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克兰拥有约5000家博物馆。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一种需求,博物馆能否对大众产生真正的吸引力?科罗廖夫太空博物馆作为乌克兰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太空博物馆,其作为教育和文化中心的发展战略恰能满足这一需求。科学教育能使博物馆,特别是科技博物馆与普通公众的联系更密切,并可以带给公众积极的影响。开展国际合作将有助于借鉴世界各地的经验,并能促进博物馆发展成为普及科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临时展览作为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有益补充,因其时效性、多样性、专题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提升博物馆持续吸引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列举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近年来在临展工作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临展工作做了一些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展览是博物馆的命脉,提升展览吸引力是当前博物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于2015年7-8月对天津市五家大型国有博物馆进行调研,并对影响博物馆展览吸引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提出了博物馆展览吸引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3,(1):52-52
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与社会的接触更为广泛和密切,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走进博物馆、感知博物馆。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也越来越彰显其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博物馆在向公众提供文化食粮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社会的变迁,关注公众的需求。博物馆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博物馆精品文化;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体现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位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5.
以藏品为信息源的博物馆传播,可以看作是一种古对今、彼对此的传播,没有信息的传播,博物馆将沦为一座座储存仓库。博物馆必须为公众梳理好信息,将展览内容和观众联系起来,找到文化遗产对现在的意义。博物馆传播过程中的"议程设置"功能,即博物馆为公众定义需要关注内容,并对各种不同的内容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展览或藏品的重要性判断,进而影响公众对博物馆及其展示的文化内容的认知乃至态度和行动,从而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教育并娱乐公众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互联网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融合的今天,博物馆也融入了超级连接的潮流。数字博物馆、博物馆微博、博物馆微信等新媒介联系了更多的公众,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博物馆出现了新公众,而是公众在超级连接作用下,在原先的客观性、广泛性、可变性、多样性基础上呈现两个新特征,即可测性和互动性。与此同时,博物馆公众的定义也进一步拓展,是指能够花费一定时间通过媒介去关注、思考、谈论、著述博物馆的人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7.
当代博物馆除担负着收藏、陈展、教育三大传统功能之外,还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让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进而与博物馆形成互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一劳动节虽为小长假,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博物馆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本文以五一小长假游客现状为例,通过青州市博物馆游客数据统计,分析近三年来博物馆游客增长的原因,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生产、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博物馆也感受到社会环境变化对博物馆业务的影响,感受到技术对博物馆产出和博物馆管理的影响。博物馆工作者希望利用先进信息传播手段,密切与公众的联系,扩大社会影响,拓展博物馆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对博物馆增强观众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增强观众意识的依据论及博物馆的本质,一般都把博物馆看作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具有收藏、科研和教育三大功能。新近国际博物馆界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博物馆主要包括两方面性质,一是具有专业功能,包括征集、收藏和展示藏品;另一是具备公众功能。并且提出了博物馆“公众质量”(PublicQuality)这一比较新颖的名词,探讨性地论述公众质量对博物馆生存状况的影响等问题。①所谓博物馆公众质量,归根结底,是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对新型生存环境中博物馆与观众关系这一传统问题进行重新审度,旨在寻找下个世纪博物馆生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部门在追求GDP高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新建、扩建了一批大型城市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各地的博物馆相继免费对公众开放,从根本上消除了公众对博物馆生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理查德·桑德尔提出"包容的博物馆"这一概念,博物馆应以包容和凝聚力为个人和社群赋能,为社会平等、创新发展而努力。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博物馆被迫闭馆,这给博物馆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带来挑战。即使疫情逐渐受到控制,博物馆得以重新开放,但它们采取在线预约等措施来控制参观人数,令许多公众因为无法进入博物馆而被排除在外。不过,物理空间的关闭并不意味着博物馆工作的停滞,一些始终秉承社会包容理念的博物馆开始尝试开放藏品或资料库、开发新展览模式、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和公众参与式活动等新方法和新技术,重新与公众建立联系,分散和缓解了疫情给公众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构建新时期的包容理念。  相似文献   

12.
艺术之于博物馆是诠释博物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艺术教育不是博物馆既定概念,是在艺术和教育二者都分别产生后才出现的一门独立的活动。公众在博物馆进行文化旅游的同时,也是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博物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艺术教育以通识教育的角色出现,承担为大众普及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这是博物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背景。对公众进行艺术教育的博物馆主要有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博物馆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要想不断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博物馆就必须对观众实行深厚的人文关怀,从软件实施到硬件建设都要有周详的考虑。以公众和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展览,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以及舒适的参观环境,合理的参观路线,最具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最具吸引力的文化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经营与博物馆空间拓展、职能延伸以及博物馆使命践行之间密切关联。博物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将机构名称运用于公众号时便预示着开拓新的博物馆空间。博物馆在公众号推广文章的每一个细节,有助于博物馆职责、使命的实现。也就是说,顺应新媒介趋势并变革博物馆工作,博物馆的职能、使命、空间将随之得以重大改变。在尊重新媒介规律的情况下,个体的博物馆人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方博物馆公众形象构建与传媒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物馆形象是指博物馆在开展实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形成的个性特征作用于社会公众,在公众中形成的对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的总体反映、认知和评价。①良好的形象是博物馆的无形资产,它可以取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社会与个人的公益赞助,  相似文献   

16.
一、博物馆价值再认识 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只表现在博物馆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方面,更表现在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及相应的政策导向上,其中最突出的是制定和执行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激发了公众走进博物馆的热情,也对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数字博物馆与公众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教育是现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设的数字博物馆提高了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有助于促进其公众教育职能的实现。但也应注意数字博物馆只是一种技术平台,公众教育效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如何依托数字技术,实现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为社会保管艺术品和标本的机构,其使命之一即是为公众提供接触藏品等相关资源的机会。随着博物馆对其社会服务宗旨的进一步认识及社会对博物馆需求和期待的提高,博物馆资源可及性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英国博物馆协会特制定《可及性职业道德规范》,为博物馆如何在保障藏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博物馆可及度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了解博物馆的线上窗口,在服务公众、传达博物馆特色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快速发展,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促进了博物馆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但其作为新兴事物,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平台数量庞大、信息资源浪费严重、过度追求"大同"、缺乏竞争力和发展动力、运营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公众参与度普遍较低等。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结合本馆特色,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公众的主体地位。馆际之间应加强合作,以优带劣,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博物馆与市场化"、"以人为本"、"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与公众"等成为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博物馆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吸引公众,融入社区,树立形象,维持生存,更好发展,完成社会赋予它的使命。这归根到底取决于博物馆能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