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数式、方程”是中学代数的第一个项目。在进行这一项目的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分析一下中学代数的主要内容,以及代数教学中应注意的某些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教学中才能掌握教材的主要精神,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工作,全面地达到教学目的。本文将首先就中学代数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作扼要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代数式、方程”这一章的教材,并提出一些教学意见,供教学中的参考。§1 中学代数教学的一般问题 1.中学代数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开始教代数时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这个科目的内容究竟是些什么。企图象几何那样给中学里所学习的代数这一课程下个明确的定义是困难的。代数,它作为现代数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给出  相似文献   

2.
代数式(一般应为解析式)的恒等变形和方程的同解变形是中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不少学生却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代数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求方程两根代数式的值是常见的一类问题。现根据辅导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心得。将其归纳为根与系数关系法、根的定义法和求根代入法。  相似文献   

4.
几何对称是较为重要的数学内容之一,在求光的反射线、折射线方程及最短行程等间题中都要用到它。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处理这类间题时,即使是解析儿何学得比较好的学生,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平几中的两个对称的特点未能透彻理解,二是学生对代数式的变形以及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未能掌握好。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归纳数例,并想从中找出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以问题驱动为策略的教学,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下面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紧贴学生实际,紧扣问题脉络,探索生长课堂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以此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一、教材分析方程是联结代数式与函数的桥梁,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式方程是整式方程的延伸和发展.分式方程的解法比整式方程复杂,从分析分式方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如何列出方程。怎样列出方程,学生们普遍感到不易掌握,为克服此难点,除了注意怎样列方程以外,还应注意它的准备工作:学好列代数式,教学中要重视类似的例、习题:1.设X表示一个数,用代数式表示:这个数的三倍与5的和。2.用方程表示下列的数量关系:某数的两倍比某数的二分之一多3。此外,还有必要给出一些代数式和方程让学生用普通语言说出它。这类问题就是把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互化的问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因而在教学时要十分重视,经过反复地练习,就给以后解应用题时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关系…  相似文献   

7.
田英东 《甘肃教育》2012,(17):76-77
初中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要学习用代数式表示各种规律,可以说列代数式贯穿于整个的初中数学学习中。对列代数式部分的学习是后面学习列方程、列函数关系式、列不等式(组)的基础,所以列代数式的学习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列代数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一、彻底弄懂题意,使所列代数式正确表达文字信息列代数式就是要让所列代数式表达的意义与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对应起来,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反复地读题,弄懂题目的文字所表达的确切含义,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一步一步地写出代数式来。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但好多学生的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这对于稍复杂的问题来说,实质就是分析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8.
陈宗学 《贵州教育》2005,(10):47-48
列函数解析式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能理解函数概念,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此类问题涉及代数式、等式、方程等基础知识,在学生作业中往往漏洞百出,不易把握。探究其错因,归纳有以下情况:一、概念不清、理解不透简单地说,函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是关于两个变量x、y的特殊方程,应表示为y=?的形式,且“?”是一个关于自变量x的代数式,而y=?就是列出的函数解析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创设不同情境,不断让学生主动积极理解概念,在理解有错…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较普通的反映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很难,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1.他们过去长期习惯于列算术式子来解应用题,现在初学方程,对方程的概念还了解得不十分深刻,因而用方程来解应用题,反而感到有些别扭;2.他们对于用代数式来表示一个数的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充分养成;3.分析能力还差,对应用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不容易掌握。因此,要想减少和消除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困难,必须根据上述几个原因来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这里我想谈几点个人的体会。1.必须加强代数式的教学和写代数式的技能的训练代数式的放学是教学列方程的必要准备。教学代数式时,首先要使学生对代数式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对初学代数的人来说是比较难建立的,他们不容易意识到一个式子也可以表示一个数。他们初次求 a 与 b 的乘积时,总希望有一个字母可以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41):107-108
《合并同类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中的重要内容。该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介绍了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分类的基础上,对代数式的运算的探索和研究,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同类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概念,俗话说"物以类聚",这句话实际上和我们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是同一个意思。本节课安排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11.
求代数式的值是初一“字母表示数”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字知识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因其已知条件的随意性和代数式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求值时往往要经过转换、变形、代入诸多环节,求值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学时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题目的条件与问题间的必然联系,找出合理的解题方法。一、直接代入法直接将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这是一种常规、基础的求值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实用性。代入时要注意“对号入座”,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例1.下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将a=3,b=-2输入,计算输出…  相似文献   

1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通过它可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然而,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历来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为此,谈一谈有关列方程的思考方法与寻找等量关系两个问题。一、列方程的思考方法通过应用题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  相似文献   

13.
姚胡冰 《知识文库》2023,(1):115-117
<正>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可以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产生迁移,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合理的变式教学,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把教与学引向深处,训练思维,最终实现深度学习。1背景介绍1.1教材分析初中代数的内容包括“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五大板块,其中函数图像是连接方程和不等式的重要纽带。本节二次函数应用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帮助学生构建一元二次  相似文献   

14.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一数学教材中的重要一节,这一部分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较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学这部分内容除了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外,必须准确地抓住难点,积极引导,突破难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难点,是每一节课都要考虑的,然而,哪些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呢?这不仅要教师反复钻研教材,而且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才能准确地抓住。例如,在讲解例2等积变形问题时,学生对等量关系还比较容易掌握,但用代数式表示体积却成了困难之处,又如在讲解例3相遇问题时,练习中有一题:甲乙两站相距36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  相似文献   

15.
刘欣 《快乐阅读》2012,(12):78-79
教材分析:《合并同类项》是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中的重要内容。该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介绍了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分类的基础上,对代数式的运算的探索和研究,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方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得让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并学会列代数式,在此基础上,弄清楚各数量间的正确关系,列出关系式,在解决问题时,多联系生活实际,想法变复杂为简单,从而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7.
代数式的求值,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数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其应用十分广泛,技巧性很强.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特别是在数学竞赛中,代数式的求值是常见的命题题型.下面根据题的类型举例说明代数式求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转折点之一,对以后解应用题来说又是启蒙阶段,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很重要。列方程和列算式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不同的:列算式是从未知到已知或从已知到未知的分析法、综合法。列方程是把未知数设为x后看成已知数,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数学中,“方程思想”作为重要的数学思想,已渗透到教学的许多分支,在中学阶段,不论是初中的一元一次、二次方程(组),还是高中的指数、对数方程和三角方程,教材的侧重点都是如何解这样的具体方程.笔者认为这仅是方程教学的一个内容,从培养学生能力,渗透思想方法角度出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应用方程的意识和利用方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下面谈笔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析几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当今高考的改革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突破口.而这一内容则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本文将着重探讨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几种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