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要求。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正确认识并发扬“德治”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古之“德治”与今之“德治”和“德治”与“法治”这两对关系,从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的社会主导道德,形成并完善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型德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德治”强调“德教为先” ,涵盖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秩序。“德治为本” ,“德教”是“德治”的基础。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关键是加强公德建设 ,充分保留道德的“衡平空间”。德制法治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法治”不等同于法律或法律作用,“德治”不等同于道德或道德作用。“法治”并非不容道德,“德治”亦非必然排斥法律,法律和道德可以共生,但“法治”与“德治”却不能共存。“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国的法治之路虽然艰难而漫长,但“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治国方略论进行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成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光辉典范。第三代领导集第一次把道德建设上升到治国方略高度,第一次全面地科学地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德治”内涵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概括起来 ,一是要抓风气问题 ,二是要惩治腐败分子。惩治腐败分子 ,属于“法治”范畴 ;抓风气 ,属于“德治”范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要构筑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构筑党纪国法防线是就“法治”而言的 ,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是就“德治”而言的。因此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 ,必须始终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道德讲自律、法律讲他律,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定性以及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内在统一性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依据,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则是二者相结合的现实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把法治和德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共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的缺失,即要平衡德与法的关系。仅依靠国家立法主导建设法治社会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亟须我们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发现适合当代法治建设的德治理念。因此,从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儒家文化中"德治"治理结构、法治的道德维度、儒家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具体研究儒家"德"观念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而探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平衡点,从儒学思想中"德治"出发,发现适合当今社会的治理方式,以期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作用,这种道德建设的作用即德治是法治明重要组成部分。德治对法治明,突出了它的精神上的功能。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命题 ,他指出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德治 ,就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我们的国家。法治与德治之所以相辅相成 ,是因为二者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属于精神文明。法律是重要的 ,但法律不是万能的 ,道德的涵盖面、辐射面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言行举止的自律作用 ,无疑要比法律大得多。道德是照亮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  相似文献   

11.
探析德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道德水平对法治建设具有基础作用。没有道德的社会,只有法制,不会有法治;道德原则对法治建设具有补充性作用。法制规则所不及的地方,最能看到道德之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探析了德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师德教育切实廉洁从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总书记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他又指出“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强调“德治”,是在肯定“法治”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的“德治”,是把“德治”和“法治”看作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德治”。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其基本内容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这就同中国古代的“德治”从根本上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上,韩非针对儒家的德治思想而提出了“务法不务德”的观点,其思想基础源于四点:1.“必因人情”,即由于人性是自私自利,骄于爱而听于威的,故而为善去恶不能希图道德感化,只能用法制;2.“称俗而行”。上古时代无经济利益冲突,用德可治,而当世财寡人多,弱肉强食,仍株守德治是行不通的;3.“权其轻重,出其大利”,在德与法之间必须以功利为原则进行权衡;4.“以刑去刑”,法治的目的在于救群生之乱,使强不侵弱,众不暴寡,达到理想道德社会。韩非的这些法治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5.
1.学校要形成“以德治班”的制度环境 以德治班得以实施,需要一个“德治”环境,要靠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来保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级公约》、《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违纪处理意见》等制度,为班主任以德治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既有思想源流,又是科学的治国方略,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必须既要抓法治建设,又要抓道德建设,既要加强普法教育,又要加强道德宣传,同时要加强立法工作,使其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对违法行为要把依法制裁和道德谴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法治之于德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与“德治”的良性互动,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政治文明的建构,离不开法治建设,也离不开道德建设。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互作用,法的价值与道德价值高度整合,可以有力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着重探讨在政治文明进程中,法治之于道德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道德是塑造、提升和完善人性的一种实践一精神活动,德性是人性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人性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治国方略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过程中,江泽民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是我国长期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这里的“德治”,不是与人治,法治直接对应的范畴,而是在法治方略中强调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德治是一种以道德规范约束行为的非正式的制度约束,然而,它在法治中却处于一种基础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实现了其经济基础,地位和作用等现代转型,我们在法治过程中,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创国富民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德治”是“法治”的重要补充,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型时期是“道德真空”时期,必须努力搞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方略有其历史渊源。当代的“德治”、“法治”与以往“德治”、“法治”有根本区别。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肯定和有力支持,是在施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实行德政与德教。法治是道德的基本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二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共同起着维护秩序、固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中国当代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内容以及实现途径是对以往所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继承和发展,并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