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对学生教育的需要为背景,提出在高职美术专业中开设民间美术赏析课的观点,通过开设“民美”赏析课,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利于美育教育;扩展学生知识面,利于专业教学的分项论述。  相似文献   

2.
严忠英 《考试周刊》2014,(60):172-172
民间美术是民族艺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文化品位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接触这种艺术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张跃峰 《考试周刊》2014,(1):188-188
民间美术从艺术角度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本土艺术精神,反映了民族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初中阶段走民族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结合的道路,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其地位和作用,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根据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当地选择和穿插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充实美术课堂,使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世界民族类课程为例,研究“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融入高校民族类课程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是教育数字化的产物,是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融合创新的结晶。“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具有丰厚的价值意蕴,包括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适应教学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需求,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等。按照“思播课”知识产品生产、分配与消费等环节,结合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资准备、教学组织、学生评估、反馈改进等流程开展融入高校民族类课程实践。评估显示,“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融入高校民族类课程取得了提高学生成绩、增加学生参与度与满意度、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成效,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教学目标,但也面临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差异、教师时间与技术资源各异等需改进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和改进问题,“思播课”混合式教学法融入民族类课程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民间美术作品是指那些“最生动”、“最丰富”也是“最单纯”的植根于农村或乡镇生活的美术作品。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满足生活实际需要、表达思想感情、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威严的门神”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进行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6.
乐兆萍 《海南教育》2014,(22):31-31
一、民间美术概况1.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特征。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今年4月份,笔者非常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七届“民间美术进课堂”活动。参观了扬州漆器厂,工厂虽简陋,但工艺大师们却个个身怀绝技,有的在涂、有的在绘、有的在勾、有的在刻、有的在磨、有的在镶嵌,一道道工序是那么严谨、那么繁琐,让参观者为之感叹,民间艺术之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将民间美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既是民间美术传承不息的需要,也是初中学生美术修养的需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又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当地选择和穿插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充实美术课堂,重点是要普及基本的鉴赏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理论,鼓励一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成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8.
将民间美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既是民间美术传承不息的需要,也是初中学生美术修养的需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又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当地选择和穿插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充实美术课堂,重点是要普及基本的鉴赏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理论,鼓励一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成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9.
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艺术宝藏中的精华。高等美术教育中应补上民间美术这一课。  相似文献   

10.
挖掘民间美术,发展民族美术教育□罗兴华执笔民间美术,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具有直接的人民性,是民族大文化传统的精华,在民族美术教育中,弘扬这一艺术精华,对帮助民族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为此...  相似文献   

1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及民族地区大专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当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该门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的改革日益迫近。在所有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中,尤其要大力突出和强化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学的跨学科属性,决定了国有资产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现阶段国有资产学实验教学重理论验证、轻逻辑演绎,重实验形式,轻内在要求,对提升国有资产学教学质量并无显著促进作用。为提高国有资产学实验教学质量,规制国有资产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有资产学实验教学应实现理论探讨与实验教学的无缝衔接,强化使用具有基础性实验功能的系统动力学软件,加强实验课程教学的全程监督管理,突出强调实验教学后期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进程时期的国家安全合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全球化进程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安全问题的新特点是:传统安全中军事因素地位下降,经济因素凸显;文明冲突演化为军事冲突的危险越来越大;恐怖主义等次国家主体对国家的威胁日益增大。国家安全合作观既是一种综合的安全观,又是一种权力、大国、制度、观念相统一的安全观。需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处理好整体安全与个体安全,合作与竞争,监督机制与合作机制,合作与加强国家实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生活的疏离已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唤醒教学过程中沉默的学习主体须重构学科基本知识构架与专业侧重点,使其重获参与当代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而研究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尤为关键。边远民族地区的专业课教学则需兼顾融入专业教学主流与突出地域民族特色,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论述中华民族在创造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的实践中积蕴,经化经典的总结,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伟大民族精神,并经历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率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发展着。剖析国内外新形势,阐述在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从新疆地区民族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概念入手,确定了文化因素教学在民族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民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界定在交际文化的范围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互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所学民族语言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信息时代,国防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就如何实施国防工程施工教学进行了思考。对国防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按照国防工程的功能模块,分析了国防工程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国防工程实验室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并就如何合理运用国防工程实验室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设计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国防工程实验室的功能,使学员入门快、专业概念清晰,并有效地培养了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略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国防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全面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透”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两个主渠道作用;加强军事学科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国防教育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建设,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不断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口腔修复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率,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学科融合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口腔修复学进行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口腔修复学的发展趋势,课堂教学互动性更加活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光纤传感课程是光学工程科学研究领域的入门课程。在线教育在疫情下凸显了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可以作为本课程的辅助教学组成部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更多的受众群体反馈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不足,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针对面向国防领域的应用,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光纤传感课程的学习更加合理。此外,针对国防教育的特点,课程设计中也加入了相关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能够在投入社会以后更加踏实工作,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