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丽沙 《兰台世界》2015,(9):156-157
西夏立国初期多次从中原求取佛经文献,随着本国佛教的发展,西夏翻译和刊刻汉文佛经的数量也日益增多。这不仅与西夏百姓的民族多样化密切相关,而且西夏统治者仰慕中原佛教文化,也是汉文佛经在西夏久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有关西夏时期以及夏灭入元以后用西夏文字雕印的佛教大藏经,中外学者已经多有论述,如罗振玉、王国维、聂斯克和石滨纯太郎、王静如、常监大定、罗福苌、小川贯式、西田龙雄、野村博(松泽博)、史金波等。然而,关于西夏时期的汉文刻本佛教大藏经,限于资料,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西夏在有国的一百九十年当中,佛教随其国力的强盛而发展,又随它的衰落而变化。从它的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佛教在西夏各个阶层中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西夏的统治者还特别重视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3.
西夏番文大藏经的翻译是一个庞大工程,除了皇家统治者虔诚参与外,以回鹘和汉族高僧为主的译经团队是主力军。出土文献结合传世史料表明,西夏的译经活动不仅有严格有序的分工合作,而且境内几大著名寺院也是当时译经主要场所。从西夏译经工程可以看出西夏佛教发展的多民族特性,在汉语佛经译成番文佛经的过程中,回鹘和汉族僧人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4.
1205年,蒙古杰出首领铁木真以西夏收纳蒙古仇人为借口,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一次进攻。《元史》卷1《太祖纪》载:“岁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而还。”从此,拉开了蒙元帝国吞并西夏王朝的序幕。经过长达22年的征讨,1227年,蒙古大军第六次出征西夏。这次出征,给内忧外患交加的西夏王朝致命一击,西夏作为一个独立的封建王朝从此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按照封建社会的修史惯例,亡国之史,由一统天下后的王朝来编写,以利于统治者从失败者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理论上讲,蒙元时期是编著西夏…  相似文献   

5.
元代中断了两宋时期确立的邸报发布制度,官方的信息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这是元朝统治者了解国内外情况的主要渠道.另一条渠道是在接见官员时听取他们的汇报,这也可以说是元朝"上闻"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名,最早来自西汉时所置云南县的县名。由县名升为三国蜀汉所设云南郡的郡名:由唐朝封南诏为“云南王”,设云南安抚司;宋代封大理统治者为云南节度使;元代设云南行中书省,以“云南”为省名。  相似文献   

7.
元朝行省制度渊源很早,但是主要借鉴于金代。起初行省只是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到了元成宗、武宗时,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才成为定制。元代行省制度确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对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建明朝不久,废中书省,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不久,朱元璋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到成祖时,正式形成内阁,参掌机要。由此,内阁这一官僚机构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进而成为明朝的中枢机构。至清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成为清廷的中枢机构。从内阁到军机处,中枢机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从明初内阁产生、发展直至其势没,可以看出内阁与宦官是交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献资料 ,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夏文献资料匮乏的状况 ,为人们了解西夏文献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为使传世及出土的西夏文献更好地为西夏学研究所利用 ,就要对西夏文献资料按其内容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 ,建立一个符合西夏文献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分类体系 ,以便使西夏文献能发挥其更大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黑城出土的西夏文献为主,探讨了西夏蒙书的思想、特点和价值,展现了西夏启蒙教育教材编译工作取得的成绩,以便让人们对西夏启蒙教育的基本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西夏建国前后的四十多年里,先后至少有过六次向北宋购买或北宋主动赐给佛经及经秩、签牌等的现象,为西夏佛教兴盛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西夏文化事业的繁荣。本文试图在现有资料基础上,分析西夏六次赎经及对西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西夏书籍业》一书的提要,简要介绍了西夏书籍的制作材料、制作手段、装帧艺术以及西夏出版业的基本状况,对了解西夏图书出版业的相关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夏官吏请假制度反映了西夏官吏管理制度。通过对西夏故地甘肃武威出土的2份汉文请假条和《天盛律令》中有关请假规定的研究,我们知道西夏的官吏请假制度手续严格,程序规范,宽严适度,这有力地激励了官吏的信心,提高了办事效率。这一制度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见元代三篇档案学文献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笔者曾撰文介绍了新发现的元人文集中的一份元代档案学文献——陈旅《嘉兴路总管府架阁库记》(见《档案工作》1989年第8期),最近,笔者又从元代地方志中发现了同属于元代的一组档案学文献共三篇,即归旸《中书省〈六政条要〉题名记》、毛文庆《中书省架阁库题名记》、张以宁《中书省架阁库题名记》。这组文献,较为详细、具体地记载了元代的总理府——中书省档案机构、人员的设置情况与档案的保管、整理、编辑情况,并提出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关于档案的见解,是我们了解元代中央政权机构档案工作一般情况和研究古代档案学理论的难得素材。现将它们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明初,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十分突出。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再三采取措施削弱中书省的权力。而左丞相胡惟庸则擅自专权,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的奏章,必先取阅,甚至匿而不报。朱元璋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三月“令奏事无关自中书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更以擅权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取消了中书省,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实行文书行移勘合制度便是其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西夏故地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榷场贸易档案中涉及的计量单位较多,有计量金钱或款项的,有计量重量的,有计量长度的,有计量贸易品数量的,这些计量单位一方面反映了西夏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则揭示了夏金榷场贸易的状况和实质。其中重点探讨了西夏长度计量单位"段",并对其来源、不同朝代的长短以及西夏"段"的长短和价值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乾嘉考据学风大盛,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对古史的搜辑钩沉工作。在中国西北边陲立国近两个世纪的封建割据政权——西夏国的历史,引起了不少清代史家的关注,他们从各种文献中搜寻史料,纷纷著书立说,试图重现神秘的西夏国的历史,这样,在清代诞生了一批汉文西夏史籍。由于种种原因,这批汉文西夏史籍中的绝大多数已亡佚,留存于世的对我们研究西夏历史弥足珍贵。在传世的清人著汉文西夏史籍中,《西夏书》是颇有特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献发现、出土及整理经过,并对俄国学者进行西夏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做了评介。  相似文献   

19.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羌为首创建的一个具有封建性和民族性双重性质的国家政权,曾先后和宋、辽、金鼎足而立,历传10代,长达190年,1227年被蒙古所灭。“‘备一代典章制度’的西夏王朝覆亡后,其文献、文物多被毁损湮没。”但是随着西夏考古的发现和文献的整理公布,对西夏的了解也逐步明晰和深入,特别是西夏文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以下简称《律令》)等文献的公诸于众,使我们更有条件去深入地研究西夏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下面根据《律令》等史料对西夏公文稽缓制度作一粗浅探讨。西夏为了提高所属各机构的办事效率,对公文的拟写…  相似文献   

20.
汉文西夏地图文献是中国汉文古地图文献中颇具特色的一类,它对于研究西夏国地理和中国中古时期地图文献的特点都有史料价值。汉文西夏地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汉文西夏地图特指西夏专题地图;只要标绘有西夏地理信息的地图我们就称之为西夏地图,是为广义的汉文西夏地图。由于汉文西夏地图文献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