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代运河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较为发达的经济、化,及其深厚的化底蕴,为地方志的纂修提供了有利条件,本以山东、江苏、浙江三省为例,对地方志纂修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明代运河区域纂修的地方志数量较多,尽管少数流于粗疏,但从总体上看,其质量在全国仍居上乘,并为清代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作为黄河和漕运的保护神,金龙四大王崇拜的兴起和明清国家的治黄保漕活动密切相关.明清时期苏北运河区域是治黄保运的关键地区,金龙四大王崇拜尤为盛行.金龙四大王崇拜在明清时期苏北运河区域的传播主要得益于明清国家及地方官员的推动.相比明代,清代苏北运河区域金龙四大王庙宇数量更多,分布也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3.
明代安徽书院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安徽书院经历了宋元时期的初步发展到清代的全面繁荣,明代是其发展的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时期。本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依据,首先详细考证了明代安徽书院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明代安徽书院的地域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最后从徽商、宗族和学术流布等三个角度揭示了明代徽州书院发达的原因。对明代安徽书院的研究,将有助于安徽书院发展史和全国书院发展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朝,运河贯通给鲁西带来生机,经济文化得到迅速恢复,运河两岸书院遍布,科举兴盛,文风馥郁,硕卿联蹁。山东运河区域涌现出的众多才俊,以其不凡的宦绩和著述,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区域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明代书院是在明中后期官学衰微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背景使明代书院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但基于惯习,明代书院还是保留着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制度特点,使书院依然是明中后期最有活力的教育形式,扮演着批判当时教育弊端,提供新的教育经验的先导。书院的官学化使书院教育能够得到官方的支持,这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更有着积极的意义,明代甘肃始有书院,在很大程度上是书院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明代科举制度极为完备,凡入仕途者必经进士考试,故培养进士成为明代学校的首要任务。随着官学的逐渐衰微,书院日益成为培养进士的主要机构。湖北本地乡绅或名宦,为了当地的教育发展,往往振臂高呼,士绅纷纷捐献,修建或重建了许多以科举为主的书院。科举书院并不排斥讲学,但以培养人才为主。在明代湖北书院衰落之时,亦出现过以祭祀为主的书院。无论哪一种功能的书院,都为湖北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书院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有很深的书院情结,建复了大量书院,推动了明代书院的勃兴;他二十余年书院讲学不辍,促进了书院讲会制度化和讲学平民化,也在书院史上再现了书院学术一体繁荣的局面;在长期的书院教育实践中,王阳明还在书院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师教学原则和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书院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明代是河南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书院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影响更深。然而受明代文教政策的影响,河南书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总体来说,明代河南书院的发展经历了明朝前期的凋敝、明朝中期的发展和繁荣、明朝后期的禁毁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代作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书院得以进一步发展。明代重庆书院从整体上看作为长江上游区域书院教育的代表呈上升的态势,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虽在学术创造方面较之宋代有所逊色,但在书院的发展轨迹、地理布局以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明显体现时代特点与区域个性,也能明显反映出明代社会与书院教育间多线性复杂联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代作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书院得以进一步发展。明代重庆书院从整体上看作为长江上游区域书院教育的代表呈上升的态势,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虽在学术创造方面较之宋代有所逊色,但在书院的发展轨迹、地理布局以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明显体现时代特点与区域个性,也能明显反映出明代社会与书院教育间多线性复杂联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明代,随着明政府军事、政治权力在贵州的确立,行省的设立、移民的涌入,贵州当地的经济、文化获得相当大的发展。书院的纷纷兴建便是教育文化发展的一种象征。明代贵州书院的兴衰沉浮亦是随着全国书院发展的大环境而有起有落。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的发展相比较,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有着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书院的兴起,不仅推动当地学术文化的发展,而且也深深影响到当地民众的精神信仰、风俗习惯及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唐宋元历史时期,石家庄书院经历了由初建到蓬勃发展.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石家庄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元代石家庄书院却保持着一种上升趋势,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相对于全省书院分布,石家庄书院分布比例相对较高,其书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和教育教学理念为石家庄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代湖北书院有105所,在全国书院教育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若以功能来划分,明代湖北书院大致可分为讲学、科举、祭祀三类。事实上,每个书院都具有这三种功能。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书院是王守仁、湛若水及其后学讲学的产物。明代湖北书院讲学的流派主要是阳明(王守仁)、甘泉(湛若水)和白沙(陈献章)三派,李承芳、何迁、葛寅亮、顾阙、顾问、耿定向、耿定理等儒师或主白沙,或宗阳明,或宗甘泉,建立书院,开席讲学,推动了湖北书院讲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明代湖北儒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明政府军事、政治权力在贵州的确立,行省的设立,移民的涌入,贵州的经济、文化获得相当大的发展。书院的纷纷兴建便是教育文化发展的一种象征。明代贵州书院的兴衰沉浮亦是随着全国书院发展的大环境而有起有落。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的发展相比较,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有与之相似的一些特征,也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甘肃地区出现书院开始于明代。这一地区在明代一直便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地方,卫所林立,为边陲重地。而书院则有着与之相反的气质,是教化百姓、著书立说之地。这两种不同的气质在这里杂糅在一起。明代甘肃地区书院的发展在全国书院发展总趋势中处于薄弱环节。文章试图梳理明代该地区书院的发展脉络,进一步认识甘肃书院在当时所处地位,同时探讨其自身的制度和所在地区对书院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书院初创阶段的唐代,全国共有地方书院49所,河北拥有3所书院,其中保定地区有2所,这在全国书院分布的相对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保定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到了元代,保定书院呈现出一种上升现象,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考察区域书院教育的沉浮变动,可以发现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为当今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书院初创阶段的唐代,全国共有地方书院49所,河北拥有3所书院,其中保定地区有2所,这在全国书院分布的相对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保定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到了元代,保定书院呈现出一种上升现象,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考察区域书院教育的沉浮变动,可以发现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为当今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古代教育史中构建了一幅光辉灿烂的画卷。石家庄区域的书院,自唐代起便开始了办学旅程,历经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具有丰富的书院教育传统。明代石家庄区域书院明显增长,其发展轨迹呈现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在书院的官学化加深,甚至逐步沦为科举教育附庸的背景下,石家庄区域内的书院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促进知识传播、学术探讨和人才培养的功能。研究明代石家庄区域内书院,不仅具有区域教育历史及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而且有助于推动当前石家庄高等教育、社会文明和旅游产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我书院发展最为困难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科举考试的限制,私家讲学的书院受到冷遇,这种状况持续了百年之久,直到嘉靖时期才出现了繁荣,本文就明代书院的刻书情况做一简单考略,以探求明代书院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书院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本分宋代,明代和清代三个部分,概述了肇庆古代书院从出现,发展到废止的过程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