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头指文章的开始,古时称为"起笔"。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很重要,要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倾心"。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可见,记叙文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考场作文更是如  相似文献   

2.
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高考作文开头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3.
关丙卿 《现代语文》2009,(4):158-159
关于文章开头,明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就是说,文章开头要简捷明快,能通贯全篇,这也是我们在平时写作训练中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写好开头尤为重要。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文章开头写得好,一下子就能把阅卷老师吸引住,从而能大大刺激阅卷老师的给分欲望。而且,一个好的开头,也给全篇文章定下基调和主旨,下面的正文就好写多了。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才能达到"大大刺激阅卷老师的给分欲望"的效果呢?好的开头,当如"凤头",精巧而优美,引人入胜。当然,文无定法,文章开头的技法很多,本文着重谈谈以环境描写开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写好开头尤为重要。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文章开头写得好,一下子就能把阅卷老师吸引住,从而能大大刺激阅卷老师的给分欲望。而且,一个好的开头,也给全篇文章定下基调和主旨.下面的正文就好写多了。  相似文献   

6.
<正>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元朝人乔梦符有"凤头"之说,所谓头要像"凤头":有姿有彩,漂亮、俊秀。明朝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这些都道出了开头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见,写好开头对考场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考场作文开头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设计题记,令人耳目一新法。题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开宗明义,点化文章的主题,凸显文章的神韵,激发读者的  相似文献   

7.
<正>【导引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元朝人乔梦符有"凤头之说,所谓头要像"凤头":有姿有彩,漂亮、俊秀。明朝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这些都道出了开头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见,写好开头对考场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扮靓作文开头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正>明朝谢榛在他的诗评《四溟诗话》中提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言下之意:凡是好的文章,它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般响亮,使读者为之一震,这样的影响会持续到整篇文章之中。题为文眼,拟题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那要给作文拟个好题有哪些方法呢?一、紧抓物件作文中,常会出现某一样在表情达意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物品,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在文章的始末。有学生写同学之间为了一个篮球而发生口角之争。本来这个  相似文献   

9.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  相似文献   

10.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 :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开卷之初 ,当以奇句夺目 ,使人一见而惊 ,不敢弃去。可见文章开头何等重要又是多么难写。尤其是应试作文 ,好的开头 ,既能增色 ,又能增分。好还得快 ,这是考场要求 ,也是考生的追求。为此 ,同学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开头的技巧。俗话说 :“开门见山。”这是作文中最常用、最快捷的一种开头方法。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文章的头一开 ,就能尽快见到文章的主体部分。记叙文的主体 ,是该文所记叙的主要人或事 ;说明文的主体 ,是该文所说明的对象 ;议论文的主体 ,则是该文的中心论点或论证过程。应试作文 ,由于受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开头新颖生动,就会象磁铁一样吸引住读者,使之爱不释手,非读下去不可.明代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是高要求,做到这一点很难.在讲读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不同课文的开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鲁迅擅开头。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头异军突起,方可扣人心弦:“骤响”才能“易彻”。先生得其真味,其小说《伤逝》之开头即为明证。 作品叙述了五四运动前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凤头赢得百媚生”,写文章若能有一个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会使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时间有限的考场作文。明朝诗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有了开头和结尾,文章的结构才完整。开头结尾好,会给读者一个明确清晰的印象,吸引并启发读者。古人就曾以巧妙的比喻说明对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要求:“起局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象放鞭炮一样,震人耳目;结尾要象敲钟那样,使人觉得余音缭绕,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对谋篇布局很有讲究,非常看重文章的开头,素有"凤头"一说,即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俊俏秀美而吸引人。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然而,万事开头难。高尔基在《论写作》中曾指出:"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开头承担着"定调"之责,具有点明主旨、引起下文,突出个性、激发兴趣,埋下伏笔、渲染气氛等功能。欲使文章开头写得富有特色和魅力,必须紧扣主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能抹煞中间内容的70%的效果。难怪人们常将开头和结尾称为“黄金位置”。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写文章开头要出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头和结尾,是其教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增强设计意识,以使其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精彩迷人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8.
查红女 《考试周刊》2012,(84):35-35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一样响亮,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如巨钟撞响一样有韵味,使其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其实,语文教学如同写作,教师固然要重视导语的设计,但课堂尾声的设计也至关重要,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9.
李东梅 《广西教育》2012,(26):65-66
作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话强调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要精彩。不但作文,课堂教学也应如此。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部优秀的戏剧、一场好看的电影,如果结尾设计得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可产生“余音绕梁”、  相似文献   

20.
开头和结尾由于在文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特殊的功用,所以历来被作家所重视。古人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些都强调了开头和结尾在文章结构中的地位。下面,笔者就自己平常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开头结尾的一些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