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语言的感叹句都有自己的感叹标记,感叹句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以英语为代表的wh-词移位语言的感叹句由疑问代词引领,而以汉语为代表的wh-词原位语言则主要通过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等语法手段来实现句子的感叹义,还有的语言是利用语义和语调来标记感叹。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多种语言感叹标记的差异进行分析。首先,疑问代词的感叹功能具有明显的显赫度差异,疑问代词在充当感叹标记时,在两种语言中的位置也不相同;其次,在各种其他语法手段的标记上,wh-词原位语言词类标记明显多于wh-词移位语言。对感叹句中感叹标记的跨语言差异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汉外感叹句及多种语言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感叹标记的类型(一)词语类感叹标记。词语类感叹标记分为副词感叹标记和叹词感叹标记。1.典型感叹句的副词标记。现代汉语感叹句中,使用突出情感表现的副词如"太、真、好、可、多"做状语以及"极、很、透、死("透"和"死"是形容词作补语)"等做补语,我们把这类副词称作标记词语,感叹句有了这些标记词语后,具有非常明显而强烈的强调功能,感叹句的公认度更高。如,  相似文献   

3.
感叹句有显性标记与隐性标记之分.汉语感叹句的显性标记主要有副词、指代词、语气词、感叹词、叹语和感叹号;英语感叹句的显性标记主要有how、what、感叹词、一些固定说法和感叹号.借助显性标记,可以将典型的感叹句区分出来.汉语和英语感叹句的显性标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儿女英雄传》中的特指疑问句分成以下四大类:1.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齐全的特指疑问句。2.有疑问代词而无疑问语气词的特指疑问句。3.无疑问代词有疑问语气词的特指疑问句。4.既无疑问代词也无疑问语气词的特指疑问句。《儿女英雄传》中的特指疑问句中语气词的使用有两种情况:语气词单用和语气词合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上古时期文献的考察,厘清疑问代词"曷"的产生年代,以及与疑问代词"何"在语音和用法上的区别和联系,进而理顺"曷"由表示原因目的的疑问代词虚化为反问句标记词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咸宁方言中的"典型"语气词"呃"按照它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类句式中的不同用法,描述并分析其各自的语法特征;语气词"呃"是可以用于疑问句末尾的,但能够用在疑问句末尾的不一定就是疑问语气词。  相似文献   

7.
感叹句语气结构与表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结构是句子构成的必备构件,它同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同样重要,有时,其重要性要超过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因为由单词转换而成的句子,就只有语气结构。语气结构是由语调或者是由语调加语气词构成的。语调是一种重要的表情手段,语气词是一种表情词。感叹语调是感叹句的必备构件,感叹语气词是感叹句构成的必备构件之一。感叹语气结构句,具有极强的表情作用。  相似文献   

8.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何”,在古汉语中通常作疑问代词,代人或事物。有时也用于指示代词中的虚指。它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常在表示语气的各种句式中出现。这个词非常活跃,能够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数词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助词结合而使句子有疑问、反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其中表示疑问是基本的,其它是疑问语气变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从语法形式上看,<水浒全传>中"被"字所介入的宾语较为丰富和复杂,不仅包括名词、代词和词组,还包括双宾语和插入性说明成分.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汉语时期被动结构由简到繁的发展趋势.从语法意义上看,"被"字句的介词宾语可以是行为的主动者、行为的凭借与工具,甚至还可以是行为的受动者."被"字句的介词宾语常常可以省略.但在"被…...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对46篇中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同题作文,从句法和语篇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表现出差异的原因及给中国英语教学提供的启示。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多使用简单句,美国学生更多地使用复合句,特别是that宾语从句;中国大学生使用连接词、第一人称代词、情态动词should,must的比率高于美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本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国志》代词宾语的词序进行了考察。笔认为,与上古汉语相比,词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宾语的位置上:(1)否定句宾语一律后置;(2)疑问句宾语虽遵循前置的规则,但已出现了后置的趋势;(3)肯定句宾语由于押韵需要而前置,是修辞上的仿古用法。  相似文献   

14.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吴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代词的重叠用法及其表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词中有重叠用法的主要是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代词重叠一般含有“多”义,表示说话人主观量的强化,同时附有较强的描写意味。代词重叠可以分为“可有重叠”和“强制重叠”。通过对代词重叠用法的考察可以进一步丰富现代汉语实词的重叠系统。  相似文献   

16.
考查汉语动词拷贝句,我们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句子中“VP1“的构成成分仅仅为一个包含两个词素的双音节动词“V(M1M2)“,这类句子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可以将之单独作为一个类别,称之为“动词部分拷贝句“,格式为“S V(M1M2) V’(M1) C“。  相似文献   

17.
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方言的两字组有五种常见的连读变调现象 ;上声字儿化以后声调读如阳平 ,“菊花脑”读如“菊花劳”之类现象可能是儿化变调的残迹 ;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单数人称代词定语有读如阳平的变调情况 ;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古文献施受句谓语体词间之“于”的性能,语法学者大都视“于”为被动式之标志。笔者考察古文献则发现,在传世典籍中,被动句虽常有“于”而亦或无“于”,主动句虽常无“于”而亦或有“于”。甚或对举的选择问句。有“于”者为主动态,无“于”者为被动态;并列的“于”字结构,其一为被动态,另一为主动态。由此看来,“于”之出现于施受句谓语体词间,并非决然为被动语态之体现者。  相似文献   

19.
who和whom的区别并不是与人称代词主格/宾格的区别相对应的,两之间存在着格重叠现象。在具体语言运用中,部分人称代词的格合并现象对who兼作宾格的用法有示范作用,体分析也部分地解释了人们对待who和whom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20.
参照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运用高、低分作文语料库研究不同水平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议论文中can的使用特点。结果表明:与高分作文相比,低分作文中can在数量上存在过多使用,而高分学生更接近英语本族语者。在can-附码序列的使用上与本族语者相比,高、低分学生均存在很大差异;但高、低分学生作文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过多使用人称代词做主语的序列,过多使用义务情态序列。总体上高分学生更具使用认识情态序列的意识,can-附码序列类型更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