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关中是地理名词,也是历史、文化概念。与陕北民歌、陕南民歌不同,关中民歌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特征。从审美角度来看,如果说艺术是走向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孔之镜,那么民歌就是发抒内在感情的有情之声。关中民歌更像是汪洋恣肆的人生集合,其中蕴含的汽体、液体、固体和平地起爆的热能,其实都是民众智慧的隽永结晶。  相似文献   

2.
民歌与民俗的二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融性,关系十分紧密,民歌的本身犹如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民歌中蕴含有民俗,民俗中又蕴含有民歌。陕北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二者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不断的发展着其内涵和外延。陕北的民俗活动产生了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又称为对陕北民俗的一种客观反映,这些陕北民俗也从不同的侧面返佣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陕北民俗介入发哦陕北民歌当中是一种无意识的、零散的,但一经整合就会复原活态的陕北民俗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陕北民歌这一要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管窥陕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精神民俗以及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等。  相似文献   

3.
陕北民歌语言质朴、旋律独特,字里行间描绘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人生理念和人文情怀。同时,陕北民歌也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魅力,吸引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使陕北民歌走出国门,唱响世界,对其的翻译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几篇陕北民歌翻译习作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并为日后陕北民歌的翻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是一种区域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的结晶。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质朴而动听的陕北民歌。就是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上,陕北人民将纯朴的方言文化植入到陕北民歌中,使陕北民歌注入浓郁的乡土气息,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陕北人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陕北民歌中,陕北民歌就是陕北音乐的根,是陕北人民的魂,是陕北文化的典型标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歌红梅     
我喜欢陕北民歌。但十几年来,陕北民歌太普及了,什么人张口就唱,唱得越来越没了原来的品质,也没有了新鲜感。这一年,我碰到了一个陕北人,她的歌声让我震撼,就如二十年前第一回听到陕北民歌时的那种兴奋,于是逢人便说,到处荐举。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陕北民歌的种类与特征,深入剖析了陕北民歌教学的重点,探究了民歌教学的方法策略,有利于陕北民歌的发展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10,(29):109-110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之一。它的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文章对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音乐形态、歌词内容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进一步加深对陕北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0.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陕北民歌结构简洁明快,曲调悲壮苍凉、粗狂高亢,描绘出黄土高原无际、空旷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在这里的人民群众的感情世界。陕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陕北民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潮汕的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文学价值.潮汕古民歌由居住在潮汕的疍、畲、獠、俚等少数民族传唱,但根据潮汕民歌文献资料记载,至迟在明代潮汕地区已经有民歌文献资料存在,而清代以后潮汕民歌呈现了辉煌状态,渐渐被地方文献和文人笔记、诗词所关注.这些民歌呈现了潮汕地区丰富的人文景观,狂欢化的精神便是这种人文景观的直接呈现.本文拟从巴赫金诗学出发,探讨潮汕民歌的狂欢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巢湖流域是巢湖民歌的主要产生、传唱地。巢湖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巢湖民歌思想健康、内容丰富、魅力独特,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巢湖民歌艺术手法多样、生动,表现生活面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第一批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歌之一。根据当下广为传唱和文献记载的巢湖民歌,分析巢湖民歌的类型概况、思想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巢湖民歌研究更加深入,使其能在当今多元的文化生态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阿拉善和硕特是和硕特部的一个分支,又称西套和硕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包括阿拉善盟左旗、阿右旗和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这里的牧民热爱生活,同时也非常喜欢音乐。他们的民歌古朴而悠长,深沉而庄重。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民歌音乐形态方面的粗浅分析,进而总结出民歌在调式、节奏节拍、结构等方面的一般特征,为今后对当地民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汉水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产生于商周时期,在流传过程中又接受了三秦、湖广民歌的影响.汉水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四类.劳动歌包括劳动号子与山歌两种;生活歌包括控诉阶级压迫、反抗黑暗社会、揭露封建礼教三种;情歌中既有倾诉热烈情意的,又有赞美情人优秀品质的,还有反映劳动与爱情密切关系的等等;仪式歌良莠交杂,精华与糟粕并存.  相似文献   

16.
传承和发展我国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高普通中学生的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素养,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在调查分析陕北地区陕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陕北民歌有必要融入地方音乐课程,并从教育的理念、领导的重视、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课内外实施策略以及健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陕北民歌进课堂的的具体实施策略,已期丰富陕北地区普通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发展传承陕北民间音乐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歌的地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歌色彩斑斓、浩如烟海 ,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放异彩。本文拟从音乐地理的角度对中国民歌斑斓多彩的地理背景、民歌的地区差异与地域特色、地理环境与民歌之间的关系及环境作用机理等问题做一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诗经·国风》民歌说"渊源于秦汉时期的采诗说,朱熹加以申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又参照俗世民歌进行考论,遂成定谳。否定"《国风》民歌说"的学者一般从《国风》非民歌原貌、《国风》内容非出平民两个角度切入,本文补证"《国风》民歌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列举实例,对乐府诗集中南北朝民歌之情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其中反映的男女情爱、性爱状况进行分类阐述,指出南北朝民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五河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造就了五河民歌在载体和风格上都和其他地方的民歌有很大的区别。题材上有号子和小调,没有山歌。旋法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外来文化和原居民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之下,五河民歌呈现出既有一枝独秀又有百花齐放的特点。本文以几首民歌为代表性,分析其在旋法、调式调性、结构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