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晏殊词与欧阳修词虽然总的看来词风相似,但实际上同中有异.两人在词中对秋意象和春意象分剐有着不同的偏好,从这种不同的偏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词风的差异.首先,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具悲凉意蕴;其次,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多文士气质;再次,晏殊词偏于老年感慨,欧阳修词更具少年心态.  相似文献   

2.
晏殊词和欧阳修词分别对秋景和春景有着不同的偏好。晏殊词中悲凉的气氛更浓厚,更具有文士气,也更多中年人式的感慨。晏殊词的特点是“情中有思”,但在其理性控制的表面之下有着挥之不去的伤感;而欧阳修则直接用感性的快乐达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越。晏殊词取境相对狭窄,其主人公常保持着内向的独省,并不尽兴于宴饮之欢,反而常品味酒醒后的孤独;而欧阳修则更具有外向的与他人同乐的精神,其词常表现对于歌舞、美酒的深深沉醉。  相似文献   

3.
潘婷婷 《文教资料》2007,(24):79-82
晏殊与欧阳修是北宋初期词坛上两位重要的词人,共同的时代背景、相近的政治地位、相同的词学继承使他们的词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语言闲雅委婉、节奏迂徐舒缓、意趣典雅含蓄。但不同的天赋气质、仕途经历和生活环境又使他们的词作具有相当程度的"异":晏词俊秀而欧词情深、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不同、常用意象不同。晏殊与欧阳修共同将宋词导向雅化,尤其是欧词,因为更符合词主抒情的特质而对后世词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宋代写婉约词的作家众多,著名的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等。而“闲情”是婉约词的一大主题。所谓闲情,一方面是闲情雅趣,赏花踏春,醉酒听歌,及时享乐,安逸闲适。如晏殊的《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  相似文献   

5.
尹彤 《现代语文》2010,(3):43-44
宋代闲愁词具有较高的文化认识作用和艺术审美价值,值得认真研究。北宋前期闲愁词虽然数量不多,但独特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使它具有"闲淡华丽"的艺术特点。晏殊、欧阳修是北宋前期闲愁词的代表词家。  相似文献   

6.
魏晓帅 《语文知识》2012,(4):103-104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本文拟从词之起源、词之本色特征、柳词创作年代与晏殊、张先、欧阳修之比较,以及他对词之体式的革新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还原他在词史上应有之地位。  相似文献   

7.
晏殊、欧阳修是北宋前期词坛的代表作家,他们继承了五代南唐词风,同属婉约清雅一派,但由于二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在当时的影响较大。其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多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含情凄婉,音调和谐,工于造语。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浣溪沙,唐朝曲名,后用于词牌名,也作浣溪纱。都是双调,共42字。本篇为晏殊的名作之…  相似文献   

9.
刘熙载在《艺概》四卷中提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本文试图通过对"俊"、"深"别解,对冯延巳、晏殊、欧阳修词风、生平、人生态度进行比较,以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词史上,晏殊与欧阳修齐名,他们的词代表着宋初令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影响遍及北宋一代词家。他们的词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显示了各自的个性特征,无论取材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些微差异。从总体上说,晏词多写一己的流连光景、感伤时序,以辞采秀丽见长;欧词多写男女的离愁别恨、思恋怀想,以情致深婉取胜。  相似文献   

11.
"以诗为词"的出现是对北宋初中期颓靡词坛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它改交了词体原有的特征,也改变了词体的发展趋势.它的创作倾向由苏轼处获得成熟定型后,大致形成了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式的雄旷激越和以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式的风流闲雅为主的两条线,分别影响了以后的"苏辛派"与"周姜派"词人,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雅词中描写了一些贵族女性形象,她们端庄凝重、不怒不怨,和其它词中的女性形象有着迥然的区别。欧阳修描绘此类女性如此成功的原因与欧阳修高雅的审美追求、名家影响、中国文人传统"男子作闺音"的心态以及词的诗化、雅化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感叹淋漓、感喟深长、感慨呜咽,是构成欧阳修散文“风神”宕逸、情韵悠长的重要元素。这一特征在欧阳修散文不同文体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序文、记文、碑铭墓表及史论等文体,皆情出肺腑、缠绵悱恻,感人尤深,此既有得于“史迁风神”之濡染,也愈增“六一风神”情韵悠长的古文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4.
晏殊词生命美学的精神向度,大多表现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沉重叹息;对人生孤独与尘世聚散无常的深沉感慨;更表现为享受当下富贵娴雅生活情趣的价值追求和对人类生命无往不复的圆融观照。这美学四维,体现了晏殊对生命现象由感性体验到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不断体悟和升华的智慧精神。与同代词人张先、柳永相比,晏殊词更善于从主体生命精神的纵深之处掘进,在生命的感性欲望中积淀着更多的理性操持和诗性智慧,对生命本质的体察把握更为深刻,这就是晏殊词生命美学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晏殊和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重要的两位词人,晏几道虽然子承父业,继续固守着小令这片土地,但是他却沿其溪而扬其波,对花间词进行了开拓。文章对二位词人在题材上、情调上、节奏上、审美上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游友基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3):21-24,34
林纾与严复、陈宝琛、陈衍、郑孝胥(前期)、"三李"、沈瑜庆等三坊七巷文化名人诗文酬唱,交往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陕西东部有屈淑、雷敬儿、张梅清、解喜欢四位女诗人。屈淑诗以感怀和唱和为主,雷敬儿以回文诗见长,张梅清诗慷慨豪壮,解喜欢更多民间诗人色彩。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中国科举制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在科举文风、选拔方法、录取公正、考试公平等方面的革新思路和举措,不仅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而且对后世考试选拔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陆游洞悉科举的弊病,由此而厌恶充任监试官;入蜀时写了思想风格完全不同的《入蜀记》和入蜀诗;尤其是对宋代的《农器谱》给予了热情赞扬与高度评价,显示了他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从艺术风格、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意象色彩四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姜夔和张炎词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