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的文学功底之所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对书的爱不释手。”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得非常形象:“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相似文献   

2.
我爱看书     
我从小便喜欢读书,凡是带彩色插图的、有识字卡片的书一概都拿来读。后来慢慢长大了, 渐渐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来阅读。一、二年级时,我只喜欢读童话书:小猫小狗小松鼠的故事,热闹而有趣;慢慢地,我喜欢上散文类书籍了,清幽曼妙,就像沙沙细雨一般“润物细无  相似文献   

3.
识字教学改革一览听读识字“听读识字法”是指儿童尚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诗文之后,儿童再自己反复读书,用记忆中的字音、字义与字形对照,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边读书边认识了书中的汉字。在小学,通过听读认识汉字以后,再把整本书中的生字按...  相似文献   

4.
读书     
读书是什么?先以为是一种乐趣,又以为是一种荣光,再以为是一种信仰,现在我更相信读书是一种命运,命运注定你离不开书,你肯定逃不过那个“惑”字。于是,读书的行为便发生。读书是心灵的探险,思想的放牧,读书是心灵的对话,读书让灵魂向着陌生之路慢慢走向成熟。古人说:“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读书,可帮助我们设计人生。读书,可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书读得越多,我们离世界越近,我们的生活变得光明而有意义。每读一本书,我们就好像对生活开了一扇窗户,透进来的是新鲜空气。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读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近期,与教师教研谈话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读书学习上应改变方式,特别是读什么书,怎样用书上的先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用不上。”还有的老师说:“我学习了很多方法,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相似文献   

6.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上刊登的《由陶渊明之读书论及读陶渊明之书》(以下省称知文),有一半文字疏理陶渊明的读书生涯,一半文字说我对陶渊明诗文内容的体会。在论及陶渊明读书方法时,集中探讨了读陶者属意最多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层。其实,渊明读书一如其人,不拘一格,任性而已。即如讲究“开卷有得”(《与子声等流》),意在求知;提倡泛读、例览。既获取知识又调节生活求得娱乐,如0读山海经》中“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泛览周王事,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云云。这种读书的生活乐趣,渊明不仅自我…  相似文献   

7.
闲话读书     
来新夏 《教育文汇》2009,(10):40-43
如果从识字始便算读书,那我至今已经读了80年书了。在书海中翻腾这么长时间,说没有可说的经验或窍门,容易被人怀疑为不说实话、欺瞒后学,甚至是学问上的吝啬鬼;但我确实说不出大套的读书法,也不会开连自己都没有读过的书目,更不愿故作高深,侈谈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上小学的时候,对于语文课的兴趣,仅限于识字。因为认识的字越多,读闲书的困难就越小,免得老是要拿了书去问妈妈,被妈妈发现我不是在做作业而是在读闲书。50年代,男孩子的课余生活实在贫乏得可怜,要不就是一伙人捉迷藏、“官兵捉强盗”,要不就是打弹子、滚铁环、抽陀螺。我因为缺乏运动天赋,便只有找点闲书来读了。那时少儿读物也很少,幸亏我们家住在父亲单位的职工宿舍里,管理图书室的叔叔是我们的邻居,这使我有机会在他们的书架上乱翻书,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岳全传》……还有些读…  相似文献   

9.
女儿和我有着许多共同的爱好,其中之一就是逛书店。我们逛书店除了各自选购自已所需的书之外,选一两本我俩都爱看的书回来一起看,是我们的一大乐事。 我们一起看书有多种方式,有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有时是她念我听、她讲我想;有时一本书夹上两个书签,我俩穿插着看。无论是哪能种方式,一同读书的快乐始终伴随着我们。 最初女儿小,一起看书自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无论讲什么,她都会聚精会神地听。那时只要和她一起看书,她便高兴地把她的书都拿出来,叫我一本接一本地给她读。有的书读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她都不厌烦,而且总是听…  相似文献   

10.
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是实实在在的事,只能一步一步来,一步上一个台阶,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当“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些词儿术流传到乡下以前,我老家的乡亲称上学为“读书识字”,称有点文化的人为“读书识字的人”。要读书当然得先识字,不识字怎能读书。这是接受文化教育的“人之初”,用现代词儿说是“入门”或“ABC”。我认识“人之初”始,到如今匆匆朋年,算不算“文化人”或“知识分子”,自己不好说,但说是已进入了“读书识字的人”的行列,总还不算过分。然而,也是我进入花甲之年以后,忽然对“读书识字”有点新的…  相似文献   

11.
小学听读识字的教学研究天津谷锦屏“听读识字”是指儿童在尚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之后,自己再反复阅读此书,用记忆中的诗文语言与汉字相对照。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边读书边认识了诗文中的汉字。在小学,认读汉字以后,再把整本书中的生字按汉字...  相似文献   

12.
我的乐于藏书,来自我的乐于读书,而我的乐于读书,又来自我的必须用书。在我来说,藏书是手段,读书是过程,而用书,则是目的。书何以用?用于修养,用于事业,用于研究,用于写作。用传统的观念来看,这或许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了。此时读书,浑然不知书之为用。五、六岁时,父亲在家课我以“三、百、千”,因我生性思钝,死记硬背,颇以为苦。由小学而中学,自己会读“闲书”之后,才渐知读书的乐趣。当时所读之书,仅止随缘涉猎,漫无目的。直到自己当了教师,才有了“书到用时方很少”的感哨.才悟出读书主要是为了用书。后来又…  相似文献   

13.
丛静 《山东教育》2007,(7):47-47
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渐渐多了起来,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在新学期的开始我便布置学生回家自觉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实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喜欢读书的学生依然喜欢,而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只把它当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草草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14.
[作文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应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的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觉察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我发现:读书之趣千千万(49分)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渐渐地迷恋上了读书,竟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我发现:书,只有书,才是我心灵的家园;书,只有书,才让我感到无穷的乐趣。我爱读书,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那样吸引着我,就像我一直喜爱的零食一样,诱惑着我,我对书从来都是…  相似文献   

15.
在我校,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只要看到黑板上贴有非常醒目的“欢乐识字总动员”几个字,就会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知道,下一节课又该是“识字活动”了。下面,我就谈谈“识字活动”课。  相似文献   

16.
孟祥菊 《班主任》2013,(9):68-68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给一年级学生上了一节语文识字课。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我在巩固识字阶段设计了一个“答题送卡”环节,将一些难读字、难记字、难写字归类誊写在一张张印有各种卡通形象的塑料识字图片上,并对学生承诺,只要能将图片上生字全部读对便能获得那张图片。学生兴趣高涨,人人争抢着答题,正确率极高,获得图片的学生都兴高采烈,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8.
这年头有种说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有的时候,情况却是相反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我与妻都愈来愈重视儿子的学习,注意他的生活习惯。晚上,我们让儿子学汉语拼音,儿子对一个字母有些记不住了,就问他母亲,他母亲便教起来,可是一读,那音调全走样了,儿子反而纠正妈妈道:“不是这样的,您读错了。”儿子说完重新读了一遍,很标准。这件事以后,我便让妻子少教儿子读拼音了。前人已深误我,我们绝不可再误我们的孩子。对于只读过初中,时常念别字的妻来说,对儿子虽然热心教导,但只要一教孩子识字,又常常纰漏百出,甚至闹出“见鬼”的笑话来。…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喜欢读闲书。不管什么书,拿到就读。书读得多,见识自然就广,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那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见我爱读书,便在班上表扬我。我至今还记得他的话:“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像赵丽宏那样,多读课外书。”在作文课上,老师常常将我的作文念出来。私下里,老师还对我提出一个要求,他要我准备几个小本子,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书中精彩的描写,不管是写景的,写物的,还是写人物神态和心理的,都要留意,见到好的词句或者段落,就把它们抄到小本子上。老师的话,我当然老老实实地照办。于是读书时,就把小本子放在旁边,经常往上面抄一些词句。很快,小本子上就抄得密密麻麻,而且抄满了好几本。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会”读书,读“懂”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把书读“懂”了,才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教学生“会”读书,读“懂”书上狠下功夫。所谓“懂”,不仅是要正确的注音释词、识字断句,更不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只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是要真切地领悟作者命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匠心,领悟运笔行文、思路发展的脉络,以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乃至选择句式、酙酌词语的精妙等等,为此,就必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给他们科学的读书方法。下面,我想就《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和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