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怎么打,将用石头和棍棒打。 ——爱因斯坦[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滴答滴答!”米沙的耳边不断响着闹钟的走动声。“砰!”外面终于传来了妈妈关房门的声音。米沙开始数数:“1、2、3、4……”当米沙数到500的时候,他从床上跳了起来。这一夜,对于米沙和卡洛来说,都是永远也忘不了的。他们并排躺着,说了很多很多话,直到眼睛变小、变小,再也不能睁开为止。不过,他们的交谈却并没有因为睡着了而结束,他们在梦中还在和对方说话呢。第二天碰巧是个星期天,米沙不上学。可是妈妈不上班怎么办呢?吃早饭的时候,米沙问了妈妈三次:“妈妈,今天你出去吗?”妈妈回答了三次:“我正在考虑呢。”当米沙第四次问妈妈的时候,妈…  相似文献   

3.
冯欣 《云南教育》2005,(5):45-45
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知名学者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发生,战场是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有发展教育的远见,将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4.
马卡连柯的教育著作《教育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爱偷东西的孩子,在痛心地承认错误并表示悔过自新时,马卡连柯却连连摇头说:“你呀,改不了啦,还会偷第二次、第三次。”后来那个学生果然旧病复发,马卡连柯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还会有第三次,等着呢。”但是,在马卡连柯的激将下,那个学生再没有发生过第三次。爱偷东西的习惯从此便远离他而去了。读了这个案例,感觉上与我平时教育这类学生时“屡教屡犯,你是无药可救了”、“打个赌,你如果改好了,我的名字倒着写!”、“保证有什么用呀?  相似文献   

5.
“博士,博士,您研制的克隆机器成功了!”我的助手蓝梦机器人兴冲冲地跑进来告诉我。“什么,真的吗?太好了!”我的梦想实现了。我的这个克隆机器的名字叫做BK-75。BK-75:超级克隆机器。克隆所需材料:要克隆的人的数个体细胞和一根头发。时间:5秒钟。克隆完成以后,出来的人将和被克隆的人一模一样,连身高和体重都一样,甚至汗毛孔的位置也一模一样。现在我要实施我的神圣行动了。首先,我要克隆一个M国总统。因为M国总统有着用武力征服世界的野心,我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如果世界大战爆发了,那么核武原来发明了这么神…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税费改革,在试点中逐步推进 目前,农村税费改革正在安徽省和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稳步地进行着试点工作。有人评价这次改革的意义时说,这将是继土改运动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新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重大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这项改革的重要性何在? 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一次小组会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特意表示:“有人问我现在终日操心什么?我告诉他,我最操心的就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也是在这次会上,朱镕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强调:“十五”期…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将学校学过的东西全都忘记后,剩下的才是教育。”每读这句话,我就反躬自问:我对孩子进行的教育,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会剩下什么呢?如果什么都没有剩下,那我岂不成了罪人?  相似文献   

8.
布拉格对我的诱惑,除去德沃夏克、卡夫卡、昆德拉,以及波希米亚人,还有便是歌德的那句话“布拉格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歌德这句话是二百年前说的,那么今天的布拉格呢?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非同寻常的社会风暴之后,布拉格会是什么样子?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黄昏进入东柏林时那种黑糊糊、空洞和贫瘠的感受。于是,我几乎是...  相似文献   

9.
守望财富     
“嘭—咔嗒”门落了锁,我一个人看窗外,因为雨幕而模糊的黑夜。这是第几次吵架了?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但为什么,为什么妈还要一次一次地这么说?“你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否则以后靠什么吃饭?”靠什么吃饭?是不是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财富,第一次令我如此渴望。  相似文献   

10.
晨间活动时,我发现刘馨嘟着小嘴在美工区认认真真地画着,画的是什么呢?一个又圆又大的东西,上面布满了奇形怪状的花纹,像西瓜,又像一个未知的星球。“馨馨画的什么东西呀?”我蹲在她面前问。“大西瓜呀。”“你这个西瓜能吃吗?”“能呀。”她歪着头自信地说:“你看,这是西瓜的开关,用手轻轻一拧,甜甜的西瓜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小朋友都可以用杯子接着喝。”“这是什么呢?”我指着一个似人非人的图像问,“这是奥特曼,他能发出光环,把偷瓜贼打跑……”刘馨讲得眉飞色舞。“呀,你这个西瓜真棒,还能当武器呢。”我故作惊讶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朋友常对我说:“美国是发达国家,叶l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因素使~个地方看起来是“发达的”?摩天大楼,昂贵的汽车?抑或只是人手一辆汽车这个事实,还是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人们身穿昂贵的衣服?当有人从农村第一次来到北京或洛杉矶时,他或她满眼看到的都是发达景象。但如果这就能将一个地方定义为“发达”,那么我就不同意说美国比中国更发达。  相似文献   

12.
《纸奶奶的生日》是人教版第六册新选的一篇教材,我们可以这样组织教学:一、激发兴趣,导入正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纸”今年有多大年纪了吗?(举一张纸)关于“纸”的历史和现在,你们了解多少呢?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用“纸”干什么?学习了《纸奶奶的生日》一课,我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课题)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纸奶奶是谁?纸奶奶多大?有谁来庆贺?生日热闹吗?)二、初读课文,完成练习出示投影一:出示投影二:出示投影三:三、分组学习,合作讨论▲将全班分成六小组,以组为单位,用最快的方法完成下列表格…  相似文献   

13.
妙语圆桌     
不敢偷看 一天晚上,爱因斯坦出席一个为他举办的宴会。来宾中,先生们都打着领结,太太们都穿着裸肩的礼服。爱因斯坦的太太因感冒没能同去,见丈夫回家,急忙询问宴会情形。他告诉她,有好几位科学家出席,太太打断他的话说:“你告诉我宴会上的太太们穿什么衣服?”“这我真的不知道”爱因斯坦老实地说,“从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们没穿什么东西,至于桌子以下的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相似文献   

14.
拉勾上吊     
牛奶是什么一次,一位轻佻的女老板要求爱因斯坦教授用“三言两语”把他的相对论讲个明白。爱因斯坦说:“这样吧,我还是跟你讲个故事!”一天我同一位盲人一起走路,我说想要杯牛奶。他问道:“牛奶是什么东西?”我答道:“一种白色的液体。”“液体我明白,可是什么叫白色。”“天鹅羽毛的颜色就是白色。”“羽毛我知道,天鹅是什么东西?”“是一种脖子弯曲的鸟。”“脖子我懂,可是弯曲是什么东西?”于是我沉住气,抓住他的手臂将它拉直,说:“这叫直。”然后又把他的胳膊肘弯了一弯,说:“这叫弯曲。”这位盲人朋友说:“噢,现在我知道你说的牛奶是什…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3,(7):60-61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追问,用老百姓的话说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保存一颗神圣的好奇心”,用著名小品演员蔡明的俏皮话就是喜欢问“为什么呢”。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刚上一年级就会认许多汉字,就会问:他是怎么认识这么多字的呢?他认字的过程决乐吗?孩子提前认字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再过5年或10年他提前识字的优势还有吗?  相似文献   

16.
天使的声音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  相似文献   

17.
淀粉们是否对自己的电脑了如指掌?知道你爱机中的BIOS是什么型号,内存在哪个逻辑位置,系统模式是什么吗?……有的淀粉会说:“用DOS命令和第三方软件查呗!”我可不这么认为,用DOS查不全,用第三方软件容易被别人利用,这可怎么办才好呢?嘻嘻,下面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去一所大学作“相对论”报告。途中,司机对他说:“博士,您的报告我已经听了二十次,全都记住了,我敢担保,我也能作这样的报告了。”爱因斯坦说:“好吧,那我就给您个机会,让您充当爱因斯坦,我做您的司机好了。”这所大学里没有人认识爱因斯坦。于是,司机就冒充爱因斯坦去作了个报告。报告倒是完美无暇的,可是,离席时,一位听讲的教授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来请教。假爱因斯坦急中生智,挥挥手说:“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让我的司机给您解释吧。”这个故事给我们以启示:这位司机虽然报告是成功的,便他对材料内容并不理解,所以无法运用知识去  相似文献   

19.
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71页引述了毛泽东的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而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屡次提及“五九国耻”。那么,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到底是“五七国耻”还是“五九国耻”呢?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与第四十五回分别三次出现“你想什么吃?回来好给你送来的。”“想什么吃,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来了咱们吃。”“你想什么吃,你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红楼梦》的语言表达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我考察了同一时期的《恨海》《聊斋志异》以及现代的京味作家作品《四世同堂》《皇城根》,均未发现同类句式。这一小句“你想什么吃?”其表意指向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问愿望(“你想……?”),另一方面又有特指(“什么”),表达方式在今天多用“你想吃什么?”来代替。但通过矩阵分析,又不是所有的“想NV”的句式都能用“想VN”来替代,更进—步说,并不是所有的“想VN”都能转换成“想NV”。这里从表意指向的二重性,联系其语表和语值来考察两句的动词入句规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