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课评比不仅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也给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样板和方向。但不少优质课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常常陷入一些误区,作秀现象严重。优质课应该是和谐有效而且是以学生为主的,有如下特点:激趣引学,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交流互动,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尊重和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的等待,是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更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精彩表现,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3.
杨爱民 《甘肃教育》2014,(18):75-75
正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通过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化发展。一、片面追求合作学习而忽视其实质教师片面追求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还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和运用,但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的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课堂教学,教师在确定课堂学习目标时仍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做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不少教师认为,让教师退出讲坛,是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课堂上是可以少讲就少讲,不讲就更好。这时,课堂成了学生思想的"跑马场",教师主导作用没有体现,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他们自身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中,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有了提高,要求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训练,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目的,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初中的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提高。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告别单一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上真正收获知识,收获快乐。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教师通过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化发展.误区一:片面追求合作学习而忽视其实质教师片面追求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也不管是否有讨论的价值都采取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小组合作学…  相似文献   

8.
俞振国 《中学文科》2009,(18):122-123
农村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现状总体情况是:学生对实施新课程感兴趣;教师对新课改感到困惑;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很多的亮点,但目前农村课改也存在问题和困难,教材的大幅度改变又使得我们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上产生的诸多教学问题引发了困惑,从而激发我们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这就需要创建新型的优质课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湖北省"课内比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很多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中脱颖而出,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和赞许,也有的课堂看似讨论热烈,学生参与度很高,但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存在一些误区,笔者想结合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一些看法。1.提问随意化,表扬形式化。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尊重、赏识学生,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必要的。但是有些教师认为多提问就是师生互动,不管问题的性质、难度、有无意义,甚至漫无边际地提问,弄得学生不知从何答起,造成理解的错误。为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不少教师  相似文献   

10.
王桂燕 《考试周刊》2012,(80):79-8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提倡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成为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从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来分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只有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那么如何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实质是小学数学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前许多教育研究者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陈远哲 《甘肃教育》2014,(12):73-73
正一、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一)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构建的误解,导致课堂上教师责任的失效1.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构建,却忽视了提供构建知识和能力所必需的支架。在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课堂教学虽然在尽力体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构建,但同时也显露出了诸如活动间缺乏递进的层次性、活动前没有任何铺垫或支架等问题。2.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却忽视了教师的学法指导和价值引领。调研发现,由于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时间紧,于是教学中就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经常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成功实施过程是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变革过程。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同时课堂也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交融碰撞最激烈的地方,因为传统教学几乎在课堂中完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实践,本人有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令人欣慰的是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参评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接受体现的相对到位,课堂上,师生角色不再错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很好,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对新教材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喜爱,其根本原因是教材的难度降低了,而且趣味性的增强及内容的生动活泼都贴近学生生活了。但新课程改革带给教师的挑战却是显见的。许多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只停留在优质课评比的状态中,平时的教学却还是老步子,缺乏创新。究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教师通过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教师通过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严重地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坚持正面引导,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但是综观我们的课堂,渗透于朗读教学的课堂评价存在不少误区,滥用表扬,缺乏针对性,语言苍白等,总觉得不少课堂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显得有些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坚持正面引导,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但是综观我们的课堂,渗透于朗读教学的课堂评价存在不少误区,滥用表扬,缺乏针对性,语言苍白等,总觉得不少课堂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显得有些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主张以人为本。倡导生成化教育,“动态生成”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活动的关注,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对生命意义的升华,对个性的解放与张扬。生成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课堂教学忽略动态生成资源的做法,提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观点,并警示广大教师不要走进动态生成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1年新课改的广泛实施,现今的数学课堂确实是焕然一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把主体性等同于"热闹",把追求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等。针对这些误区作出必要的反思,希望能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