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28例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无一例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完全或不完全损伤的患者临床比较多见。颅骨牵引为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行颅骨牵引后,患者活动受限,常可导致多种并发症,护理的好坏对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从1993.1~1998.12共收治此种病人24例,经及时准确的治疗,合理的护理,大部分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1],距下关节骨折常伴有跟骰关节损伤,骨折移位.近年来,临床上大多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糖尿病跟骨骨折的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加之临床上有一些手术并发症未能很好的解决,内固定手术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异形钛板内固定治疗13例涉及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回顾102例上颈椎不稳的治疗,进一步分析各种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的要点和适应用。方法:102例患者中,寰椎骨折2例行颈枕固定融合。齿状突骨折齿状突螺钉固定11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例。Hangman骨折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8例,前路铜板固定11例,寰枢椎钢丝固定1例。寰枢椎脱位不稳行寰枢椎钢丝固定1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2例,颈枕固定融合18例。C2~3脱位行C2~3,椎弓根螺钉2倒.前路铜板固定3例。C2椎体肿瘤例前后联合固定先天性颈椎后突1例行前路钛网加钛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颈围领保护3月结果:102例患者经治疗上颈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优良率达94.9%。结论:在上颈椎手术时,内固定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条件和技术水平来决定,同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5.
24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表明:下颌骨骨折发生率为78%,上颌骨骨折发生率为12.2%,颧骨颧弓骨折发生率为9.8%;颌面部骨折常合并颅脑,胸腹脏器和四肢等部位的损伤,本文指出在治疗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并强调局部软组织损伤正确处置的必要性,分析了致伤原因和疾病的年龄分布,并对上下颌骨、颧骨各种类型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重点介绍了上、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是因压迫或刺激脊髓所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颈椎前路手术风险大,并发症严重。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该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组织损伤较小,能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并允许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自1997年以来,实行该种手术96例,通过有计划有重点的身心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满意。现谈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Chiari 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 48 例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48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I型(CMI)合并脊髓空洞症(SM)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其中行后颅窝减压12例,后颅窝减压并SM切开引流术24例,后颅窝减压并小脑扁桃体切除术8例,小脑扁桃体切除并Ⅳ脑室闩部假膜切开术4例。结果:4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MRI复查脊髓空洞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后颅窝减压术、空洞切开引流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及其不同组合手术是治疗CMI合并SM的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柱的骨性结构除了支撑作用以外,还具有对脊髓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可以发现很多不引起骨质或关节损伤而仅仅引起脊髓损伤的患者。对于此种类型的损伤,所有研究和文献都支持:X-ray未发现椎骨有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此种损伤的原因、机制及治疗方法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通过临床验证夹钳自锁装置在脊柱后路手术中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方法:用夹钳自锁装置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通过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及畸形角的对比,及按Flankel标准评定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骨折脱位均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椎体高度得到有效的恢复;畸形角在最大限度上得以纠正.2例完全瘫神经功能无改善, 9例不完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 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对术后 1年的病例复查X片,未见畸形角纠正后丧失。结论:夹钳自锁式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对脊柱畸形角度的纠正及伤椎高度的恢复可达到近解剖复位.并且由于有使椎弓根钉及连接杆锁定的功能,故从根本上解决术后松动,从而能更好地解除脊髓压迫.临床疗效表明夹钳自锁式脊柱内固定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病因病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由于颈椎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继发形成椎体缘骨赘,并以此压迫脊髓或支配脊髓的血管,导致的颈脊髓受压或(和)脊髓血供障碍并引起与之相关的脊髓功能障碍的脊髓病,常需进行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关,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和病理,  相似文献   

11.
对52例颈椎骨折脱位及相应水平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行前路开窗减压和取自体髂骨植骨术,针对病人的病情及手术的特点,作者总结了护理要点,认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并为病人配制颈托。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颈部呈水平状,严格轴向翻身,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Dick技术对4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椎弓根对骨折脱位椎体施行国产Dick钉复位内固定.其中下胸椎7例、腰椎34例、单纯脊柱滑脱椎管狭窄5例.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11个月,固定满意39例,占85%;失误7例,占15%,其中5例再次手术固定满意;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总优良率为95%.结论Dick技术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较好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胸段、胸腰段及腰段脊椎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成功关键为Schang椎弓根螺丝钉的进钉部位、角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对20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进行了浅讨,认为①颈椎管狭窄;②颈椎节段不稳;③由于代偿而发生的黄韧带增厚、小关节增生及关节囊肥厚等在外伤情况下易发生颈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4.
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肩峰下滑囊炎、跟痛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疲劳骨折以及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等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以来,对这些骨科疾病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对轻症,病史较短者尚有效,对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只能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虽然疗效较好,但是因其有创伤,并发症较多,使许多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医疗工作者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DHS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做出评价.方法1996年9月~2000年10月采用DHS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24~87岁,平均67.6岁.改良Evans分型Ⅲ型12例,Ⅳ型42例,Ⅴ型22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胸部外伤1例,骨盆骨折2例,腰椎骨折3例,同侧股骨下段骨折1例,同侧小腿骨折2例.26例合并内科疾病,24例为60岁以上患者,占60岁以上患者的58.5%,其中高血压17例,冠心病9例,心率失常5例,糖尿病3例,脑梗塞6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慢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60岁以上患者合并骨质疏松28例.结果围手术期本组无一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6d(12~26d),术前2~10d,平均5.4d,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5例,2例心功能衰竭,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获得随访,男34例,女24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32例,随访7~26个月,3~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3.5个月.2例颈干角小于术前评价,但大于110°.无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根据Merle D & A ubigne[1]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91%.结论DHS是结构坚固的可伸缩内固定装置,允许骨折端在装置上滑动以寻求自身的稳定,为骨折端提供了静力及动力性加压,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对于合并有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只要采取有效内科治疗,该手术同样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多维测量颈椎椎弓根64排CT片指导术中置钉,提高置钉一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应用PACS结合64排CT片,由5名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及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前参考上述内容,对拟固定颈椎椎弓根的283例患者进行多维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上述数据值,其中上颈椎疾患91例,下颈椎疾患192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人钉点及角度,置钉1198枚。结果:257例患者获得8~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6个月。上颈椎患者3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6例患者17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位置满意,一次成功率98.58%。该组患者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2例,良102例,可18例,差5例,优良率91.05%。结论:应用PACS结合64排CT片术前三维精确测量,指导术中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明显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并发肾积水的机制与治疗。方法:常规对脊髓损伤病人行双肾B超检查,共累计病例64例,全部患者入院后予抗炎、保留导尿及膀胱冲洗治疗,其中22例行椎管减压手术。结果:59例患者肾积水症状消失,占92%,其余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脊髓损伤合并肾积水属功能性排尿梗阻所致,一旦梗阻得以解除,肾积水症状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存多种内科疾病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手术刨伤给患者带来的内科疾病的加重,导致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失败,甚至导致死亡。探索一种既安全又提高治愈率的手术方法.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回顾38例60岁以上的患者.接受此种方法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累及上下肢者称为四肢瘫,而仅累及下肢则称截瘫。临床上.四肢瘫病人并不十分多,而截瘫病人就比较多见了。由于截瘫病人长期卧床,所以可合并很多并发症。常见的有: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肢体畸形及挛缩疼痛,病理性骨折等。  相似文献   

20.
髋臼边缘压缩骨折一般多伴发于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也可发生于后柱伴后壁或横断伴后壁骨折,临床还发现一种边缘压缩骨折类型,即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并脱位后,继发的暴力造成股骨头进一步对后缘皮质骨的压缩。一般正位及斜位X线平片很难判断此种骨折存在,只有在CT片上才能看到。手术中要对压缩部分进行撬起植骨,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6月-2009年3月髋臼骨折手术215例,26例合并髋臼边缘压缩骨折,其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38.6岁(25~57岁)。骨折部位:后壁骨折9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7例。16例为典型的骨软骨面压缩(14例术前CT确诊,2例术中发现),2例为皮质骨压缩(1例术前CT发现,1例术中证实)。治疗:患者俯卧位Kocher-Langenbeck入路,横断骨折和后柱骨折者,先复位柱的骨折,用克氏针或专用复位钳固定;在处理压缩骨折时,首先探查并判断压缩骨折的部位和范围,清除无法修复的小软骨面,然后再对压缩部分进行撬起复位。撬起关节面软骨时要尽可能多带软骨下松质骨,以便使骨块获得较好的稳定。撬起后的缺损部分采用自体骨移植,小量移植骨于大粗隆处取骨,大量移植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