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政道  (Tsung DaoLee) 美国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 92 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原籍江苏苏州。 1 944— 1 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1 95 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 95 3— 1 96 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 96 0—1 96 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 96 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授 ,1 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及其它一些对称性不守恒的发现 ,与杨振宁教授共获 1 95 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 40年代…  相似文献   

2.
拿到张首晟教授的简介,本刊记者甚至有一丝焦虑——我们如何与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对话,如何把他的研究领域介绍给我们的读者. 张教授15岁入读复旦大学物理系,16岁只身赴德留学,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30岁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她是7位获得2007年度晨兴数学奖的数学家中惟一的女性,亭亭玉立,为众人瞩目。刘秋菊,1974年出生于中国台北,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西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王俊贤教授和他的同事王挺贵教授、周宏岩副教授等人使用欧洲空间局XMM-牛顿X射线卫星,在X波段探测到一类特殊的星系核——极向外流宽吸收线类星体。这一发现改变了天体物理学家对类星体外流的认识,有助于人们更清楚的理解巨型黑洞如何吞噬和抛射气体。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天体物理快报》上。欧洲空间局4月7日以“宇宙引擎给XMM-牛顿卫星带来惊喜”为题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黄为军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11,(5):58-61,106
王福俤,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矿物质分子营养学研究组组长、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正教授、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及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同济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营养学博士;1998年博士毕业后在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工作4年,后前往美国密苏理哥伦比亚大学营养学系(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员)及佛罗里达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研究副教授)开展研究。2008年被中国科学院作为海外杰出人才引进回国。  相似文献   

6.
山东规定:高校教师不授课者不得被聘为教授日前,山东省教育厅最新出台规定,今后,山东高校教师不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专科生授课,不得继续聘任。据山东省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前,教授不为本专科生上课的现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9,(6):83-83
目前,山东省教育厅最新出台规定,今后.山东高校教师不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专科生授课,不得继续聘任。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初,钱永健因为发明了测定活细胞内分子的新方法而得了诺贝尔奖化学奖。有人曾诗意的描述: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点亮了活细胞的内部结构。一起跟钱永健平分奖金的还有两个人,一位是日本裔教授下村修,另一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沙尔菲。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初,钱永健因为发明了测定活细胞内分子的新方法而得了诺贝尔奖化学奖。有人曾诗意的描述: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点亮了活细胞的内部结构。一起跟钱永健平分奖金的还有两个人,一位是日本裔教授下村修,另一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沙尔菲。  相似文献   

10.
师生情     
作为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著有学术研究论文百余篇和10多部专著。当代中国的知名物理学家中有不少曾受教于吴大猷先生。 1992年5月,他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陪同下回祖国大陆参观访问并参加学术会议,并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  相似文献   

11.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两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和利奥·西拉德(Leo Szilard,1898—1964)住进了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皇冠酒店。以前两人虽然曾有书信往来,但1939年1月的这次相逢却纯属偶然。这次相逢引出了科学史上有关核反应堆研究和原子弹制造惊天动地的故事,其中交织着他们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56年10月,<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篇石破天惊的论文,一声响彻云霄震惊世界的华夏春雷! 1957年10月,举世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奖揭晓,两位年青的中国留美物理学家:年仅35岁的杨振宁教授和年仅31岁的李政道教授,以他们刚发表一年的那篇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独占鳌头,荣获此世界科学界的科学巨奖!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著名的光学物理学家,张梓华教授多次创造“第一”,将长期影响研究的难题——解决,为后面的研究工作奠下坚实的基础。早在1955年初,张梓华教授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就参加了教研室科研工作,并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块用于地质部门矿物快速光谱分析的高2mm的十阶阶梯减光板。1962年张梓华教授被调整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室,参与中国光度基准建立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4,(3):23-24
现年45岁的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是英国一位物理学家,在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的粒子物理教授之前.他当过摇滚乐队的键盘手,曾经是个名气不小的摇滚明星。  相似文献   

15.
1996年5月24~25日,国际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所蔡勖、李家荣教授应中国元极学研究会科技应用委员会的邀请,在元极学研究基地——湖北省鄂州市莲花山举行粒子物理学术讲座。 两位教授介绍了100 a来粒子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并进行了科普讲座,包括基本知识、研究方法等,特别是介绍了在理论物理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思想:任何一种新的现象不能以原有的逻辑推理得到;有些思  相似文献   

16.
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对轻子物理学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两位美国物理学家:一位是1975年发现重轻子的马丁·佩尔(Martin L.Perl),另一位是1953年发现中微子的弗雷德里克·莱因斯(Frederick Reines)。这两项发现都是高能粒子物理学中的大事,对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宇宙中的神秘粒子——中微子的由来中微子的概念是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泡利首先提出的。当时,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有一个涉及β衰变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何继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1934年9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56~1960年在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金属物理勘探专业学习。1960~1987年历任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实验室主任、电法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1987~1991年任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家的普遍理想是发现自然的规律,这可以称为"格物致知"。此外,理论物理学家还希望自己的理论和预言被自然界认可或日被实验证实,这可以称为"格知致物"。但是对于并不试图在学术生涯之外寻求人生意义的物理学家而言,以上两点还不足以概括他对人生的领悟。物理学家在对无涯之知的求索中安生立命,这可以称为"格知致道"。——廖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历程     
1942年1月8日——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诞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他被新闻媒体誉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  相似文献   

20.
吴健雄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她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贡献,与最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迈特纳一样,吴健雄也是一位真正的科学英雄,本文介绍了吴健雄教授的生平及其主要的科学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