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分段速度的灰色相关分析,揭示了100m跑的运动正朝着力量、速度相均衡的方向发展,体现了起跑快、加速能力强,绝对速度高,保持高速距离长的特点。提高100m跑运动成绩的关键是利用训练、营养等有效手段提高机体ATP—CP的含量,发展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延长保持最大速度的距离,尽量降低糖酵解供能,缩短速度耐力跑段的距离;寻求步频和步幅的最佳配比。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100m跑的加速跑离较长,但绝对速度差是制约我国男子100m跑运动成绩发展的症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速度特征研究综述及其相关报道的结论与分析得出结论:1)加速跑距离长 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大的外在表现特征;2)运动员加速能力强的特征是加速度大而不是加速距离长;3)步态 特征之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和步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4)建议100 米训练重点放在技术与最大速度训练上,尽可能的发展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女子400m栏运动员的时间和速度参数进行相关分析,探求其合理时间特征和速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起跑至第1栏的速度与冲刺阶段的速度呈高度显著负相关,起跑阶段的过度加速是造成冲刺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栏间最大速度与保持较快速度的能力、栏间速度的平稳性、栏间速度最大下降率、栏间最大速度利用率等因素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合理控制起跑加速阶段的速度和栏间最大速度,保持全程速度节奏的平稳性是充分发挥自身速度水平的重要技术因素;栏间步频的变化与其他重要栏间速度指标具有高度显著性相关,栏间步频的变化是影响栏间速度变化的主导因素;维持步频的能力是保持全程栏间速度节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据资料显示,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高达99%,这对助跑速度、可控速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与跳远所要求助跑的速度和距离产生了矛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助跑速度利用率加以阐述: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国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对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定义的异议以及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距离损失度的异议,并由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100m跑加速能力的三个因素及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联系实际对加速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加速能力如何,应从三个方面来看:1.达到最高速度之前所跑距离的长短;2.通过加速所达到最高速度水平的高低;3.加速的连贯性如何。从理论上讲,一名优秀的100m跑运动员应在三个方面都表现突出。而实际上,在100m跑中,加速能力不同方面的表现有着某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某一加速能力在100m跑中得到体现或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会以牺牲其它方面加速能力的发挥为代价。在100m跑中,通过合理的加速方式或节奏,发挥出或提高最高速度水平最为重要,但要处理好加速能力其它方面的发挥与“发挥出最高速度”之间的关系。会提高最高速度的水平,实际上就是要发展加速能力。全面发展加速能力是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我们一直将100 m跑全程速度结构划分为起跑阶段、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途中跑阶段和终点跑阶段,并以这种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然而,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这种划分方式的合理性越来越遭到质疑.通过归纳、分析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将100 m跑全程速度结构划分为起跑阶段、起跑加速段、途中继续加速段、最大速度点、减速阶段可以更好地对100 m跑全程速度特征进行清晰的分析,而且,这种划分是符合100 m跑运动学特征的,同时有利于对100 m跑全程速度变化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国外7名优秀女子优秀百米运动员比赛中加速跑的距离、个人最大速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国内外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比赛中加速跑距离的大小、个人最大速度都呈高度负相关,加速跑距离长,最大速度快,运动成绩优秀.2)国内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平均成绩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以较高的步频过早地达到了个人最大速度,使加速跑距离过短,影响了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通过雅典田径世锦赛男子110m栏和女子100m栏决赛运动员速度、时间参数的统计处理与分析,表明最大栏间速度是决定成绩的关健因素,只有当最大栏间速度达到更高水平,保持速度的能力才更有意义;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成绩与平均过栏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二和第三段。  相似文献   

9.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的技术.探索影响男子100m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0-30m所用时间和最大速度值是影响男子100m的关键因素.其次最大速度值也是影响男子100m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不同最快运动速度的生理学特点及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不同距离途中最快运动速度测试,发现:运动员的行进30m跑途中最快速度,分别快于采用两种方法跑100m时的途中最快速度;采用最大冲刺能力跑100m的途中最快速度快于采用速度节奏跑100m的途中最快速度.两种速度具有一定的差距性,以及神经和供能特点的不同性.  相似文献   

11.
以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跑决赛的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起跑后加速跑和途中跑及冲刺跑各阶段的速度结构特征。并对影响男子100m跑技术的诸因素进行灰色侧度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最大速度和100m跑成绩相关性最高。影响男子100m跑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为:30m~50m的速度和最大速度是影响男子100m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缩小中外男子百米速度的差距,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影片拍摄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百米国际优秀水平组、国际水平组、中国组三组每10米段的平均速度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对百米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段落进行了重新划分;认为造成中国男子百米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起跑至10 m的平均速度较慢,维持最大速度的能力差.  相似文献   

13.
探讨军人体能训练长跑的不同着地方式,目的是改进着地技术、减少训练伤病。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发现,目前有脚前掌、脚全掌和脚后跟三种着地方式;现有研究表明,跑速小于3.3m/s时多以脚后跟方式着地,跑速大于5.5±0.3m/s时多以非脚后跟着地方式为主,而对我军长跑训练中4m/s左右跑速时的着地方式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进行训练,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结果发现:1)决定标枪飞行远度的是出手速度,完整技术中的助跑速度是决定出手速度的因素之一.2)确定标枪合理助跑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能力和完整技术水平的发挥,从而提高助跑速度速度的利用率.3)投掷步的步长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而定,交叉步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速度,技术的发挥,所以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到助跑速度的稳定性.4)助跑速度的针对性训练对运动员出手速度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决定百米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途中跑最大速度的快慢,依据"短跑跑速变化的数学模型"和"短跑速度优化模式的确定"的研究结果:优秀百米运动员的跑速优化控制系统模式及其运动方程可由运动员在整个赛程中何时(t')、何处(s')达到的最高速度(v')来确定.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采集法、现场拍摄及影片解析,对国内外23位男子优秀运动员建立了百米跑优化系统回归模型,并通过192个自变量数据建立了距离为55 m,60 m,65 m,70 m,75 m的五个段落的百米成绩优化控制系统模式.为高水平百米运动员的训练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