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校规制定权限问题主要涉及如何在学术自由权利保障、学生权利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障之间实现合理平衡。虽然高校校规制定权来源于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学术自由权利,但是学生权利保障以及最低要求的学术水准和教育质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障,都要求高校自主办学领域必须适用法律保留原则,高校校规制定权由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言论自由是宪法自由权利中的重要内容,如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不同类型的言论是否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美国法院在充分认可言论自由的价值基础之上,提出了言论的双价值理论与言论自由的等级保护制度,对高价值言论、低价值言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与媒体的媒体权利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我国关于媒体运行的法规和规章较为繁杂和模糊,至今还没有一部法律层面的传媒法。自由表达权通过《宪法》得以确立,然而具体的传播权却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过明确规定,媒体权利来源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因此如要构建一部法律意义上的传媒法,就不得不提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传媒权利是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延伸,言论自由权对于在法律上明确媒体的一系列传播权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由于该权利本身潜在的危险性,现实中,该权利的行使受到了重重限制,几至基本权利的丧失。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言论自由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运用经济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法能对限制言论自由的成本与效益作出客观的分析,如限制言论自由要付出什么成本,不限制会产生什么效益,以及在不同的领域如何实施。放松言论限制将成为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网络言论自由是宪法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在于交流便捷、促进信息透明化,促进自由、追求真理,深化民主,打击腐败等。但是,网络言论自由对于公民权利和政府的公共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管制应当遵循公共利益原则、最小限制和事后限制原则、衡平原则和"明显而且紧急的危险"原则。中国目前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还不完善,建议制定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公民的网上言论自由,保障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6.
网络言论自由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言论自由是宪法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在于交流便捷、促进信息透明化,促进自由、追求真理,深化民主,打击腐败等。但是,网络言论自由对于公民权利和政府的公共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管制应当遵循公共利益原则、最小限制和事后限制原则、衡平原则和"明显而且紧急的危险"原则。中国目前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还不完善,建议制定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公民的网上言论自由,保障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合同立法在将契约自由作为基本原则的同时,纷纷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我国新合同法确立了合同自由原则,将其作为建构合同制度之基石,同时通过一般条款和具体制度进行了限制,反映了20世纪契约自由原则发展的普遍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意思表示存在效力瑕疵的合同不仅可撤销,还发生可变更的法律后果。受损方通过请求变更,得以在不破坏合同效力的基础上变更合同内容,得到更好的救济,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变更权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这种排除相对人意思表示的救济方式无疑限制了相对人的缔约自由,从而对奉契约自由原则为圭臬的合同法理论造成冲击。那么此种非合意之变更正当性位于何处?本文欲从变更权背后,契约自由、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三者的价值冲突入手,分别探究不同情形下变更权的法理基础,并提出完善我国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在前网络时代有重要的功能,即限制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保障商品自由流通。但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发行行为概念的限制和权利冲突的消解,该原则并不适用。传统意义上的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从法律利益平衡的功能出发,"发行权一次用尽"的嬗变集中体现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自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自主招生权在没有法律规制的情况下泛滥,限制了考生的择校权利。自主招生权在赋予高校自主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仍是公权力行为,应当由法律规范其权力边界及运作程序。自主招生权运行要遵循合理性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同时要监督自主招生权的运行,并为考生择校权提供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骥德的曲学与佛教中道观有着密切关系。这主要表现在:王骥德在论述"本色"问题时采用了中观思维方式,描述"本色"内涵时又融化了中道观的"无分别"理论;在阐释戏曲曲文咏物的作法等问题时则直接运用了佛教中观学的概念、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12.
"戴季陶主义"是一种反革命思想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有联系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以前一些学者在批判它时曾指出,"戴季陶主义"是阉割了三民主义。但这种说法值得探讨,因为用阉割一词存在着全面的肯定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用张扬一词更好。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戴季陶主义"的思想来源,同时也考证了"戴季陶主义"这个提法的源起。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絜矩之道”是原始儒家关于人际行为的重要规范。“忠恕之道”是孔子践仁的基本行为原则,“絜矩之道”是对“忠恕之道”的继承与发展。“忠恕—絜矩之道”的推行,有效维系了我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因此,对于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形象权是指自然人控制其形象进行商业利用的专有性权利。美国学者尼莫通过对现实经济发展需求和隐私权制度失衡的分析,阐述了构建形象权产生的必然性。同时,其对形象权客体范围和限制理论的阐释,也为以后的研究活动构建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趋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于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起诉便宜主义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事实,表明了它的进步性与合理性。我国基层检查院在实践中试行的暂缓起诉制度是对起诉便宜主义的新发展。在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社会效果的显著和法理上的争议并存,通过对其理论和制度的完善必将推进起诉便宜主义的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于美国外交的研究,传统一般都强调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强调大棒金元政策对门罗主义的继承,而对于其中的一些不同之处所言甚少。对于门罗主义的性质,一向有反封建反干涉主义和扩张主义性质的两种观点争论。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台的"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无论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还是运行后果看,都具有典型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性,所以它们与门罗主义又有很大的不同,是对门罗主义的发展,导致其更具侵略扩张性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这致使二者有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人性论历来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性善还是性恶的观点上争执不一。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要保持并扩充这个"善",要靠教育的作用。于是,在"性善论"基础上,构建起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将"近情"和"中庸"取作自己的一种人文选择。他认为近情精神是文化的最高理想,而近情的人是最高形式的有教养的人。他指出孔子就是近情者,因为他尊重人性,且以人情之常为学、立论和行教,后来程朱宋儒以理学解孔子,才使他的面目发生了变化。但更加深刻和独特之处还在于,林语堂相信传统的中庸之道是最典型的近情主义。事实上,中庸的本义是对极端的否定;是无所坚执,保持思维的弹性和活性,使思想和言行始终不失其"正"。林语堂痛惜这种伟大传统文化智慧的莫名失落。  相似文献   

20.
“不二法门”的发露及彰显与文殊有特殊的渊源关系。文殊的“说不可”与众菩萨的“说可说”以及维摩诘的索性“不说”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