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斑和红体带白斑斑节对虾光镜和电镜观察,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感染外胚层和中胚层组织器官.应用WSBVPCR检测技术证实一种WSBV感染鳃、甲壳表皮、神经和肌肉,在肝胰腺、消化管(含胃)、心脏和血液中未检测到,其结果与组织学观察有出入.PCR检测WSBV最佳取材部位是对虾甲壳表皮和肌肉.PCR方法可应用于WSBV的提纯,实验用健康虾的筛选,实验感染WSBV的跟踪,以及流行病学研究.通过PCR方法和电镜观察结合证实红体病斑节对虾(不带白斑者)不是WSBV所致,修正了前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班节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es,WSSBV)感染胃上皮细胞,胃环肌和纵肌细胞,海绵结缔组织细胞;鳃下皮细胞;触角腺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上皮细胞,触角腺体胶囊上皮细胞;造血组织细胞;心脏心肌细胞,随体细胞,结统组织细胞;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神经细胞和球形细胞;甲壳表皮细胞、肌细胞.WSSBV对中肠和中肠育囊上皮细胞,肝胰腺上皮细胞,雄性生殖系统精原细胞,输精管上皮细胞等不敏感.人工肌注感染,WSBV有3d内可致斑节对虾90%,甚至100%死亡.感染斑节对虾鳃经电镜观察发现了3种杆状病毒,2种为无包涵体细胞核杆状病毒,其中一种大小为(119~136)um×(289~306)um,核农壳(98~105)nm×(265~272)um,另一种大小为(101~112)um×(391~420)um,核衣壳(78~85)nm×(276~298)um;1种为细胞质杆状病毒,大小为(102~112)nm×(326~340)um,核衣壳(71~78)nm×(306~308)um.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斑节对虾肝胰腺和前中肠上皮细胞。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肝胰腺上皮细胞核肥大,为正常细胞核直径的2~6倍,细胞坏死,脱落。  相似文献   

4.
从感染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斑节对虾仔虾肝胰腺中纯化MBV,经抽提后以之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根据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并合成.PCR扩增得到650b单一核苷酸片段.PCR产物部分序列分析表明此PCR产物与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有约60%的同源性.以此650pDNA片段为探针作打点杂交,探针能与受MBV感染的斑节对虾肝胰腺和消化道中抽提的总DNA杂交,不能与其它组织中抽提的总DNA杂交.应用PCR方法检测MBV的组织特异性,得出与打点杂交相同的结果;检测斑节对虾各生长阶段及卤虫感染MBV情况,认为MBV可能为水平传播;PCR检测方法与组织学方法比较,认为前者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的组织细胞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湛江市一个养殖场养成期日本对虾和一个育苗场育苗期仔虾进行组织病理和电镜检测,在其肝胰腺上皮细胞核中发现中胸腺坏死杆状病毒,在宿生细胞核中不形成包涵体,呈游离状,成熟病毒粒子大小322um×73um,所致宿主细胞核肿大,染色质边移减少,细胞坏死解体.  相似文献   

6.
体长10~12cm养殖健康斑节对虾肝胰腺含水量71.06%,干重样品脂肪含量34.28%,湿重样品脂肪含量9.60%;班节对虾杆状病毒(MBV)感染严重的班节对虾肝胰腺含水量较健康班节对虾少,干重样品脂肪含量和湿重样品脂肪含量明显高,二者比较,3项指标均具显著位差异;MBV轻度感染斑书对虾肝胰腺含水量和脂肪含量与健康斑节对虾相近,无显著性差异,养殖健康斑节对虾肝胰腺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八碳和二十二碳脂肪酸为主;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达21.72%,体长16~18cm日本对虾肝胰腺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花生烯酸和二十二碳烯酸(C22:1)含量较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少,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达9.91%.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原及组织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底板中华鳖和白底板中华鳖中均发现细菌和病毒.经细菌培养证实红底板和白底板鳖肝、脾、肾、肺、心和鳃样组织中均有细菌,电镜观察也证实白底板鳖肝和肺中有细菌,红底板鳖肺和鳃样器官中有细菌.细菌短杯状,大小(0.5~0.6)μm×(0.8~1.0)μm.在白底板鳖脾、肾和胃中和红底板小场中分别检测到直径为70~75um和85~90um的病毒粒子.红底板病鳖和白底板病鳖均表现为广泛地系统性的组织坏死,白底板病鳖较红底板病鳖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8.
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斑节对虾对水中磷酸盐的直接吸收,结果显示斑节对虾能从水环境中直接吸收磷酸盐,但其浓集能力较弱,各器官对水中32P的波集能力为:鳃>头胸甲>肝胰腺>肌肉;48h鳃对32P的浓集系数为6.38,为肌肉的14倍,对浓集系数的合理计算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全省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害和特发性综合症多次调查研究表明,危害最大的主要病害有班节对虾杆状病毒(MBV)、育苗期的发光细菌病和特发性综合症或原因不明的疾病(红腿综合症、外污着生物症、水疱病和斑点病)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病毒及组织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4年广东斗门县一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养殖场患红脖子病中华鳖和1996年广东东莞市一中华鳖养殖场患红底板和白底板病中华鳖中检测到3种病毒.红脖子病中华鳖检测到的病毒粒子吴杆状,具囊膜,大小103nm×(293~330)um,核衣壳大小69nm×(241~270)nm,于肠肌细胞质中复制、装配和成熟.在白底板中华鳖检测到的病毒粒子圆球形,无囊膜,直径70~75nm,于脾、肾和胃组织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复制、装配和成熟.在红底板中华鳖肠细胞,检测到的病毒粒子直径85~90um,于肠细胞核中复制、装配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对野生红菇茑和种植红菇茑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野生红菇茑和种植红菇茑中的脂肪酸并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对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野生红菇茑鉴定出6种脂肪酸,种植红菇茑鉴定出8种脂肪酸,两者主要成分均为亚油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6.32%和73.8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亚油酸进行了定量分析.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V异丙醇∶V乙腈=35∶65;柱温为25℃;回归方程为A=28 056C-181.57,变异系数小于0.35%,回收率为93.9%~97.6%.  相似文献   

12.
将斑节对虾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基因克隆进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均能检测到一条分子量为79.4kDa的特异性条带,与推导的融合蛋白理论分子量82.4kDa基本相符;包涵体变性后对经Ni—NTAagarose纯化的变性液进行复性,表现出0.3851U/mg.min的PO活性;不同条件下的诱导表达结果显示,18℃时诱导培养能检测到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诱导9h后可溶性表达比例达到最高,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的s.56%;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经胰酶消化,可检测到分子量为60kDa、42.7kDa的特异性条带,并表现出0.4249U/mg.min的PO活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泡沫细胞培养体系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生产方面的潜在用途。创新要点:运用氧化锆陶瓷泡沫构建神经胶质细胞3D培养体系并测定该体系,该体系GDNF的产量明显优于传统的细胞培养体系。研究方法:将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种植于氧化锆陶瓷泡沫3D培养体系中,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观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该体系神经胶质细胞形态;检测DNA含量以评估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该体系GDNF的产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对胶质细胞中产生GDNF的信号通路激活情况进行观察。重要结论:氧化锆陶瓷泡沫生物相容性好,由其构建的3D培养体系的GDNF产量明显优于传统2D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抗污染能力强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废旧干电池污染的水源对水生生物具有极强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泥鳅受毒害程度与水体中废旧干电池的数量和暴露时间成正相关关系;对受毒害但未死亡的个体断尾取血,显微镜下观察血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在废旧干电池污染的水体中残存的个体,其血红细胞的变异率远远超过生活在正常水体中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increasingly asked to give feedback on their education experience, reflecting an increase in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at feedback. Existing literature demonstrates that qualitative student feedback is valued and important, yet there has been limited evaluation of the means by which qualitative student feedback is collected, and how collection method influences the depth of feedback from students. We evaluated the depth of feedback written by students on programmes at three different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using an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strument. We found that the use of a structured pro forma (Stop, Start, Continue) was associated with feedback of greater depth than that produced using free text entry. We then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switching from a free text to a structured pro forma at one institution and found, again, that the structured pro forma was associated with feedback of greater depth. In addition, students indicated a preference for the structured pro for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与FISH分析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20例11~24周妊娠高危孕妇,对外周血均按照常规密度梯度法,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并选择红细胞特异性抗体CD71,HbF结合运用流式细胞仪设备行FACS分选富集NRBC,并行FISH分析技术。结果完成20例孕妇的外周血标本NRBC分选,达100%的分选率,其中CD71及HbF双阳性细胞(3.46±1.65)×10-2;对其中18例孕妇运用FISH分析技术均成功分析,未发现任何异常问题。结论经孕妇外周血内分离富集所得胎儿有核红细胞,运用FISH分析技术对胎儿特定染色体进行检测,能够实现无创性产前诊断及时发现遗传性疾病,可为临床改善母婴分娩预后结局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IL-6和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CHF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IL-6和NT-proBNP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F组患者的血清IL-6和NT-proBN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IL-6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病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不同原发病因组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NT-proBNP参数均与CHF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用于对CHF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