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荣 《天中学刊》2003,18(3):33-3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而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扭.提高农民收入,农村教育也在这些惠民政策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解决农村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村教育问题也同样如此.发表这一组文章,旨在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农村教育问题。共同努力,尽快地迎接农村教育的辉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之所以脱离农村实际是因为没有把握住农民自身的特点。而农民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小农意识的强化,过分讲求实惠及人情世故,重复而单调的生活方式养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所有这些都应当成为农村教育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的脊梁──健风杯全国优秀民办教师评奖活动侧记本刊记者杨太清在我国,教育的大头在农村,而支撑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大厦的重要支柱是230多万民办教师。他们生活在最贫困的农村,工作在最清苦的农村中小学,从事着最辛苦、最繁重的农村教育工作;他们竭尽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承担着“普九”重任,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对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生产力水平意义重大。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初中课程改革,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满足这一需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妻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然而很多地方农村初中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田锐  安连义 《继续教育》2005,19(11):14-16
一,选题缘起 在农村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研究热点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的落后也成了被追踪的热点;而“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还是个新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更是个严重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必然要求农村教育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明确指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两个最终目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而农村经济和社会本身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两个立足点。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显示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梁建中 《福建教育》2005,(4A):17-18
农村教育面广量大,中小学在校生多达1.6亿。我们不能把这些学生都培养成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而应该鼓励他们用新时代的科技成果来建设农村。尽管农村和城市相比有诸多差距,但如果我们的教育导向不正确的话,那些升学“失败”的学生怎样回到农村的现实中,怎样去消化多年“城市化”教育在其内心根深蒂固的“城市”意识与农村的反差?目前我用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工程,而农村教育资源的稀有与匮乏,决定了对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率。本文从“社会-教育”的框架与层面上,历史而又具体地探讨了区域农村教育资源使用中存在的巨大的“多重”浪费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避免各种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益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2亿多人口,有9亿多在农村。因此,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的“两基”验收工作虽已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普九”工作没有问题,无后顾之忧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又有所反弹,直接影响到“两基”工作的成效和 的素质。对此,广大教育工作绝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而必须有历史的责任感,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民的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生存温饱得到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审美消费的比重增加,广大农民需要音乐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在农村职成教实施素质教育中,理应把音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音乐教育在农村职成教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看其在农村职成教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农村职成教中更应广泛地开展审美教育。由于缺乏审美能力,祖祖辈…  相似文献   

12.
原建林 《考试周刊》2010,(10):159-159
随着计算机的兴起和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下乡,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追求也有所提高。而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先进的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相对较晚,虽说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农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对农村生活与学生学习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和谐十分重要,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关键又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因此,农村义务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单是个人的义务,更是政府的“义务”,作为政府应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相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现状和社会阶层。作者认为只有在此分析基础上才能切实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存农村初级中学教书十余载,心中时常为农村孩子的成长与今后的发展或喜或忧,其中农村孩子学英语的现状.有如一根钢针,时时地刺痛着我们。目睹太多的农村孩子因为英语这门学科而白暴自弃;有的由厌恶英语发展到躲学.逃学,继而沦为双差生,有的干脆辍学.过早地进入了社会;有的则在初二或初三就早早地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我心中升起的那份刺痛不仅仅有浓浓的惋惜,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村素质教育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12亿人口中,9亿在农村,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而占全国陆地面积56%的西部农村,集中了53个少数民族和8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这里农业、旅游、能源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可是这里的经济发展却相当缓慢,其原因在于西部的教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飞跃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在西部农村呈现出明显的失真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是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农村义务教育则更是农村教育的基础与根本。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转型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而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是农村社会转型的关键。本文从国家比较的高角出发研究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义务教育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意味着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根据农村特点,主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家庭教育三方面分析了在农村普及幼儿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希望为我国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覃章成 《农村教育》2007,(10):47-48
当前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了一个个教育难题的困扰。对于现存的农村教育难题,课程改革不可能采用“绕过去”的策略,而只能以此为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