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作为解决耕地保护难题可供选择的途径,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耕地资源消耗的盲目依赖。  相似文献   

16.
刺激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数据探讨我国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对我国当前消费的影响,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三大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大约占67%左右。同时,居民收入的缓慢增长也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刺激消费需求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需走综合配套改革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贫富悬殊,它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一个直接因素.因此,本文依据我国国情,认为只有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国国情出发,走综合配套改革之路,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