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班级各有不同的特点,展现各不相同的面貌。在摸清不同的班级具体情况后,抓住主要矛盾,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对症下药,使不同班级有不同的开端,这是我每个新学年开学接受一个新班级,开展班集体建设时注意的一条原则。一、榜样引路激励向上几年前接四(3)班,这个班内小“能人”多,骄娇二气重,有一种满足感,私心重,缺乏远大志向。怎样打破这一局面,迅速使班级产生凝聚力,形成一个奋发向上的团结集体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榜样的模仿在学生的生活和群体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于是我组织学生访问印染厂的特等残废军人郑(?),学习他身残心红勇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评价促发展,其在课改实践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表扬多了,批评少了。每一位教师都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着各具特色的“表扬”,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下面是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表扬:一、充满智慧的表扬:教师在非预期的教学情境中,从容机敏,并能超越课堂的小目标,放眼学生成长发展的大目标,机智地运用表扬,起到明确认识、指引方向的作用。例如: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一次“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学生打破了她预先的教学设想,提前了教学环节的情形下,没有因为学生超越要求而提出批评,而是引导大家一分为二地…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效果●袁如珉日前,在我们佳木斯市刚刚结束的“菊花杯”课堂教学竞赛中,两位老师,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讲了同一道应用题,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位教师先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作了小结,再通过例1具体说明解应用题的步骤。第二位教师结合例1,...  相似文献   

5.
一、两种方式有的同学把课本上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却缺乏利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地理是很多文科生的弱项,并不是因为地理知识繁冗、  相似文献   

6.
近日,听了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三种不同教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教学境界,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教法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听老师读课文,请你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相似文献   

7.
霍云龙 《云南教育》2004,(10):44-45
在学校常规听课中,听了一位青年教师两次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觉得《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落实,首要因素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现以此课例,谈我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8.
昨天半夜,我又灭了一只蟑螂。想起那场“战争”,真有点儿惊心动魄。我一边用喷虫剂对付它,一边失声惊叫。寂静的夜晚,那声音显得格外尖锐。最后我喷死了那只蟑螂,逃出了房间。妈一边责怪我大惊小怪,一边用镊子把死去的虫子夹着扔掉了。可是以后的几分钟里我一直在惊恐中轻轻颤抖——每次我灭了一只大一点儿的虫子,就会禁不住全身颤抖,不是很厉害,却总免不了。回想我在浅睡中它怎样地轻轻地从我肩上用小快板一样的节奏爬过我的身体,爬到我的腰;我又怎样惊起开灯,怎样发现它钻在我的被褥中;最后是一种什么决心让我竭尽所能杀灭它,而它又在一种…  相似文献   

9.
管冬萍 《教师》2010,(24):89-89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 有些家长的心理很奇怪,总是自以为是,自己做了错事,在孩子面前,永远不肯低头承认,还大条道理为己辩解;相反,孩子犯了错,哪怕鸡毛蒜皮小事,也当作弥天大罪,大批特批,喋喋不休,唠叨没完,使其心理上感到腻烦、无奈,以至教育全无效果。一次,我班上发生这样一件小事,两位家长做法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12.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评价促发展,其在课改实践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表扬多了,批评少了。每一位教师都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着各具特色的“表扬”,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下面是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表扬:  相似文献   

13.
黄毕年 《湖南教育》2004,(20):33-34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展开的,尤其是小学数学更离不开具体、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新课程实践中,创设情境成了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风景线,成为上好一节数学课的重头戏。然而我们在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情境的“新、奇、趣”,却忽略了教学情境的目的、意义和实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下面撷取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大家一起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师上《怎样认识物体——土壤》一课,做查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时,教师把晒干的土块放在铁丝网上用火烧,边操作边问学生“冒烟了吗?有气味了吗?”开始学生没什么反应,似乎在等待“冒烟”和“气味”的到来。紧接着老师又问“看见冒烟了吗?闻到糊味了吗?”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评价促发展,其在课改实践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表扬多了,批评少了.每一位教师都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着各具特色的"表扬",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下面是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表扬: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2010,(7):42-42
从我们吸取的感官信息到我们的行为都在大脑皮层的沟壑中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印迹,以至于我们的人生体验足以改变“天生的”大脑结构。  相似文献   

17.
小鸟小小和朋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大自然里,快乐极了。谁知好景不长,一天,它们一不小心被一个顽皮的男孩关进了一个铁笼里。刚开始,它俩拼命地尖叫,并用翅膀奋力扑打着铁笼,它们的羽毛像雪花一样不停飘落下来,可那冷酷的铁笼却始终无动于衷。渐渐地,它们的羽毛稀少了,身体也瘦了许多,嘴里发出的不再是欢快悦耳的啼叫了,取而代之的只有那忧伤的哀鸣……  相似文献   

18.
戴坤旭 《广东教育》2009,(11):27-28
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在全体成员的积极活动中才能实现,但是这一切能否变为现实,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也与班主任自身的修养、人格、威信直接有关。班主任工作像学科教学一样有教育规律,对班级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每个班级就是一片土地,不同的耕耘会有不同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20.
有一座山,高耸入云,飞鸟难越,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高。山前山后有两条路可供攀登,前山大路石铺就,笔直坦荡;后山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 一天,父子3人来到山脚。父亲举手遮阳,眺望峰顶,声如洪钟:“你俩比赛爬上这座山:上山有两条路,大路平而近,小路险而远——选择哪条路,你们自己裁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