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人数.司法审判一直是网络舆论焦点之一.然而,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审判,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对司法审判的有效舆论监督,可以促进司法审判公正、公开;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不明真相网民偏激情绪,干扰司法审判,造成"多数人的暴力".本文基于网络舆论和司法审判的关系,探讨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研究当前司法审判机关如何在网络舆论场背景下,保证司法审判独立性,做到审判结果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对司法有很大的影响,网络案件舆论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案件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引发人们对社会政策的反思或者调整、对司法本身存在问题的监督以及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三种类型.对于网络案件舆论在监督个案方面价值的评判各方观点不一,本文认为其在对部分案件的法律问题,甚至是事实问题的监督上都有正面的作用.网络案件舆论与其他媒体上的案件舆论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网络案件舆论是复杂的,各种围绕司法案件出现的公众诉求虽然无法仅仅依靠司法机关就得到全部解决,但是,司法机关对网络案件舆论中公众诉求的积极回应却能够对网络舆论进行正面地引导,从而推动良性、和谐的司法舆论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开放,微博等平台的蓬勃发展,在发生一些重大的有媒体影响力的刑事案件时,网络上的评论十分踊跃,甚至判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形成汹涌的网络舆论。这些汹涌的网络舆论或多或少的对司法审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司法和网络舆论如何形成良好的互动是现今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维护司法的独立审判权和坚持舆论的监督,是确保司法公正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今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自从网络舆论勃兴并与传统媒体、民间舆论合流之后,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案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案件的审理结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是加重量刑,或是减缓,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图像的传播变得日益便捷,对图像的观看与消费也越来越多,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引发了网络舆论.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公众图像认知心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视觉化生存时代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赵亿 《今传媒》2016,(2):28-31
近几年,一些刑事司法案件成为网民公议话题,迅速发酵成舆论场,并向现实延伸,对司法独立产生了很大的压力.面对宛如洪水猛兽般的网络舆论,司法应以何种姿态来应对,既能与舆论形成良性互动,又能公平正义的审理案件,已成为新媒介时代司法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以"李某某案件"为个案研究,剖析李案的舆情特征和司法审判环境,梳理出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应有之姿.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绎公众提供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每当出现重大突发性群体事件时,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两个舆论场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博弈,而更多的时候,传统媒体成为这场博弈的输家。在网络舆论来势汹汹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从业者如何摆脱在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报道中的尴尬处境?传统媒体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引导舆论?这无疑给每一个传统媒体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近年来引起网络舆论关注的三个个案,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认为网络舆论在监督司法时,存在用观点说话、讨论专业化和舆论的群体极化等特点。个案研究显示网络舆论影响了案件的发展。网络舆论过度介入司法可能妨碍独立审判,应该从司法本身的建设、形象的提升和提高公民法律素养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构建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9.
袁娜 《新闻爱好者》2011,(13):72-73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对司法部门公开、公正地判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舆论与司法互动通常是首先由网络及时曝光案件概况,网民鉴定还原事实真相,形成网络舆论,再由网络舆论界定案件性质,对案件实行"干预",最后网络舆论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案件审判进入公开、公正的阶段。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社会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金妍 《东南传播》2015,(6):103-105
自2014年开始,微信的迅猛发展给网络舆论场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微信成为新兴舆论平台。微信移动终端本身个人化程度高、社交程度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信信息闭环圈子传播、隐性传播、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引导微信舆论有其困难之处,微信舆论场自净能力弱、舆情研判难度大、多元舆论话语易引起"群体极化"。根据这些特征,以《人民日报》为例,提出了主流媒体应引导微信舆论方面的具体做法:思想上,强化主动意识;议程设置上,阐明价值意义;交流方式上,注重平民化元素;传播手段上,提升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1.
伴随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下媒介传播的变化,社会问题的被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司法领域的监督。其中的监督不乏非理性的成分,已有大量的文章关注了网络舆论对司法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影响,本文从相反的角度阐述了在司法实践中,面对网络舆论的特性,我国司法部门应该采取何种理念、应用何种策略与行动来打造、净化与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减少以及消除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使网络舆论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微博普及以来,其已经迅速成为网络舆情爆发的重要源头,微博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的情绪,受众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受众的观点又反过来作用于微博,不断改变微博舆论的走向,由此形成微博与受众情绪的共振,此种共振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舆论干涉司法,形成了"舆论审判"。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来研究,提出如何使微博与受众情绪达到最佳的共振。  相似文献   

13.
王媛媛 《新闻世界》2010,(6):170-171
2009年,发生在湖北巴东的邓玉娇案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从邓玉娇的个案中,我们看到,网络舆论在对司法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民意监督与司法理性无法平衡、潜在的二元对立意识制约网络言论的公正性、"一边倒"的言论有失公允、网络舆论对民意的代表性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江昕远  李婷 《新闻窗》2011,(4):82-82
一、网络舆论的要素 何为网络舆论网络上的事件是否是一种舆论?这得看这件事在网络上受到多大比重的网民关注。"舆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占有一定比重的公众表达的相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23)
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激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致使外在于司法的"审判阵地",逐渐从"媒介审判"转移至"网络舆论审判"。频繁发生的网络舆论审判事件虽然常常因非理性因子的存在而招致许多质疑与争议,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这样一种特殊语境下考量,会发现这类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如果在一定规范的引导下进行,会在推动司法审判信息公开、透明,倒逼"媒介审判",牵制权力干预等方面保障司法审判的独立性。我们不能将妨碍司法独立的因素简单归结于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司法独立性、公信力的真正来源,在于信服于公众的客观、理性、全面、透明的审判立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舆论倍受关注,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成了一个急需探讨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主要调查了我国网络用户信息行为中的四个方面:用户的所处情境、原有认知结构、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行为习惯,并分析了其对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这些个体性因素能够对网络舆论的发生和走向提供解释,让网络舆论的关注点集中在用户的信息行为上,用户自身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在探讨网络舆论被影响程度上留下了一些尚未解答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网络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普通大众的话语权,但由于网络把关人作用的弱化,信息来源的复杂性,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使得网络舆论有时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化、情绪化的倾向,尤其是在一些争议性较大,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热点事件中,这就需要权威性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本文以《扬子晚报》对"张明宝醉驾案"的报道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理性化引导。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舆论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研究网络舆论,需要将它放在更宏观的社会环境下,深入地研究它与其他社会因素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在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中,有几组关系是值得深入关注与思考的。从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并不等于现实民意,但它是观察现实民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从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的关系看,网络舆论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暴力现象,但这种现象是社会舆情的一种反映,不能简单以制止网络暴力为理由来阻止网络自由表达。从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不应该干扰司法的独立,但是舆论作为一种监督力量应该有助于推动司法的公正。从网络舆论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冲击,表现出了一种自我纠结的困境,这种困境在网络舆论以及网民的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舆论是社会关系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关系的营造物,它既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本身也营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舆论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社会和谐水平的基本指数.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凭借其交流的自主、匿名以及快速传播等特性,已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生活的一个主要舆论平台.然而,非理性和偏激的网络舆论也会给客体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影响公众认识和政府决策.本文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汶川地震"捐款门"事件中网络舆论的表现探索构建和谐网络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