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菜命名特点及其翻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闽菜的命名特点,把菜肴名称分为“写实型”菜名、“写意型”菜名、“半写实半写意型”菜名、“典故型”菜名、传统地方小吃名、药膳名等6种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命名类型的闽菜菜名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直译/音译+注释法”等。  相似文献   

2.
甘肃境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悠久的药膳传统及政府打造药膳养生休闲旅游业的战略,造就了陇菜菜系重视药膳保健的鲜明特色。药膳是具有药物滋补疗疾作用的特殊食品,食材中的中草药可能会产生一定毒副作用,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因症、因地、因时、因人施膳和服膳。这就要求药膳菜名翻译过程中应满足准确、全面及推进文化交流等基本要求。具体而言,陇菜药膳菜名翻译应根据菜品命名特征及药材配伍情况,灵活选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及加注法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甘肃境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悠久的药膳传统及政府打造药膳养生休闲旅游业的战略,造就了陇菜菜系重视药膳保健的鲜明特色。药膳是具有药物滋补疗疾作用的特殊食品,食材中的中草药可能会产生一定毒副作用,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因症、因地、因时、因人施膳和服膳。这就要求药膳菜名翻译过程中应满足准确、全面及推进文化交流等基本要求。具体而言,陇菜药膳菜名翻译应根据菜品命名特征及药材配伍情况,灵活选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及加注法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开封为九朝古都,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闻名于世,开封小吃翻译对宣传其文化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学者专注于中国菜名的翻译上,却忽略了小吃名称的翻译研究,系统化的小吃名称翻译的研究更少。本文介绍了小吃名称翻译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开封小吃翻译文本的现状、特点及形成原因,指出忽视了开封小吃的翻译,对开封的旅游和文化传播产生影响。本文试图为合理和标准的翻译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饮食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饮食名称的翻译策略直接体现了文化传播中的话语权问题。落实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应当树立文化自信、确立话语权,这就要求在豫菜英译中勇于采用异化策略,保留文化符号。在翻译前要研究饮食名称的命名规律和文化内涵,对于以典故、民俗、地名、人名命名的菜名应当采取音译加注的策略,以食材、烹饪命名的菜名则宜采用意译为主音译为辅的策略。适量的意译是为了配合异化译名在英语中的接受,其接受的过程就是彰显文化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餐菜名具有成熟而独特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对中餐菜名进行英译,只有了解中餐菜名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才能忠实反映菜肴的内容及特色。中餐菜名的英译,应根据菜品的独有特点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注、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多种方法。中餐菜名英译时,需坚持择优选用翻译方法、突出文化内涵、遵循翻译标准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餐菜名具有成熟而独特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对中餐菜名进行英译,只有了解中餐菜名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才能忠实反映菜肴的内容及特色。中餐菜名的英译,应根据菜品的独有特点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注、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多种方法。中餐菜名英译时,需坚持择优选用翻译方法、突出文化内涵、遵循翻译标准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语用等值翻译的基本概念,并对粤菜菜名的特点进行归纳分类,然后以语用等值为视角,针对不同粤菜菜名的类别提出了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加注法等英译方法,并对一些代表性的菜名给出了参考译文。  相似文献   

9.
康巴特色菜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宣传康巴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康巴特色菜系的文化内涵和菜名的命名方式,从藏式菜肴的命名法和构词方式入手,初步探讨了藏式菜名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并结合示例归纳提出了直译、意译、音译、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五种具体、实用的藏式菜名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承德地方菜特色鲜明,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加注等方法翻译承德地方特色菜名、探讨承德地方特色菜名的翻译标准对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丽君  朱惠娟  陈梅兰 《海外英语》2012,(2):160-161,163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探究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而传统的菜名翻译方法大多着眼于宏观,缺乏对其文化的传承,笔者通过学习、总结菜名的翻译方法,将其运用于小吃的翻译,归纳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尚春瑞 《现代英语》2023,(12):114-118
文章以天津地方特色小吃名称为研究对象,阐述在目的论指导下天津特色小吃名称翻译的策略与方法。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基于文化传播、提升销量两个主要目的,在目的论指导下,天津小吃名称的翻译应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遵循目的论三原则,使用直译、意译、音译、加注、类比、多种翻译方法混合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廖冬芳 《考试周刊》2011,(74):28-30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语境和意图的概念出发,结合翻译实践,探讨中餐菜名的英译方法。中餐菜名的翻译要以译入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为基础.译名必须在译入语中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中餐菜名的翻译还要以实现菜名所传递的意图为准绳.译名要适度而真实地反映出菜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4.
四川文化中最具特色之一的就是川菜。川菜菜名喜欢用象征,联想等手法使菜名鲜明生动,活色生香。由于汉英语言差异很大,川菜在翻译时应根据其不同的命名方式,采用"直译","直译加注","音译或汉语拼音加注"的方法。英译中应尽量包含菜肴的主材料,烹饪方式,调味等,使人一看菜名就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5.
历史典故场景类景点名称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著名景区新增的历史典故场景,其名称翻译属于应用翻译,应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确定翻译策略。鉴于所涉及的文化意象对异域受众具有不可接受性但又不能简单略去,又因空间限制必须简短且不允许加注,故可以参考关联理论以及格式塔心理学相关原则等,译名只译典故内涵,而将现场导游纳入视野,由其现场解说担当“阐释”或“注解”作用,构成译名的无形部分,笔译与口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翻译沟通活动全过程。由此可见,应用翻译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可能参与翻译活动过程之中的所有各方及其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具有文化内蕴的中国菜菜名中有着中国独有的文化意境美,在翻译菜名时要准确地体现这种文化意境应当采用以下5种方法:采用意译加音译的方法传递出菜名的方言音韵美;直译加注释法表达以吉利的数字命名的菜名;意译法可以较好地表达以美好的植物和器物命名的菜名;直译加典故注释能确切表述含有文化典故的菜名;而菜名中蕴含的造型艺术采用意译或直译加食材注释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节庆菜谱有其浓浓的文化底蕴,可从中文菜名蕴含的文化意象的角度,结合翻译的语用等效功能,利用等效翻译理论在译语中实现源语文本的交际目的、传达源语交际者的交际动机或者在译语读者身上产生相当于原文在源语读者身上所能产生的交际效果。在翻译实践中,可用直译加注的方式保留原文的形象表达,或仅保留原菜名中文化意象中的一部分的内容,或完全根据其语用功能直译出材料名称,以体现原菜名的神韵。  相似文献   

18.
从改革开放、北京奥运会再到上海世博会,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升温,我国的饮食文化也越来越深受重视。于是,菜谱、相关菜名手册以及旅游宣传册等方面的教科书里所涉及到的菜名英译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也引起翻译界的不断关注,其中大量的优秀译名充分地展现了我国精深的烹饪文化。然而,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译名,刻板乏味、南辕北辙,给人带来混乱和困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菜名翻译的跨文化因素,分析了汉英互译的跨文化现象,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同英语互译中跨多元文化现象。对几种较为常见的新疆民族特色小吃的英译进行了试译,力求规范新疆民族特色小吃的英译,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菜名属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但中国菜名丰富的文化涵义,往往给外语翻译工作者们带来很大的尴尬及困惑,翻译后的中国菜名大部分已经失去原有的文化底蕴.文章就这一文化缺失现象进行探讨,从奈达动态翻译观提出了直译和意译加注的翻译方法,更好地宣传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