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永安地震台观测井井孔构造条件,对2013年7月数字化改造以来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对多次大地震的同震响应资料,其中,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北京时间),尼泊尔发生的8.1级特大地震,永安井水位水温都产生了明显的同震效应,说明本井对Ms≥8.0级以上远震响应能力较好。结合前人所提出的同震响应机理,笔者分析结果认为,永安地下水观测井同震响应为水位震荡-水温下降型,可以用车用太的热弥散说来解释,即为:地震波作用使井水位产生震荡,井孔中的水体受震荡激发而加速对流和掺混,促使上下层不同温度的井水相互混合,同时,井水的震荡加剧了井水面热扩散作用,导致井水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承压井水位的变化反映了含水层孔隙压力的变化,而含水层孔隙压力的变化与含水层所受的压力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黑龙江地区反应固体潮较好的承压井水位资料,通过计算各井孔的潮汐因子并提取有效的水位趋势信息,反演了黑龙江地区现有承压井孔含水层体应变,并绘制了2008~2014年一年尺度的等值线图。结果显示,本文计算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黑龙江地区深层的应力应变状态。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0年01月3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发生在吉林省前郭地区ML≥2.0地震的平均波速比。计算使用高质量的数字地震震相记录,在较强地震前观察到持续的低值异常现象,在时间分布上出现较明显的异常过程,分析表明异常变化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4.
基于河南区域内四个地磁台站的长期观测数据,采用谐波振幅比方法进行计算,并结合各台站周边300km以内M≥4.0地震进行震例分析。结果显示:①地震发生前后地磁谐波振幅比往往出现"下降—转折—恢复"的变化特征,且地震大多发生在趋势性下降之后的转折期、恢复上升期及恢复后的初期阶段;②河南地磁台站谐波振幅比异常持续时间一般为3年~4年左右,变化数值上项基本小于项但变化形态上两者差别不大;③发震震中距较小时,谐波振幅比会出现不同方向、不同周期间异常不同步变化,有时异常下降转折点由短周期向长周期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地区3个地磁台秒采样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谐波振幅比方法进行处理,并选取台站周围400km以内M≥4.5级地震做映震分析,获取其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3个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均有"下降-转折-恢复"异常,且地震多发生于转折恢复阶段;2异常持续时间一般在1.5年~3年,一般情况下Yzhx项异常幅度比Yzhy项大,同一项长周期比短周期大;3满洲里台具有周期间的迁移特征,在同一周期不同项之间短周期曲线异常明显时,震中距较小;长周期曲线异常明显时,震中距较大。  相似文献   

6.
遥感图上的异常红色 1991年3月12日,中国台湾台南地区东部发生了6.0级地震。事后,科研人员查看了震前5天的遥感卫星图像,他们惊讶地发现,卫星热红外线照片上出现了异常的红色。在卫星云图上,升温的地区表现出深红色,就好像是在发出一种危险信号。卫星图像的显著变化表明,在地震前的几天内,台湾省南部海域出现高温异常区,并急速向北方扩展,高温区到达并穿越了台湾岛的南部地区,高温区的中心线恰好与产生地震的断裂的位置一致!科研人员还发现,那几天台湾岛的陆面温度也出现了升高,升高幅度竞达2℃左右,十分反常。  相似文献   

7.
水位变化作为湖泊水文过程和水量平衡的动态反映,是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全球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在自然变化与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过去100多年水位表现出较大的年内、年际和多年变化。贝加尔湖水位变化与入湖径流量变化密切相关,与贝加尔湖最大支流色楞格河的径流量变化较为一致。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使得入湖径流量减少,贝加尔湖水位下降。人类活动对贝加尔湖水位变化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球变暖条件下耕地面积扩张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贝加尔湖流域用水增加,使得入湖径流量减少,贝加尔湖水位下降;另一方面,1958年伊尔库茨克水电站投入运营之后,贝加尔湖水位变化受到了安加拉河水位顶托的影响。在下游水电站人为调控影响下,贝加尔湖年平均水位升高,年内水位波动幅度增加,年最低和最高水位出现日期推迟。地处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敏感区的贝加尔湖,其水位变化对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因此,探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贝加尔湖的水位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几年福建省的数字化地形变资料,参照各台站仪器工作日志,排除了人为干扰、气象因素等台站已知干扰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总结了福建省数字化定点形变日均值整点值曲线在震前出现的各种异常图像,找出一定的判断规律,从而为地震预测及震后趋势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1,(20)
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滑动傅氏分析方法、数字滤波方法、稳健回归M-估计方法及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宝昌台地电阻率1993年之后的趋势异常特征,并对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映震效能分析,得知:滑动傅氏分析、数字滤波和稳健回归M-估计这三种方法提取的宝昌台地电阻率趋势异常,在时间上具有准同步性;小波变换方法获得的第5阶趋势曲线存在准周期变化特征,且其波谷与前三种方法获得的趋势异常在时间上吻合;在地电阻率处于趋势异常或波谷期间,宝昌台周边一般有成组中强地震发生;四种方法在数据处理、提取趋势异常方面各有优势,可依据地电阻率数据特征选择性运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相似文献   

12.
地震与地光     
地光是与地震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地学现象,国外称其为地震光。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地震中,至少有30多次地震伴随有地光的出现。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邢台发生了6.8级地震。地震前,震中区隆尧县天空出现白光,如同闪电,昏暗的大地出现一片惨白色;同时,震中区和邻近地区的上空不时有红色的火球闪烁,部分地区出现火苗从地面窜出的现象,火苗上升高度达2米左右,持续时间数分钟。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2年2月20日至3月10日江南地区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伴随此次过程的异常环流特征为:(1)连阴雨期间,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强度偏强,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由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持续的冷空气;(2)里海低涡不断分裂的小槽分成南北两支:北支加强了中纬度冷空气的输送;南支到达孟加拉湾后使得西南气流加强。(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以及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槽系统活跃,使得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产生降水;(4)雨带位于水汽通量湿舌区北侧,大致与相当位温能量锋区重合,冷空气活动在连阴雨雨势加剧中起了重要作用。(5)连阴雨期间维持着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配置,这对上升运动的加强和气旋性涡度柱上空抽吸作用的加强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西宁地区近50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霜冻气候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霜冻日当天最低气温的预报方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近50年西宁地区平均初霜冻日以5d/10a逐渐推后,终霜冻日以5d/10a逐渐提前;(2)西宁地区异常初霜冻偏早年和异常早年以及终霜冻偏晚年和异常晚年出现在上世纪70-80年代;(3)西宁地区的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期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4)霜冻日当天最低气温与前一日14时气温的相关关系最好,建立的预报方程预报准确率为42%-64%。  相似文献   

15.
以JCR数据库中Polymer Science目录下2007~2010年所列的全部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排序筛选出特征因子分值(Eigenfactor Score,EFS)和论文影响分值(Article Influence Score,AIS)都排在前10位的期刊5种,选择EFS前2位的刊物Macromolecules和Polymer为考查对象,检索我国内地通讯作者在它们中的出现次数,选取出现次数前10的作者进行分析;再以这5种刊物中通讯作者单篇文章被引频次为筛选条件,选取被引频次前10的作者,并与出现次数前10的作者进行比较,最终选出出现2次及以上的专家。  相似文献   

16.
张灏 《科教文汇》2013,(12):189+191
目的:调查芦山震后1个月当地初中生焦虑状态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分布。方法:在四川芦山4·20地震后随机选取370名初中学生,采用状态———特制焦虑量表(STAI)中特质焦虑部分进行调查。结果:(1)芦山地区初中学生在震后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状况,初中学生总体焦虑得分平均数为43.65,标准差为7.66;(2)该地区初中学生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年级明显高于另两年级,初一年级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年级;(3)性别维度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陶萍  刘先伟 《预测》2015,(2):66-70
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被广泛验证,但现有文献多为国内突发事件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研究。本文尝试对国外突发事件能否影响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探索,以新华社评出的2011年国际十大新闻为背景,筛选出符合定义的事件,以上证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事件研究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突发事件能显著影响国内股票市场:(1)事件发生前后A股市场的活跃程度及收益率显著不同,异常收益(累积异常收益)在t=2(t=3)前达最值;(2)企业业绩能够起到稳定股票价格,获得超额收益的作用;(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股票,在突发事件中表现越稳定,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2018年逐小时的臭氧(O_3)浓度、逐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数据,分析了海宁市近地面O_3浓度、超标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初步讨论了气象因素对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宁市O_3污染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最重、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轻,主要污染时段是3~10月; 2015-2018年O_3浓度和各级超标日数总体上呈现出不明显地下降趋势,其中春、秋季保持平稳,夏季下降不明显,冬季下降趋势明显;(2) O_3浓度呈现"单峰"型日变化特征,最低浓度出现在06时左右,最高浓度出现在14时前后,主要超标时段是12时~17时;(3)O_3浓度与气温、日照时数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则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较高的气温、较长的日照对于高O_3浓度的出现具有正作用,而较高的相对湿度、较大的风速均不利于高浓度O_3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河北省"九五"期间建设的4套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完整性、稳定性及观测精度等分析基础上,对2008~2012年发生在西南地区的强震记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4套体应变仪的观测精度受仪器故障、降雨雷击、气压等因素的干扰;2)大部分体应变分钟值能清晰地记录到6级以上地震;3)大多数体应变仪在大震前应力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一种重要志源——日冕物质抛射(CME),一直是空间物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做为空间天气的最直接表现的层次——近地空间环境,随着地基探测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也成为日-地关系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从空间天气这因果两端出发,对CME的对地有效性问题,以及近地空间环境的探测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在CME的对地有效性方面,主要工作包括:(1)CME冰淇淋锥模型的建立;(2)分析了CME对地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了CME对地有效性的特大地磁暴起因.在近地空间环境研究方面,主要工作包括:(1)参与建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米-瑞利-钠荧光激光雷达,并给出其对80~110km高度钠层的初步观测结果;(2)利用流星雷达研究了中高层大气周日、半日潮汐的典型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