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梦影     
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  相似文献   

2.
《荀子·性恶》篇运用了三种逻辑论证性恶,但是这三种逻辑都是可以商榷的。“顺是为恶”认为任由人性发展会导致恶,因此人性为恶。但是“生而有好利”等不必然导致恶;而且“果”为恶不能必然地推出“因”为恶。“伪反为恶”认为礼仪是伪的、善的;而性与伪悖反,因此人性是恶的。但是礼仪“反于性而悖于情”,不能就此断定人性为恶的,因为人性有恶性,善性,以及“非善非恶之性”。况且礼仪与性不一定悖反,因为礼仪也可渊源于仁义礼智之善性端。“相较为恶”认为与善的礼仪比较,人性是恶的。但是“非正理平治”不一定就是恶,因为也可能是“非正理平治非偏险悖乱”的中性或朴性。而且圣王使用礼仪也可以是由于人性有善端或者朴性。倘若性恶论的理论依据不成立,性朴论似乎更具有合理性,也更适合阐释荀子人性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英百科全书》关于恶的释义为出发点,从两个角度来阐释恶与善的辩证法:一是从伦理学上关于恶的定义;二是从西方哲学和神学关于恶的讨论,以此证明善恶是彼此依存,甚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那种将善恶单一化、绝对化和极端化的看法,无疑是不利于我们对恶的深入认识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4.
小说《呼啸山庄》是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利·勃朗特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具有一股令人粉身碎骨的激情,而最能表带这种激情的形式就是: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略述了恶在小说中的表现。第一,恶最有意义的形式——不道德的行为和最纯洁的爱情:这二者在主人公希剌克利夫身上集中体现出来,恶成为其表达爱情,释放激情的最有效的形式;第二,恶对道德的反叛:真正的恶不仅是坏人的梦想,从另一个角度看,恶也是善的梦想。死只是对这种荒诞梦想的惩罚,梦想则寻求和接受这种惩罚。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这种梦想。凯瑟琳·恩肖便是最好的体现;第三,从永恒正义中汲取能量:艾米利笔下的恶与现代主义的恶最大的不同便是,艾米利的"恶"可以被救赎,即从理性主义的绝对真理和世界的本质中寻求永恒的正义——爱。  相似文献   

5.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娇儿恶卧踏里裂”,对此句中“恶卧”一词,教材及许多选注本均释作“睡相不好”,观此注语,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作“不好”义讲。不妥。按:“恶”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恒见习用之音一是“è”,义为“凶恶”、“丑恶”、“罪大恶极”之“恶”;另一读音为“wù”,有“讨厌、憎恨”义,如“好恶”、“深恶痛绝”。联系前后文,“恶卧”中的“恶”当读音为“wù”,应取义于“讨厌”、“不喜欢”。“恶(wù)卧”意即“讨厌睡卧”、“不喜欢躺卧”。联系它的前句“布衾多年冷似铁”,这两句实为…  相似文献   

6.
小说《呼啸山庄》是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利·勃朗特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具有一股令人粉身碎骨的激情,而最能表带这种激情的形式就是: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略述了恶在小说中的表现.第一,恶最有意义的形式——不道德的行为和最纯洁的爱情:这二者在主人公希刺克利夫身上集中体现出来,恶成为其表述爱情,释放激情的最有效的形式;第二,恶对道德的反叛:真正的恶不仅是坏人的梦想,从另一个角度看,恶也是善的梦想.死只是对这种荒诞梦想的惩罚,梦想则寻求和接受这种惩罚.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这种梦想.凯瑟琳·恩肖便是最好的体现;第三,从永恒正义中汲取能量:艾米利笔下的恶与现代主义的恶最大的不同便是,艾米利的“恶”可以被救赎,即从理性主义的绝对真理和世界的本质中寻求永恒的正义——爱.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黑格尔的“恶是历史发展动力静(以下简称“恶动力”)的观点,我国学术界同仁多是从道德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角虏来理解,经常用它证明历史发展必然带来道德堕落,或人有满足自己感官欲望的权力(这也与把“恶”理解为人的自然情欲有关)。但黑格尔是把“恶”归属于精神范畴,从人的精神发展角度分析“恶”的作用,论证“恶”是人道德完善与超越的原因和动力。“恶动力”思想,在西杰始于基督教的原罪说:亚当、夏娃吃了禁果,犯“原罪”、“堕落”为人,其后代皆不能以自力避免“原罪”,因而人的本性是恶的。正因为自己是罪  相似文献   

8.
恶既是现代语言,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恶是由物理性的人性所自发产生的一种情感,即厌恶、恶心。由厌恶的动作逐渐形成恶人、恶事等恶的观念。恶的行为主体是物理性的实体即人性。厌恶的对象便成为恶。面对相通的对象,共同的主体自然产生一致的感觉或立场,形成普遍的恶的观念。古代儒家的恶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观念。恶是真恶。西方哲学思想中的恶的概念表达了行为个体的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它具有相对性。恶非真恶。原始儒家之恶显然区别于西方人之恶观念。  相似文献   

9.
海内"恶溪"知名者有三:浙南处州的恶溪,为恶最甚,时间又长,最早出恶名。后经治理,变成好溪;浙东台州的恶溪,为害较小,时间亦短,故恶名不大。后经治理,变恶为善;岭南潮州的恶溪,因有鳄鱼而畜产尽、民以穷。中唐驱鳄后,遂无祸患,改名意溪。史志与诗赋多涉及恶溪,所指各异,解读时须加甄别。  相似文献   

10.
生命之美     
生命里有善的成分,也有恶的成分,善恶彼消此长。善膨胀为主流时,恶萎缩成潜伏的病毒,生命为善所主宰,这时的生命是美丽的;恶膨胀为主流时,善冷冻成休眠的种子,生命为恶所主宰,这时的生命是丑恶的。这是我看了小说《幸存者》之后想到的几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