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彼此彼此     
1、较年岁一人新育女,有以二岁儿来作媒者。其人忿然曰:吾女一岁,渠(他)儿二岁,相差倍矣;若吾女二十,渠(他)儿四十矣,安能许此老婿?妻闻之曰:谬矣!吾女今虽一岁,明年则与之(他)等  相似文献   

2.
对仗而已     
1、儿解犬字 有教小儿者,初,教以“大”字;翌日,以“太”字问之,仍日“大”。(师)乃诲(教)之日:“中多一点,乃太公之太也。”又明日,教以“犬”字,儿笑日:“吾得之矣,此点在外,乃外太公之太也。”自作聪明者,难免不闹笑话。  相似文献   

3.
坚持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相似文献   

4.
盲者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目:“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相似文献   

5.
《庄子·秋水》有著名寓言: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相似文献   

6.
孙叔敖埋蛇     
刘向  饶忠祥 《阅读与鉴赏》2008,(12):51-51,55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相似文献   

7.
(一)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③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子: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小孔子46岁。②省(xǐng):检查反省。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二)子曰:“岁寒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②也。”(《子罕》)【注释】①岁寒:一年最寒冷的时节。②凋(diāo):凋零,萎谢,草木的花叶脱落。松柏四季常青,经冬…  相似文献   

8.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相似文献   

9.
武松自从打虎后,便成了武都头,他高兴至极。一日,武都头又至景阳冈,还入原酒家。此酒家标明“一碗不过冈”,武都头在桌边高声问道:“此店一碗不过冈之招牌是何意?”只见一花容月貌的女子入内,问道:“先生点什么?”武都头大拍桌案,怒曰:“休嗦,快回答,吾再做理会。”女子答曰:“都头,此间又有一只更加凶猛的大虫……”武都头止之曰:“吾再打杀此大虫去也!”言毕,急向景阳冈去矣。那女子急喊:“先生……”话音未落,武都头已不见去向也。那女子叹曰:“又伤了一条大汉之钱财或性命矣。此都头不被虎吃,必破财也。”为何这…  相似文献   

10.
呆子守店     
1、呆子守店 有呆子,父外出,嘱其守店。忽有买货者至,问曰:“令尊可在?”曰:“无!”“令堂可在?”亦曰:“无!”父归而知之,诲(教)之曰:“令尊者,吾也;令堂者,汝母也。岂能言无!”其子曰:“彼(他)至店,乃买货者也。父母,岂可鬻(买)哉?”  相似文献   

11.
开心直播室     
诀窍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太极拳。几招几势下来,大家连连叫苦。前排F君却不以为然。大家问:“有何诀窍?”乃曰:“各位笨矣!我已深悟此套太极拳之精髓矣!不就是:一个大西瓜(作双手合抱状),一掌劈开它(劈掌),一半分给你呀(左推掌),一半分给他呀(右推掌)……”(冒金生)描写作文课上,几位同学昏昏欲睡。老师:“作文要反映现实生活,要具体、形象、生动。谁来说一段关于眼睛描写的话?小海!”小海:“我的上下眼皮在打架!”老师:“小洋,你呢?”小洋:“老师,正好相反,我的眼皮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快分不开了!”(…  相似文献   

12.
“课文评点”是《教师教学用书》(下称《用书》)的核。部分,当应好好挖掘才对。可有人认为:既已“评点”,何需“挖掘”?其实,“课文评点”只“立足于点拨”(用书扉页“说明”语),它不打算、也不可能把课文的每一处都说透。自然,就要留下一片片的空白。在它的深处,或许就埋藏着许多宝贵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这里,我仅举三例说明。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情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这是《为学》…  相似文献   

13.
做人的滋味     
吾乃一猫,天性通灵,故不愿终身为一猫也。一日,吾遇一仙人,其指点迷津,教吾成人之法也,吾心甚喜。次日,吾试其法,果成人也,遂欲悟做人之滋味也。吾挺胸行于街上,因吾以吾为人而傲矣。忽闻有人喊道:“有强盗!”定睛视之,原是几贼夺一妇人之包而逃矣,贼后一妇人追之。虽妇人大喊,但群人如视而未见也。吾欲助妇人擒之,但惜吾势单力薄,也只能献一份同情也。经此事,吾甚恶当今社会之风气。但吾却无能为力,吾甚忧矣,却也感一丝惭愧。世态炎凉,虽难而无人助。此乃做人之滋味乎?吾深思矣。  相似文献   

14.
人无信不立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相似文献   

15.
农夫与行者     
张翀 《阅读与鉴赏》2009,(6):30-31,56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年不成!”农夫曰:“吾莫知所以耕,尔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相似文献   

16.
岑参(公元715~770年),荆州江陵(一说属南阳郡)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出生于官僚家族,其祖父岑文本、从祖父岑长情、堂伯父岑羲都做过宰相,即他所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①开元元年(713年)岑益得罪伏沫,亲族皆被放逐,岑参出生时家境衰丧破落。其父又早死,无有依傍,只能走科举道路。“早岁孤贫,能自批颀,遍览史籍,尤工缀文。”②“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阅下。”“弱冠子手王侯。”⑤天宝三载(744年),他三十岁时考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卑微官职,于是他想在戎马生涯中开拓前程。…  相似文献   

17.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18.
一、训练目标标志,即阅读类题目中对你解题起一定提示作用的句、词、标点等,解题时,将这些标志联系起来,通盘考虑,可以帮助你迅速解题D在本书训练中,我们就要强化对阅读题目中标志的认识,学会联系地看标志,从标志入手,整体地解答阅读题。二、例题解析阅读下列节选语段,回答l一问题。我们寻常_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者曾子谓予裹日:‘奇好更平?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揭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生出来的勇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人问他什…  相似文献   

19.
晋平公求才     
【原文】 晋平公浮西河①,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工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②,珠产江汉③,玉产昆山④,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⑤,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者二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⑥。夫腹下之毳⑦,背上之毛,增去一把⑧,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仑容,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选自《新序·杂事第一》)【注释】①晋平公:名彪,公元前55…  相似文献   

20.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