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要加强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还应加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解题途径和解题方法的训练,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计练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两步复合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两步复合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对学生加强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思路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颇为有益的。一、结构训练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的特点是题目中只告诉了一个直接条件,另一个是间按条件,在解答时,  相似文献   

3.
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有密切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实际上隐蔽了第一个题目要解答的问题,即中间问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两步应用题,必须切实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训练,并且要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那么,具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呢?一、沟通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强化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从学习一步应用题,过渡到学习两步应用题,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和飞跃,也是一个难点。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因此,我建议抓住这个重点和关键,进行下列三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突破这一难关。 (一)进行结构训练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两个条件一个问题。但是,解答一步应用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而解答两步应用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一个已知,另一个未知。由于小学生初学两步应用题时,对两步应用题  相似文献   

5.
两步计算加减征用题是学生初步接触的两步应用题,加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训练和对比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结构训结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是:题目中只有一个直接已知条件,另一个条件没有直接给出,应该先算出这个直接条件(即中间问题)。能否正确地找到中间问题,是顺利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熟悉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是熟练地找寻中间问题的基础。对此,可通过应用题的扩缩变换,帮助学生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l、缩编训练。把两步计算应用题压缩成一步计算应用题。如:红星商店有食盐160…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材把两步应用题教学分别安排在第四至六册,分三个阶段完成,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和由扶到放的教学思想方法。在第一阶段重点突出应用题的结构训练,第二、三阶段加强分析解题思路的教学。所以在第五册的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教学第五册第一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例1时,由于这类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学生在第四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各种错例进行整理并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辨析讨论,让他们…  相似文献   

7.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与三步(或多步)应用题联系的桥梁,是解答复合应用题关键性的一步。然后从简单应用题学习跨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在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是一次飞跃。因为它不是两道简单应用题并列合并,而是二种数量关系的交叉组合。所以在教学垃程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的训练。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使学生对付今后学习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例如应用题中复杂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复合应用题是要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解答的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学生必须在全面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题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复合应用题中最简单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应进行简单应用题的综合复习。复习时,举出每一种数量关系的例题,要求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怎样计算,使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等有一个全面而又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注意抓好分析与综合训练[如分析训练:要求两班人  相似文献   

9.
两步应用题教学要点丁元清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一些简单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扩展了两步应用题的范围,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为以后学习列...  相似文献   

10.
中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能选用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为了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我在四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进行了三步计算应用题思维训练的一些探索,效果较好。一、进行解题思路训练,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是过渡年级,必须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加深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通过列“数量关系”及应用题的“拆”、“拼”、“扩”、“缩”等一系列训练,使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看图分析填空。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两步应用题教学,从知识体系看,一步应用题是基础,两步应用题是关键,多步应用题是发展。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解答过程是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学好两步应用题是学习简单应用题到多步应用题的过渡。可见两步应用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理解掌握两步应用题难点和关键是找出题中隐蔽的“中间问题”,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中间问题”,还要适当穿插结构训练,移变“中间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学好小学应用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和有三个已知条件的加、减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的整体结构出发,通过对原有已掌握的简单应用题的深化认识,在以抓数量关系的发展为主线,以认识两步题结构为切入点,以培养发展学生分析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本教案。  相似文献   

14.
在复合应用题教学中,两步是关键。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中可以设计下面的一些思维训练。 一、线段图训练 1.根据有关条件画线段图。 例:白皮球比红皮球多5个。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数学第五册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本册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怎样帮助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呢?我认为可进行如下几种形式的训练。一、并“并”是合并的意思。即把两个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向学生出示下面四道题: ①食堂买了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买来大米多少斤?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高,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教学中存在不少的形式主义和公式化,学生死记硬背的多,忽视基本功训练,学生缺乏分析、解答应用题时所需要的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教好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又是学好多步应用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就要抓住这个基础和关键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我们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  相似文献   

17.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在简单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需要提出一个中间问题,求出为回答最后的问题所缺少的一个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弄清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认识直接条件、间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如何帮助学生寻找中间问题和抓好结构训练呢?我常采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把两道简单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题的训练.1.学校有男少先队员250人,女少先队员比男少先队员多50人.学校女少先队员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8.
两步应用题是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由一步应用题过渡到两步应用题,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次飞跃,刚开始困难较大.如何既不降低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思维力度,同时又能减轻负担,提高解题效率,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两步应用题求解方程化训练的尝试,效果较好,现在简介如下,请同行们评点.  相似文献   

19.
学生从第四册开始学习以综合法思路为主的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的两步计舅应用题,到第五册开始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应用题,并完成了由综合法思路向分析法思路的过渡。第五册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重点。因此抓好两步应用题的复习尤其重要。通过复习,要使学生熟悉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2能熟练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揭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分析中间问题  (1)商店有72千克苹果,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商店有9筐苹果,每筐8千克,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题,要先求什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