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翔鹰 《家教世界》2013,(8):99-10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使我对上好化学课,对在全市化学同行做新理念的研讨课浅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反思。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堂实验探究课,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验,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来自学生亲手做的实验,而非课本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建构理论指出":教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说明这是我设计的一节与指令性写作有关的作文课,即给学生作文题"冬日的阳光",引导学生完成"审题——找材料——选材料——构思——写作——修改"这六个阶段的作文实践。当然,在本节课中我们只能完成这六个环节中的前两个,此过程我与学生一起体验、思考和小结。我的作文教学观念体现在本节课的设计中。1.写作课堂的设计起点来自学生的写作现状。阅读课的起点来自学生对文本的原初理解,写作课  相似文献   

3.
正有幸参加了南京市"落实课标精神发展数学思维"的小学数学市级四区联片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陶行知小学胡老师的一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感触尤为深刻。我们现在倡导先学后教,为不教而教努力,从胡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影子,也看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思路更开阔。以往我们的教学流程基本上都是设疑—质疑—解疑—释疑这样一个过程,这节课中没有"设疑"这一环节,改为由学生先预习,然后课堂上先"质疑",对于预习时还不太明白或不懂的环节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解疑,是"质  相似文献   

4.
"师傅,帮忙看看我的教学设计啊!""师傅,这课的难点该怎么突破呀?""别着急,把教案从网上传过来,我们研讨研讨。"晚上十一点多,夜已深,我和师傅还在网上为了我的教学设计在交流探讨着。可以想象,在网络的另一头,我的师傅石梅老师凝神细看教学设计的样子:时而沉思,时而自语,时而双眉紧锁,时而会意一笑。我似乎听到她敲打键盘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教我们班的崔老师匆匆地走了进来。"张老师,你们班下午有自习课吗?我打算把今天的课再重新上一遍……""重新上?为什么?是有学生故意捣乱干扰您讲课?还是……"我急切地追问着。因为这学期我们学校刚刚和另一所学校进行了合并,班上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来自另一所学校,课堂上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或潜藏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哦,你误会了。我是因为今天的课上得不怎么成功,学生的作业出错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在一次研讨活动中,我校的一位教师作了研讨课"认识图形"(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节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组织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而且大家认为,这节课较好地解决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这个一直困惑教师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邹琴芳 《成才之路》2013,(27):85-85
近日,笔者参加了我市某校举行的"有效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几位教师睿智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的教学技巧令我大饱眼福。但是,他们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对"有效教学"存在着一系列的认识误区。因此,我们教师只有锐意创新,才能让"有效教学"高效率。【镜头扫描1】:(《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片段)师:××同学,下面你来说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生息的这座城市,有两条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河。一条是大家熟悉的府南河,还有一条却长时间被我们忽视,她,就是沙河。沙河环绕在成都外围,担负着供应成都生活用水的重任……" 6月7日,在"四川省新课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省级研修班"现场研讨会上,成都三十中初一、初二年级的同学以一堂生动的"爱我沙河"综合实践课,向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教师展示了通过几个月的调查了解到的沙河整治工程取得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9.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教我们班课的崔老师匆匆走了进来。"张老师,你们班今天有自习课吗?我打算把今天的课再重新上一遍。""重新上?为什么?是有学生故意捣乱干扰您讲课,还是……"我急切地追问着。因为这学期我们  相似文献   

10.
1999年4月,我有幸和其他3位广州的老师共赴武汉参加由《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自然教学研讨班。班上还有来自武汉和恩施市、建始县的自然老师,连同我们总共9位年青人。编辑部请来了武汉二师、水一小、水二小的自然教师和我们9人共同研究了4个课例,包括《凸透镜》、《昆虫》、《保护牙齿》、《热空气》。而这4个课例的研究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过程、教学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 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我与武汉市的樊军老师,建始的张爱民老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共同研究《热空气》一课,令我获益良多。其中最深刻的应该是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这一教学环节,下面我想谈谈我对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苦,语文教师累.这是大家的共识。这份儿苦、这份儿累很大程度上来自作文批改——劳力又劳心,学生却看也不看。我们要解放自己、提高效率,怎么办呢?下面是笔者在一节作文教学与评价研讨课上引导学生对一篇以“爱”为话题的作文的评价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6日,这是一个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淮北师范大学有幸请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来自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培班"的学员作了专题讲座,并上了观摩课。我终于能够近距离地领略于永正老师的教学风采,  相似文献   

13.
在两年前一次面向教育硕士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教学过程中,我特意问来自中小学的教师们:"有没有听说过‘动态生成’……"我故意先说出这十个字.教室里的学员们非常肯定地说"听说过了"! 我继续把那句话补充完整:"有没有听说过‘动态生成’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现或渗透?"学员们短暂平静一会,然后很肯定地回答到:"没听说过." 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问题向今日更多的班主任提问,我们是否还会得到类似的两个答案?具有如此反差性的答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时想法很多,设想也很多,还有很多的冲动,而真正进入课堂后,原来的想法和设想有些不能实现,有些在实现中大打折扣,真正实现了的很少。讲着讲着就回到老路子上了。”这是很多教师在谈论新课程时的感受。这说明教师在实践新课程中有很多的困惑,同时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体验,教师逐渐知道应如何面对。我认为及时地研究、解决来自教学一线的困惑、总结感受,是我们走出新课程实施开局困惑的最好时机。来自教学一线的困惑困惑一:没有目标,失去了航程的方向。我们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不是如何改而是教材变了怎么高考,我们研讨新…  相似文献   

15.
今天这节课本该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园地一"中的"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根据班级的学情,我首先教学"日积月累",其内容是积累四副对联(回文联、叠字联和运用拟人手法的对联)。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  相似文献   

16.
正在平时的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题深受很多执教教师的青睐,然而大多数是"一一列举、倒推、替换"等内容,相对来说"画图"这一课题较少有教师选择。虽然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但也许不少教师觉得这课内容比较枯燥,教学也难以出彩。在我市"理想课堂"研讨活动中,我"迎难而上"选择这一课题进行了尝试,我这样思考着:策略应该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在问题解决中体现策略的价值;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能为了方便而省略画图的思考过程,要  相似文献   

17.
从一节公开课做起2012年8月,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组要召开研讨会,让我代表河南省上一节语文课。我的第一反应是惊喜,随即又有些担忧。喜的是像我这样一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能有机会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交流,这可是一个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大好机会;忧的是作为校长,怎么比得过长期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如果外出讲课不成功,学校的老师们会怎  相似文献   

18.
<正>当我接到这个开课任务的时候,我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是一节什么课型呢?经常有同事问我,你上什么课呀?我说:Unit3 Language in use.同事就会说,原来是复习课啊。所以一开始我也有了这个疑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另外一个疑问就是,我们这次三个人的任务是整体模块教学,三人在讨论的时候觉得我这堂课里都应该有前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第二个疑问就是如何确定我的教学内容?参考了教参,本模块的任务要求学生到中国旅游的最佳  相似文献   

19.
园里每年一度的公开课观摩活动又开始了。这次我们园进行的是"同课异构"研讨。我报了"科学"。我本身就对科学类科目心生敬畏,加之平日少有接触,所以很珍惜这次"练兵"机会。抽到的科目是新主题活动"我在马路边"中的"马路上的汽车"。可真把"马路上的汽车"拿过来,脑海里只出现了一堆生硬的机械。网  相似文献   

20.
徐迎柏 《教师》2014,(16):87-87
正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王春易的报到,题目是"讲"还是"不讲",看的过程中,我想到去年在网上的一次研讨,关于体育课的"留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体育一线教学,我的思想在看这篇报道的过程中被洗礼着、反省着。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尤其是课改以来的教改体会谈谈体育课上的"讲"与"不讲"。1.体育课中"讲"的概念及意义(1)课堂教学中的"讲"也就是教学语言,是以学生交流为对象,以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口语。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