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课题运用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生接触媒介状况及动机、媒介素养自我评价及大众传媒的影响等,得出了大学生对传媒的理性认识有所欠缺、媒介批判能力不够、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等结论,提出了要从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依托第二课堂加强媒介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入手,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我国西部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的现状,本文选取陕西省华阴市作为调查地点,以此透视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儿童的大众媒介使用状况。希望从媒介接触状况的角度来分析大众媒介对提高儿童现代性的作用,同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3.
解决当前司局级干部群体存在的媒介惶恐和媒介素养相对缺乏的问题,需要以媒介的转型发展为契机,全面提升其媒介素养.既需要建构其媒介观念,又需要培养其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素养、接受媒介监督和批评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农民工的媒介素养能力(媒介消费态度与行为、媒介信息的认知与判断能力、媒介信息的理解与批判能力、利用媒介资源的能力)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媒介信息接触趋向多元化,娱乐信息受到青睐;媒介接触经验与生活经验共同影响着农民工对信息环境的感知与理解;硬件条件与时间精力制约着农民工使用媒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上海小学8-12岁儿童的健康信息认知"知沟"假设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儿童时期的饮食营养习惯养成,健康信息获知习惯的养成对其成年以后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电视是儿童目前接触频率最高、接触时间最长的大众媒介,有研究者表示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日常饮食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营养健康信息认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家庭对儿童健康信息认知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通过控制实验研究发现,在电视作为信道的情况下,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而产生了儿童营养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这个"知沟"受到了父母对儿童媒介接触控制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批判型受众"是德国青少年媒介素养培养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本文通过对德国战后五十年媒介批判能力教育发展情况的历史分析,介绍了德国学者关于媒介批判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并结合当代德国著名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杂志——Spinxx的项目案例,指出在新媒介情境下,德国青少年"批判型受众"培养模式的作用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讨论了这一模式对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丽娟 《新闻世界》2009,(9):109-110
本文旨在掌握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从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对媒介的认知与评价情况以及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丰富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资料,为在高校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民媒介素养的内涵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李苓教授指出,由于农村受众的社会处境和观念的特殊性,以及农村面临的现代化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实的角度来考察其媒介素养内涵。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是考察农民媒介素养的基础,这其中包括当地媒介的覆盖状况、家庭媒介拥有情况和媒介接触的动机等。  相似文献   

9.
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属性,为我们认识儿童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传播学界明确了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身份,却很少对其作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本文在儿童媒介视阈中,提出"媒介童年"概念,对儿童电影与儿童文学、儿童电视的媒介特性进行比较,并探讨如何利用儿童电影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对儿童电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与大众传媒的接触情况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今传媒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的困境,指出大众传媒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引导,提升其媒介素养,并加强传媒行业的自律,使大众媒介不再是留守儿童获取精神慰藉的工具,而是他们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有力帮手。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3):61-65
通过对广西区青少年媒介素养及道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青少年日常中接触媒体的比例很高,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普遍大于传统媒体。青少年对媒介使用的目的多集中在娱乐、消遣、获取信息、辅助学习上。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道德状况容易受到媒介影响,政府和高校、家庭、社会应该联合改进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向爽 《新闻世界》2020,(2):49-52
网络语境下动漫粉丝群体媒介素养缺失主要表现在信息辨别能力缺失、安全素养缺失等方面。群体特性和内部独有的话语体系为媒介素养提升教育带来一定困难,需要从群体内部培养意见领袖和提升整体素质入手,配合提高媒介接触质量、改善使用环境和构建监管制度进行巩固,并利用群体特性进行体验式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时代河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红强 《今传媒》2011,(6):38-40
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介信息先天"把关"不足,后天监控缺位,以至网络舆情、网络道德、网络有害信息、网络不良舆论导向等问题突出。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河南省8所高校1000余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媒介接触情况、媒介认知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媒介信息评估能力、媒介使用参与能力5个方面,调查获得了河南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推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媒介素养——青年军人必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人们接触媒体、理解媒体和使用媒体时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的一种培养和教育。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军人的媒介素养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的能力,强化军队“软实力”,打造~支适应新时期战略任务的现代化军队。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现代社会中媒体作用日益凸显及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和教育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所开展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与媒体接触的基本情态、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特点、对媒介素养的认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卡通暴力影响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初,在一片争议声中.颇受儿童欢迎的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被央视停播.<虹猫>所引发的纷争.其实是一个阶段以来家长对儿童电视节目积怨的大爆发.在当今这样一个大众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对于电视荧屏上防不胜防的卡通暴力,让孩子们与之隔绝是不可能的.从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着手,让他们具备识别、判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学会正确地接触和使用媒介,才会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林倩  江颖诗  刘静桦 《今传媒》2016,(1):99-101
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12):76-84
随着新媒介的普遍使用,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急需更新和发展。本文梳理了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发展变化的轨迹,在调查分析成都十二所中小学师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和实施路径,包括培养学生媒介接触使用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媒介知识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发展表达协作的参与能力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邓文华 《东南传播》2013,(3):98-100
媒介素养研究在西方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媒介素养研究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在借鉴西方媒介素养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本土媒介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培养国民媒介素养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符合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及教育的范式并建构相关理论,成为当下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在理念上,应超越保护主义,让儿童学会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注重培养儿童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儿童学会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方法上,学校及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将媒介知识融进相关课程或课外活动;传媒应通过制作多样化的媒介素养教育节目向儿童普及媒介知识;研究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可通过参与式行动的开展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