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女锅补天     
环境污染导致臭氧层破坏严重。人不仅越晒越黑,而且还有可能患上可怕的皮肤癌。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心里有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要当一回英雄,并且把女娲叫过来帮助我。可是女娲又住在哪儿昵?我冥思苦想了一天一夜……终于,我想出了几个好办法:方法一——坐飞机。等飞机飞到最高空,我就推开舱门,大喊:“女娲娘娘!快出来!”方法二——苦肉计。  相似文献   

2.
相传我同上古时代,忽然天穹坍塌,不能遮盖大地,造成熊熊大火燃烧不止,滔滔洪水奔腾不息。有一位名叫女娲的神,她熔炼了五色石,补上苍天的窟窿,又砍下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将天顶上,这才挽救了天穹坍塌所造成的灾难,拯救了天下苍生。这就是“女娲补天”的神话。谁能想到,在20世纪的80年代,天空中真出现了“大窟窿”!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中女娲找纯青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师:想一想,女娲找纯青石,是怎样的艰难呢?试试用  相似文献   

4.
我乃东施也。自从那日我模仿西施病病歪歪的样子后,便成了众人耻笑的对象。更有好事者,"恶搞"出一条成语——东施效颦送给我。从此,我便再也没有迈出过家门一步,终日以泪洗面……一定要找女娲算账!为什么把我造得如此之丑?强烈的愤怒占据了我的心。在香气弥漫的女娲庙中,我把我的委屈与愤怒一吐而出。女娲没说什么,只是让  相似文献   

5.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造人之神女娲看到儿女们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心里万分难过,就率领人类与洪水作斗争。水是从天上的窟窿里流下来的,所以要设法堵住天的漏洞。女祸四处奔波,  相似文献   

6.
只听商乐漩捂着耳朵吹道:某年某月某日,我正在熟睡。突然,“啦——”,不知从哪儿传来一声巨响,吓得我从床上跳了起来,还害我差点成了聋子。我很纳闷:哪来这么大的声音?爆炸声可不是“啦”的一声呀!想着想着,我又睡着了。第二天,我吃完早餐后准备去上学。可刚打开门,我差点没被吓晕过去:天空出现了一个比女娲曾经补过的洞还要大一百倍的洞,在不停地往外喷着洪水!幸好女娲及时拿来一个特大号的水桶接水,才保住了地球。  相似文献   

7.
《今日中学生》2008,(1):4-5
又黄又稀的头发,细细的单凤眼,不够挺拔的鼻梁,还有不时“破土而出”的青春痘,我想自己一定是女娲娘娘跑神时捏出来的。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可我还是那只丑小鸭,什么时候我才能变成白天鹅呢?  相似文献   

8.
汪降云 《教育文汇》2012,(11):45-45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学习《女娲补天》。这篇神话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类而补天的故事,赞美了女娲不怕困难、舍己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如何讲述补天原因以及怎样补天等内容都作了相应的预设。我觉得上这一课,让孩子们理解女娲舍己为民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太难,关键是课文中有一段话不好理解。这段  相似文献   

9.
相传我国上古时代,忽然天穹坍塌,不能遮盖大地,造成熊熊大火燃烧不止,滔滔洪水奔腾不息。有一位名叫女娲的神,她熔炼了五色石,补上苍天的窟窿,又砍下大龟的四足,代替天  相似文献   

10.
情景描述1.预设课堂为了能体现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特点,我为本节公开课作了以下的设计:(1)课前作业:①读一次文章,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词。②借用网络或者相关书籍了解什么是神话,它的特点是什么,然后画出一幅画,来表达自己对神话的了解。(设计意图:一方面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课文《女娲造人》的学习提供知识背景,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链埋下伏笔。)(2)预设目标:通过解读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来培养想象力。看神话说想象)(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语言浅显,学生对情节也比较熟悉,容易解读。因此以文章为基本,挖出本篇文章的中心点—…  相似文献   

11.
趣文妙语     
太阳每一天都会升起,即使是阴天,太阳仍高高挂在乌云的背后。—《明天又是另一天》作者:坤杜孜·阿不来提——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能培养出一两个优点并且使它们成为一种习惯,那这个人就一定很优秀了,而且他一定能成功。—《快乐地付出》作者:孙建云——“老大爷,你真是英明神武,气度非凡,我一看你就像是传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笑傲天地的终极采矿大师啊!我对你的敬仰有如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刚才晚辈看到你,实在压抑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真是一阵狂喜涌心头……大爷,我想死你了!”我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来劲,忍不住强迫自己滴下了几滴男儿泪来。—…  相似文献   

12.
女娲快来     
这雨下个没完没了。哎呀,女娲不是补过天了吗?
  今天是星期一,雨已经连下三个星期了。老天爷,下够了吗?下够了就快停吧,别辜负了女娲的一片好心哪!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才补好的天,又被你们戳破了,太不应该了!我想要晴天,晴天啊!晴姑娘,以后老天爷要是想哭,千万不要让他哭,不然我们人类就没有好日子过了呀!女娲,你别笑,你快来补天吧!啊啊啊!女娲快来!  相似文献   

13.
据说开始造人的时候,女娲是按自己的影子捏的,后来嫌太慢,就用藤蔓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我敢肯定,我就是女娲用藤蔓甩出来的最小的一块泥浆,她把我造得十分马虎:眉不清,目不秀,头发不够黑,皮肤不够白,身材也不够苗条。而且我这块泥浆落在了一个穷山沟里,同学们可以穿名牌,我只能穿地摊货;同学们可以用掌上电脑,我连最便宜的手机也用不起;同学们有名车来接送,我为  相似文献   

14.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女娲的感情也是非常独特的。在这里,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完全被日常化、生活化、世俗化、地域化和节令化了。其融合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女娲神话和女娲文化在这里延续、普及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各种根据,我们似乎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布:竹山是最有可能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竹山应该成为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补心的人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女娲补天的传说。是啊,天破了,有女娲去补,如果人的心灵破碎了,有谁若女娲,不辞辛劳地去补呢? 我曾经是一个心灵破碎的孩子。初一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个戴眼镜的老太太,她的小女儿小梅与我同桌。那时,我心高气傲,小梅年少气盛;她擅长理科,我喜欢文科,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相上下,彼此暗暗地较劲。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墨水溅在她的衣服上,她不依不饶地和我吵起来.嚷着要我赔。我说: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你脱下来我带回去让我妈洗  相似文献   

16.
一女娲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最早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女娲的是屈原的《楚辞·天问》,即“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一句。女娲的功勋的记载初见于《淮南子·览冥篇》,说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其它记载则多见于《山海经》、《太平御览》、《独异志》等书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女娲神话在先秦属于南系的神话,所以在早期的北方典籍如《诗经》《尚书》等书中,均难找到它的踪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原始女娲神话产生在南方,恰恰相反,我认为原始女娲神话产生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一带。  相似文献   

17.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女娲神话流传广泛,但分歧百出。要透过传说迷雾,探求女娲真实身份,予以科学定位。女娲应实有其人,她是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位部落女首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治水英雄。她最先制定了我国早期婚姻制度,并创制器物,发明笙簧。研究女娲文化要从史前历史研究的大背景出发,建立可持续研究机制,开发女娲文化,促进女娲文化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中女娲找纯青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这样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只听商乐漩闷闷不乐地吹道:昨天,妈妈买了一瓶浓香型香水,喷在身上,那香味简直可以熏死苍蝇和蚊子了。我趁妈妈出门的时候往身上喷了一点,在浓郁的香味中,我迷迷糊糊地看见一条两米多长的鼻子!我摸了摸,发现那居然是我的鼻子!从此以后,各种各样的烦恼就缠上了我……每次我一感冒,家人就心急如焚。我才打一个喷嚏,就把天空喷出了一个巨大的洞,害得女娲用了一年时间才把这个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