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然而,一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却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大奸大恶的人物,以至在世人眼中,曹操也变得十恶不赦了。那么,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与《三国》中的正面人物刘玄德,到底谁更接近“英雄”这两个字呢?请容我发表一番浅见。首先,在世人眼光中,刘备区别于曹操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忠诚。刘备是汉朝的帝室之胄,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对于汉朝,可谓忠心耿耿,而曹操位极人臣,在朝中飞扬跋扈,常怀篡逆之心。其实,早期的曹操对汉室也是忠心耿耿的,否则,他就不会冒生命危险行刺…  相似文献   

2.
《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两个主人公曹操和刘备,一般认为曹操是个傲气十足的奸雄,而刘备是个韬光养晦,谨慎沉着英雄。而我认为俩人孰为英雄尚需斟酌。课文写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关、张二人问他“为何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刘备却避而不答。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他韬光养晦很深。然关、张乃刘之兄弟,当年桃园结义,歃血为盟,何等亲近?刘备对此二人都不信任,此可谓英雄?其二,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入府,刚至府内,曹操只问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就把刘备吓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论英雄时,刘备推三阻四,乱论英雄;当曹操单刀直入、说破英…  相似文献   

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曲熟悉的歌,打开沉睡的记忆,重拾乱世三国的豪杰,不禁感叹他们的智与勇、强与弱,更感慨于他们面临生死的抉择。一代枭雄曹操,却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曹操行刺董卓,虽有一定的私心,但淹没不了他一颗忠义之心。行刺董卓,需要莫大的勇气。当董卓突然醒来,行刺不能成功时,曹操说是献刀,避开杀身之祸。可见曹操的智勇双全,也同时显露出他的生死观,“志未酬,身勿死”。他有勇气做任何事,但从不做没有成效的事。有帝王之志,有皇权之名,有爱民之仁,有兄弟之义,有敬士之…  相似文献   

4.
我读过的书就像夜空中的繁星那样数不胜数,在繁星之中有一轮圆圆的明月,这明月便是《三国演义》。从"桃园结义"到"董卓进京",从"三顾茅庐"到"火烧新野",从"草船借箭"到"火烧赤壁",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这本书从开始到结束,就像在上演一场有情有义的英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却不能被抹杀。他在几年的征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  相似文献   

5.
感受失败     
不管什么英雄,都曾遭遇过失败,曹操败于"赤壁之战"、刘备败于"火烧连营"、杨家将惨败于金沙滩……何况我这刚跨进初中学校门槛的女孩.但感受失败的确是痛苦的.就有这么一次,我充分感受到失败的苦涩.  相似文献   

6.
《曹操煮酒论英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当时,在诸侯群雄的角逐中,刘备沦落半生,还没找到立足之地,曾两次投靠曹操,这节青梅煮酒论英雄,就是在刘备第二次投靠曹操时发生的事情。 为了建立霸业,刘备是个有权谋的人物。他这次投靠曹操后,接受了董承带来的密诏,参与了结伙谋杀曹操的阴谋活动。为了怕机密泄露,就有意施展韬晦之计:藏才不露,把才能和意图有意隐蔽起来,避免外人的注意和猜疑;有意转移目标,不与外界接触,不谈国家政事,天天在后花园种菜,以伺待时机,一旦密谋成功,便占有天下。刘备的野心是不小的。 刘备投靠曹操后,曹操方面不少谋士食客曾向曹操建议要斩掉刘备,以免养虎遗患。曹操同样是个计谋很深的人。他没有采纳幕僚们的意见。他懂得“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相似文献   

7.
煮酒论英雄     
论者都以为,《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主义的史诗,其中有的是对英雄精神的讴歌和崇扬。《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一节十分的耐人寻味,而对“英雄”二字诠释得清清楚楚。那时的曹操已经摆脱早年的困境,占有不小的地盘,且将汉帝拥入自己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刘备却困顿潦倒,无处寄身,不得已只得“依附于曹操”。刘备知道曹操乃非常之辈,“为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可是,老谋深算的曹操并没轻易放过他。不邀别人,偏邀刘备于小亭一会。烧好热腾腾的酒,盘中放几颗酸溜溜的青梅,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谈论起英雄来了。  相似文献   

8.
曹操与刘备谈论天下大事,把刘备与自己并称为当世英雄,刘备怕曹操害他,便借口征讨袁术,领兵离开许都,占领了徐州。从此,刘备开始对抗曹操。曹操一直把刘备视为劲敌,想趁他羽翼未丰之际除掉他,于是出兵攻打徐州,刘备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只得去投奔袁绍。  相似文献   

9.
笑解三国     
《初中生》2007,(9):47-47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英雄?——呵呵,张艺谋的《英雄》呗!  相似文献   

10.
三国英雄论     
曹简评操和刘备是三国时代的乱世枭雄。现在人们都认为曹操是阴谋篡位的奸雄,而刘备是汉室的忠臣。我却不这么认为。表面看来,刘备忠于汉室,没有丝毫的称王称帝之欲。其实,只是刘备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实力,当皇帝的想法他是早就有了。他儿子中有两个,一个名封,另一个名禅,合起来为封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可见他念念不忘此类事,心底里想什么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他在称帝时再三推让,这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而曹操才是真正没有做皇帝这样的想法。他当时的实力已经足以称帝,但他却没有这样做,真正篡汉的是他的儿子曹丕。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封曹操…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是一位贤相的典型,也是军事智慧、政治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指挥若定、严以律己、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刘备集团实际上的灵魂。他的决策关系着蜀汉的生死存亡。他的举手投足,顾盼谈笑,都使读者为之屏息凝神。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忠心耿耿地执行既定的方针,呕心沥血地指挥着每一次战斗。可是,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常常为刘备所累。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小说为了冲淡刘备的“枭雄”色彩,常常让孔明来作恶人,而让刘备来作好人。结果往往是刘备实际上做了“枭雄”该做的事,而孔明却充当了“教唆犯”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青梅煮酒,曹操曾经骄傲而有气度地向刘备表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确,当时有不少的人物,后来也有不少史学家承认刘备的英雄个性,对他的奋斗过程及最后成就也相当认同,而对曹操的评价,则普遍趋向负面,最多也只认为曹操是兼具正邪双重个性的“一代奸雄”,这实在是太不公平。  相似文献   

13.
青梅煮酒,曹操曾经骄傲而有气度地向刘备表示: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确,当时有不少的人物,后来也有不少史学家承认刘备的英雄个性,对他的奋斗过程及最后成就都相当认同;而对曹操的评价,则普遍趋向负面,最多也只认为曹操是兼具正邪双重个性的“一代奸雄”,这实在是太不公平。  相似文献   

14.
悲美英雄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西汉刘邦称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武则天争权夺位……历史上曾出过多少英雄。但英雄中亦有更为出众者,那就是悲美的英雄——项羽。枯叶,在风中低声哀鸣。天籁,犹如沉寂的地宫。那曾“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已一去不复还。“突破重围求何处?末路英雄真本色。”我一向就认为项羽是个英雄,即使权威人士认为他好大喜功而又“妇人之仁”,并头头是道地分析他战败的原因。也许正是因为项羽“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成功对他来说已是一种不容质疑的结果。但是有头脑的人有时也会变得…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大家都读过,如果你问大家最喜欢最佩服哪些三国人物,大家十有八九会回答“刘备”、“关羽”、“张飞”。可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不错,刘备白手起家,继承汉朝大统,建立蜀汉,是了不起,但仔细看看,其实刘备这些大业都是在能臣骁将的辅佐下完成的,如果不是关羽、张飞的善战,诸葛亮“先取荆州,再入蜀川”的计谋,刘备绝成不了如此大业!而曹操却是完全靠自己拼搏才成就一代功绩。虎牢关率兵破董卓,下邳城带将灭吕布,官渡巧胜袁绍,十几年间将中国北方统一。曹操也非常会用人才,啖睛吞目的夏侯敦,赤膊上阵的许褚,都被他委以重任。曹操不仅…  相似文献   

16.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民间流传着另外一个说法,曹操也曾到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众所周知,曹操也是爱才之人,听说隆中住着孔明(诸葛亮)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赶在刘  相似文献   

17.
每每读《三国演义》,就觉得刘、关、张是正面人物,而曹操充当着反面人物。譬如《草船借箭》,诸葛老先生利用曹操的怀疑谨慎,轻而易举借了十万多支箭,曹操岂不是给敌方雪中送炭?渐渐地,曹操也马马虎虎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缩影。其实,曹操是一位历史上真正的大英雄。三国时期,他起兵讨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灭袁术、袁绍,终统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甚至封为魏王。曹操乃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忙里偷闲,迎着和煦的阳光,品着普洱,翻开诗集,越看越觉得无趣。忽然翻到《观沧海》,莫名其妙涌上一股心潮,这不正是曹操的名篇吗?…  相似文献   

18.
话说曹操率百万雄兵与孙权、刘备的军队对峙赤壁。曹操站在船头,看着自己浩浩荡荡的大军得意洋洋:“这次出来一是锻炼队伍,二是考察形势,顺便再把孙权、刘备这两个小子干掉!他们超越自己也就算了,还敢想超越前辈?太不像话了!”蒋干一旁献计:“老大,我跟东吴的周瑜有交情,让我试试去劝降他,不成的话,也顺道偷点儿什么机密文件回来。”曹操赞许地点了点头。次日,蒋干便出发了。蒋干进了东吴大营,周瑜管吃管喝好招待,可就是只字不提军机大事。这晚,蒋干正躺在床上心急如焚,却听见有人进来小声递给周瑜一封密信:“都督,蔡瑁、张允两位将军说了,…  相似文献   

19.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北宋苏东坡在其笔记《志林》里就记载了当时街巷小儿听说书,听到曹操打败仗就兴高采烈,听到刘备打败仗就伤心落泪。可见曹操历来就是不受人民喜欢的。公元一八九年,曹操反董卓,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因疑心而杀故人吕伯奢一家八口,并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谁个听了也会不寒而栗。可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那大放卫星的年代,曹操时来运转,他的亡灵也从地下升到了天上。一  相似文献   

20.
以下问答纯属娱乐,如考试中照搬,后果自负,嘿嘿。1.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英雄?张艺谋的《英雄》呗。2.在那桃花盛开的季节,有三个人在桃园结为团队,此后他们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请问他们是哪三个人?是S.H.E.呗。3.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连去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直到第三次方才如愿,这是为什么?这还不容易?第三次刘备肯定是知道了密码,他在老诸葛门前大喊三声:“芝麻开门。”4.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连续三次去茅庐,终于打动了诸葛亮,请用一句成语概括这个典故。茅塞顿开。5.曹操为何要杀杨修?因为有一天,杨修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