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影与电视都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大众传播媒介。生活中,我们也时常把电影和电视联系在一起,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家中欣赏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甚至还"打开电视看电影",二者结合得如此紧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二者既在语言符号、声画组合等方面有着许多相同的特性,但也在文化形态、传播方式等文化现象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视阈出发,探寻二者的文化现象的相同性与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电影“奇观化”首先得益于消费文化语境的孕育。消费文化的兴起使视觉文化狼烟四起。电影作为视觉文化的主力军,无疑引领了这场视觉快感的革命。电影奇观化的转变,使电影挣脱话语形态的脚镣,开始向着电影本体论回归。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电影的奇观化,技术在给电影制作创造便利的同时,要谨防机械复制时代下艺术灵蕴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电影与电视都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传播媒介。生活中,我们时常把电影和电视联系在一起,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家中欣赏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甚至还"打开电视看电影",二者结合得如此紧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二者既在语言符号、声画组合等方面的确有着许多相同的特性,但也在文化形态、传播方式等文化现象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从传播学视阈出发,探寻二者文化现象的差异性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服装走向跨界设计之路,是服装创意产业发展带给市场新的文化定位与思考,体现出文化的融合、思维的创新以及对材料技术限定的突破,为服装的本土化视觉语境的重构注入了更多的精神语汇。在本土化的服装设计中,以“融合”与“创新”之跨界思维演绎东西文化交融的审美精神,以“解构”与“重构”之再创设计寻求服装本土语言与时尚语言的跨界表现,为本土化服装的国际化品质打造提供了无限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字设计的视觉语言设计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原本是一种视觉图形语言,人有突出的视党内感性特征,现代文字设计需要张扬其视觉语言传达交流的语言文化传统,突出文字形态视觉语言的信息及其传达的设计。现代文字设计超越了传统美术字的文字形体装饰美化的美术化设计的审美文化品质,确立了文字形态视觉语言品质优化的设计理念,强调文字形态视觉语言的“语意”、“语性”、“语境”设计的视觉语言设计文化观,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字设计的设计新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文化的兴起让文化的传递和把握方式发生极大改变,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方式逐渐让位于视觉文化。电影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格局。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一文利用视觉文化理论分析女性在银幕中的客体位置,即如何沦为男性性欲满足对象和物恋对象等,揭露了电影中的男性中心主义。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即是这一分析的典型载体。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影片中女主人公玛莲娜的形象呈现、小镇男人与女人的群像塑造,反映女性身处弱势,男权主导下的社会现实文化。  相似文献   

7.
董芳 《文教资料》2014,(31):137-139
贝拉·巴拉兹作为视觉文化最早的提出者,对视觉文化从概念到本质,从功能到特点的研究,既具有理论上的开创意义,又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一书入手,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巴拉兹的理论和思想精髓,从中解读与感悟电影艺术的魅力,可以为今天的电影语言研究找到新的视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让子弹飞》: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让子弹飞》的改编是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案例,消费文化的各种要素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改编策略:充分发掘文学原著中故事元素,用电影的方式重写文学原著中的故事,保持流行艺术中"大团圆"的结构模式,对原著中的人物角色重新设置,突出丑角人物与理想人物,发挥电影的视觉文化功能,创制视觉奇观,变原著的评书体语言为戏谑化的对白。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时代的莅临,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探讨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有人提出过电影终结文学、电影疏远文学、文学隔离电影等问题。其实,电影与文学从来都是相互融合而不是截然对立、密切相关而不是彼此排斥的关系,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审美范畴中两种极其重要的文艺体裁和文化具体形态,它们必将迎来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更为丰富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色彩不仅是电影的造型手段,更重要的是构成电影视觉语言的形态。不论是影片整体基调,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人物内心状态的刻画,色彩除了表现意境与渲染氛围外,色彩还会揭示电影主题与主要思想,表现色彩在电影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影艺术离不开用特定的视听语言来表现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电影中的服饰设计作为影视美术的重要的部分参与电影的叙述和人物塑造并不是将自己隐藏在电影和人物背后,相反,是对影片的视觉形式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感官盛宴的概念和感官盛宴的艺术思维阐述,通过对多部电影中服装设计特点的解析,归纳提出服装设计的"庞大感"能够增强人物在视觉上的力度,服装设计的"奢华感"能够渲染出影片的视觉质感。  相似文献   

12.
论奇观电影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电影样式——奇观电影出现了。奇观电影的出现主要来自两个转变,即传统印刷媒介向现代电子媒介的转变和传统叙事电影向现代奇观电影观念的转变。总体说来,当代奇观电影主要有三种类型:身体奇观,速度奇观,场景奇观。奇观电影一方面给消费时代的受众群体以极大的视觉满足,但另一方面却削弱了传统电影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中心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3.
“第五代导演”的创作转型是在当前文化的“视觉转向”中完成的。“第五代”的影像从承载“生命欲望”向迎合“视觉欲望”的转化背后还存在着意识形态和文化身份的变迁,他们已经从精英文化的代表转换为大众电影产业中的首席工人。“第五代”的转型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文化之手导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试论舟山海岛的影视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舟山海岛有着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发展影视旅游对舟山的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影视旅游的重要景点——影视城的建设非常关键。为此,舟山桃花岛射雕英雄影视城应增加新景点和提升金庸武侠文化的主题内涵,以延长景点的生命;同时,根据舟山的实际情况,应加强植根本土的影视创作,创造新的影视资源,这是舟山影视旅游的根本战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影片的视听语言方面对胡安的新片《美人依旧》进行解读。影片在“唯美风格”的追求中,讲究色彩、光线、情境设置、影像与造型,节奏舒缓而悠长,有些画面还具有象征意味。化妆、服饰、道具考究而精致,音乐和音响很好地切入了时代环境,光色搭配协调而又给人以强烈冲击。影片对视觉元素的运用优于听觉元素。  相似文献   

16.
白族民族服饰的现状,即白族男子民族服饰的消亡及白族女子服饰的半消亡,可虚拟为汉族现代服饰发展演变流程的活化石,会给予我们一种没有民族服饰的悲哀。民族服饰是民族的一种外在物质标识。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应该有民族服饰的复兴,“唐装”就是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7.
电影《禁闭岛》以独特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二战退伍老兵人格分裂的故事。为成功营造故事的神秘诡异气氛,导演在画面的处理上极为细致。无论是色彩的基调,还是人物服装、场景和环境色彩都处处显示着导演的用心,充分发挥了色彩在电影中刻画人物心理情感、表现影片风格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装影视剧的视觉文化体现在服装的意境美、音乐的视觉美、语言的融合美以及画面的色彩美等方面,这些影片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都来自于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观众艺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古装影视剧的制作水平和质量更加关注,这就对古装影视剧的视觉文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又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影从单一的视觉艺术的过去进入到了一个视听均衡的新阶段。电影中的音乐对于推动剧情发展、烘托影片主题,渲染画面情绪,调节气氛等都有着重要作用。音乐PorunaCabeza在影片《闻香识女人》,《辛德勒名单》以及《真实的谎言》中均有出现,与不同影片结合的同一原声,在电影作品中又有着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对比电影《Mulan I》和中国古代民歌《木兰辞》的主题、形象、文化等方面,可以看出二者在价值观、商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导致了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发展境遇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