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丝》的诞生,是现代杂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五四运动的退潮导致了杂文作家的明显减少,许多作家很少或不写杂文。《语丝》的创刊,情形大为改观,大批作家重归或加入杂文创作队伍,他们以深厚的学养,通过对现实和传统的深刻洞察.持现代意义上的自觉批判态度使杂文在斗争中逐步发展为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使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时期爱情婚姻观念是社会解放和人性解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作家观察社会和人的重要视角.通过联系比较<旅行>和<爱,是不能忘记的>,探讨现代女性婚恋小说的思想内涵、精神特质及叙事特点,引发对当前商品经济建立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论述作家风格处颇多,而<才略>篇是其论作家风格的典范;其论作家风格涉及"才略"、"文"、"辞令华采"三大对象;其论作家风格重在论"各其善也",即论诸作家风格的突出点;其论作家论,或用比较法,或用"迭用短长"法;其论作家风格,多用隐喻性语辞.  相似文献   

4.
中国深厚的传记文化积淀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赖以生成的土壤根基.<春秋>的编年体叙述和"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修辞性叙事方法,<战国策>的虚构性,<晏子春秋>的戏剧性,<史记>的情感色彩等对现代传记文学都有所启迪.唐宋时期的自传或自嘲自适,或讥世抒怀,对现代的自传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明、清之后,中国传记文学逐渐从依附于史转向独立于文.另外,刘勰、刘知几、章学诚等有关传记创作的论述是中国传统传记文学的理论资源.上述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民族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5.
<十五贯>是依据小说<错斩崔宁>改编而来的一部传奇名作.从小说到传奇主要人物身世和经历的改变,可以透视不同作家对商贾阶层或同情或鄙视的不同看法,以及传奇与话本的不同价值,即它记录了一代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鲁迅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荒原意象是鲁迅先生苦痛和孤独在小说中的投影.从根本上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原意象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的真实体验.作者类似于灵魂拷问式的焦灼感,通过<呐喊>、<彷徨>的荒原意象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7.
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鲁迅的<阿Q正传>都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两者作为叙事体小说已向着非叙事因素大幅度的开放,成为一种"综合性散文"(前者)或"杂文式小说"(后者).这是一次文体革命.这次文体革命正是由鲁迅追求格式的特别和昆德拉主张写成多种文体组构的小说理论引发的.  相似文献   

8.
王任 《时代教育》2005,(2):30-31
沈从文(1902-1988)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文物研究专家和工艺美术学者.他后半生由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研究,曾任职于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出版有&lt;中国丝绸图案&gt;、&lt;唐宋铜镜&gt;、&lt;明锦&gt;、&lt;龙凤艺术&gt;、&lt;战国漆器&gt;、&lt;中国古代服饰研究&gt;、&lt;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gt;等著作.2002年沈从文百年诞辰之际,&lt;沈从文全集&gt;[1]出版,第28卷至32卷为“物质文化史“卷,收录他在历史文物、工艺美术诸领域的研究著述.本文试图对沈从文所长期从事的物质文化研究工作进行大致的回顾梳理和初步的思考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不落的明月>是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刚刚出版便备受关注,引起轰动,屡遭责难.小说的作者皮利尼亚克曾是那个时代一度独领风骚的作家,其创作的众多小说不同凡响,但<不落的明月>以及<荒年>、<红木>等作品也给作者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10.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传统主题的解构、寓言文体的改写、互文与反讽的运用,使戈尔丁的<蝇王>具有了超越当时审美经验的崭新元素,成为一部具有后现代萌芽的寓言杰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美国现代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独特的新闻报道式散文文体对其作品<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德国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183;格拉斯一向关注德国二战前后的历史题材.他脍炙人口的但泽三部曲&lt;铁皮鼓&gt;、&lt;猫与鼠&gt;和&lt;狗年月&gt;以及近年来问世的&lt;说来话长&gt;(一译&lt;辽阔的原野&gt;)和&lt;我的世纪&gt;等无一例外地与历史清算和文化反思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格拉斯的最新作品&lt;蟹行&gt;是德国战后文学的继续.惟一不同的是,格拉斯新作的视角有所转换:小说中描写的战争的直接牺牲者正是德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13.
<绿林英雄罗宾汉>是英国作家罗丝玛丽·萨克利夫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处女作,它直接取材于<罗宾汉谣曲>,是一部展示英国中世纪以罗宾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的赞歌.这部小说的价值已逐步为世界人民所发现.文章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绿林英雄罗宾汉>一文.  相似文献   

14.
由于时代的召唤,30年代出现了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生人妻>、萧红<桥>等3篇反映农村妇女的短篇小说.女主人公同是处于水深火热、倍受欺凌的命运中,但面对命运又各有不同表现.3位作家在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时运用的艺术手法也不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曹风·蜉蝣>、<唐风·蟋蟀>二诗之意旨历来众说纷纭.比较、分析并综合古今众家解<诗>之说,旨在探索<诗经>时代的先人对生命的感叹与思索,及他们的思索与探求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古典名著可谓中国封建社会的军政伦理、市井伦理、比较伦理、家族伦理"百科全书”.其中的典型人物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典型品格,点评下来仍能与我们以有益的现代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表,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9.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是班固.他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65篇)的基础上,于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着手撰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大致完成.后经其妹班昭续撰和马续补修始成完本.<汉书>记西汉一代二百余年间的史事,较全面反映西汉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人提供不少重要史料,受到后代史学家的推誉.<汉书>武帝以前,纪、传、表多采用<史记>旧文,但重加整理剪裁,其中有增删改易,或新立传目,或增补事实,并提供不少新的史料,又较多地转录重要历史文献,使我国古代不少重要历史资料得以保存.<汉书>开创断代史的新模式;开拓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新领域;进一步发扬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20.
屈原和毛泽东是中国古代和现代两位开一代诗风,颇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都享受着湘楚风物的滋育,深受湘楚文化的影响.屈原<离骚>等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众多作家;毛泽东的诗词是对屈赋的继承和超越,他的<蝾恋花·答李淑一>等作品,开拓了一条用古典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