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显示清代盛期园林艺术风格的玉泉山诸塔在颐和园的西边,有两座相连的小山,在山峰上和湖水中矗立着五座不同风格的塔,这里就是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的静明园。静明园中山上及山下散布着许多泉眼,其中,最大的一眼名为“玉泉”,所以,久而久之,静明园也就被称...  相似文献   

2.
颐和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为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  相似文献   

3.
废墟的告白     
今天,我们要去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导游叔叔说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园里环境幽雅,景色醉人,清朝自康熙以后的所有皇帝、妃子都曾到这里“度假”。这里曾经集中了整个清王朝数之不尽的奇珍异宝,样样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4.
清代奉先殿于顺治十四年建成,是清朝皇家为先祖举行岁时荐新、朔望祭祀等活动的场所,为皇家私家所属。由于地处内廷,奉先殿的管理是皇家事务机构与中央国家管理机构联合协作,因此其联动模式及权责支配尚缺深入讨论。内务府及各部处的档案,以及官方编纂的历朝实录、会典和法规等,反映了清代皇家管理机构与政府管理机构的分工决定了奉先殿仪式在仪轨、文本、执行等层面的分离,体现了宫廷祭祀在清代官僚机制的作用下协同治事的面貌。其中,内务府为主管机构,太常寺为礼仪专家,礼部协同国家及皇家官署治事并制定礼法,内阁大学士及其他文学性官员作为文辞书写者,共同延续中国礼乐制度。  相似文献   

5.
清代作为以农业立国的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清帝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居此理政。以康熙、乾隆为代表的清帝的重农思想在避暑山庄中同样有所体现。甫田丛樾、乐成阁等景观是重农思想的物化载体,还有他们大量的诗文都表达了清帝重农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关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问题,有言南京旧时随园或明故宫者,有言北京恭王府者,诸说不一。但是,若将大观园的原型,放在明末清初一代文学大家顾景星的家乡、大明皇家园林的荆藩苑囿所在地的蕲州城,则一切真相大白。这主要是因为书中对于大观园的描述,其地理特征、园林面积,亭台楼阁等布局,乃至水源流向等,均与建造在长江边一座岛屿之上的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极相吻合。作品与作者本人的生活有其必然的联系。可以推断,大观园应该是顾景星根据其家乡蕲州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及其顾家松园作为主体原型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7.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  相似文献   

8.
周建华 《四川教育》2007,(11):35-36
【案例】:八年级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片段。师:你们了解圆明园吗?生:它是清朝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建筑宏伟奢华,有数不清的珍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成为废墟。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关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问题,有言南京旧时随园或明故宫者,有言北京恭王府者,诸说不一。但是,若将大观园的原型,放在明末清初一代文学大家顾景星的家乡、大明皇家园林的荆藩苑囿所在地的蕲州城,则一切真相大白。这主要是因为书中对于大观园的描述,其地理特征、园林面积,亭台楼阁等布局,乃至水源流向等,均与建造在长江边一座岛屿之上的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极相吻合。作品与作者的生活有其必然的联系。可以推断,大观园应该是顾景星根据其家乡蕲州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及其顾家松园作为主体原型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华清池环园是近代西安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清末驿馆园林,华清池环园布局独特,融汇了南北方的造园特色,是园中之园.通过对华清池环园兴造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造园目的等的介绍与分析,重点探讨华清池环园的造园手法与技术,以及园内理微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开始阶段,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在重文轻武的形势和隋唐文人园林萌芽的熏陶下,宋代园林艺术在思想、建筑、植物、叠山和理水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诗画情趣和意境逐渐成了宋代园林最显著的特色。以艮岳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沧浪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可以称得上宋代园林诗画情趣的典范,宋代园林为元、明、清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塞防海防与清朝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政府面临着严惩的边疆危机,清政府首先把财政支出重点用于支持西征军费和塞防,至1875-1884年十年间,西征和塞防军事支出达8000万两,占十年间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1875-1894年20年间,海防经费总共筹款约4200万两,其中一半以及用于北洋海军建设,约1000万两为宫廷所挪用,主要用于修建颐和园,而中法战争的军费支出总数约在3000万两以上,在西征军费和中法战争军费中,债务收占到三分之一,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朝战时财政对于内外债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名胜景观大体可分为两类,即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古迹.北京的名胜景观不仅数量众多,且历史悠久,最能体现北京城的城市文化.从故宫、天坛等气势宏大的历史名胜,到北海、颐和园等鬼斧神工的风景名胜,无一不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精魂.在散文家的众多关于北京名胜的散文佳作中,集中展示了北京名胜景观的独特之处——皇家气派、历史底蕴、雅俗相彰.在散文家们的观赏与反思的同时,这些名胜景观又在另一层面上启发了人们对生命本体的深层思考,由此,作家与名胜景观之间就形成了互相审视的关系.北京的历史、文化,乃至城市精神,也都一一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4.
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它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无锡秦氏的家族产业,秦氏几百年的兴盛得以使寄畅园具备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康乾时期秦氏达到鼎盛阶段,寄畅园也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康、乾两帝每下江南必到寄畅园,乾隆帝还在北京仿寄畅园在清漪园(颐和园)内建造了惠山园即今天的谐趣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私立教育起步于公元前六世纪。先秦时期:既有倡导教育为本、注重人文精神的孔孟儒家私学;也有倡导以民为本、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墨家私学;以及汇聚不同学派大师,融教学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稷下学宫等模式。稷下学宫学府区结构的二级管理体制,已隐现出当代大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结构的雏型。  相似文献   

16.
初盛唐山水赋创作是繁荣的。初唐山水赋分为两派,一是承南朝余绪,赋写园林中的小山小池,仍沉浸于“园林幸足”的情趣中;一是开始走出宫廷,步入山林,尽享大自然的原生山水,开盛唐山水赋先河。盛唐山水赋家超越园林,足涉黄河,身登五岳,踪迹遍布大江南北,山水赋体式多样,题材丰富,形神兼备,意境多重,一派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7.
赵红 《家教指南》2011,(1):94-98
"明皇游月宫"故事见载于唐代多种笔记小说,是当时流播很广的传说,故事中对于明皇月宫之游所见所历的描绘,正可视为唐人月宫印象的缩影。而追本溯源,考察最接近故事原始形态的敦煌变文《叶净能诗》中叶静能引明皇入月游赏的内容,则发现唐人月宫印象的形成,是受到了佛教月宫观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隋唐演义》和《长生殿》是清初对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同一题材所创作的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两者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异其趣,前者宣扬女人祸水论,后者主导情悔论,表现出两位作者对晚明以来的尊情思潮的不同接受。但作品的终极情怀却是一样的,即表现一种遗民情怀。  相似文献   

19.
徽州园林由山水、花木、建筑、书画四大要素构成。就其山水而言,包括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二者均富于动静、软硬、黑白之美。徽州园林重视叠山理水。就叠山而,其假山具有瘦、透、漏、皱、怪的特点;就理水而言,其池、瀑、泉的营造,均崇尚自然。  相似文献   

20.
在唐人的观念中,月亮并不是夜幕中空洞的发光体。而是一个有着广阔空间的新鲜世界。夜夜高悬如明镜的月亮,承栽了唐人太多的遐想,而这种强烈好奇之感。又促使唐人严肃而幼稚的展开奇思妙想,在瑰丽的幻想中构造着月宫中的景物和人事。而这,正鲜明的展现了唐人的月宫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