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头看,才意识到从创作第一篇童话至今,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其间,有数不清的喜悦,也有说不尽的痛苦,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把自己的血肉拿出来晾晒的过程,痛苦总是要在喜悦的前面。所以说,要过写作关,就必须过痛苦关。我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作的,大概是5月份的一天,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故事征文比赛,有一页草稿掉在了家里的地上,被父亲偶然拾起,父亲看了以后,觉得不错,就让我把全文抄出来后,寄给了上海的《小朋友》杂志。很快,杂志社就寄来了用稿通知单,我的第一篇童话就这样发表了。从此,我就开始了以“小卡洛”为主要…  相似文献   

2.
回头看,才意识到从创作第一篇童话至今,已有5个年头了,其间有诉说不完的艰辛。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把自己的血肉拿出来晾晒的过程,痛苦总是要在喜悦的前面。所以说,要过写作关,就必须过痛苦关。  相似文献   

3.
我父亲是在1929年9月写《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童话的,写完以后先让我读,把我当作检验他的作品的第一读者。那年我十一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读了以后,我跟父亲说了些什么,早已忘了,但是记得父亲对我的理解是满意的。而我呢,在我父亲的童话中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因为我第一次读就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还记得在解放前,有几种语文课本(那时叫“国文教科书”)也  相似文献   

4.
李志伟 《小火炬》2012,(4):30-30
谁都不是天生的大文豪,都是从不高的水平逐渐摸索上来的。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都曾经品尝过第一次发现写作秘诀的喜悦。我最早是从初一开始写作的,但真正投稿,是在大学毕业之后。那时候刚刚从一个很好的单位辞职出来,就为了全心全意地写作。  相似文献   

5.
当我忐忑不安地交上第一篇童话时,老师竟夸我有才气。当时,我欣喜若狂,灵感顿生,从此,我走上了写童话的道路。童话使我痴迷了,在写作的过程之中,我自己也融入了童话。我可以假借动植物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喜怒哀乐,影射社会的形形色色。是童话使我的心情变得开朗了,写作水平也有了飞跃;是童话,编织了我童年的丰富多彩。我衷心感谢我的辅导教师们,因为我的收获,正是缘于他们无私的付出啊。我写《晨光童话》@张晨光$山东淄博临淄八中初一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算是倒了霉,被老师骂,被父亲打,被母亲的眼泪所折磨得快没了魂。而事情的起因只是一页日记。从小,爸爸就要我写日记,一天写一篇,晚上要检查,当我问到日记是什么时,爸爸就说,日记是把一天的经历、感想写在本子里,然后交给大人看。那时,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日记旅程。直到三年级,自己也不知道日记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7.
韦苇 《山东教育》2003,(15):58-58
从开头和结尾看这篇童话,似乎它是在劝导孩子爱护草地,不要不把看着不起眼的草当一回事儿。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这篇童话部分的写作动机,王一梅不能喊冤,谁让她的童话这样来开头和结尾呢!尤其是结尾,惯常做文章都是卒章显志,既然作者是这样收结她的童话,就暗示读者可以这样来理解这篇童话。然而,如果以为我是看重“要爱护草地”这样的良善意蕴才选择了它来向朋友们推介的话,那我可要叫屈了。至于说“羊年说羊”之类的无稽话题,更为我所不齿。我知道王一梅。是作者和这篇童话的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读到“不会是老蚱蜢吧”这句自语,我觉得作者…  相似文献   

8.
一、在压力下读书 我开始比较多、有意识地看书,开始于调到衢州一中的第二年,即2005年。那时,要评高级职称,急于发表论文。我得到了一中很多优秀教师的帮助,地理特级教师林炳伟对我说,他第一篇发表的论文是看了十几本书之后才写出来的。有时我有什么想法和林老师聊一下,他就会说,你把它写出来,一个星期以后给我。  相似文献   

9.
暑假里的一天,我趴在床上看书,正好老师来到我家。他站在门口问我:“剑鸣,你在干什么?”我说:“看书。”老师又问:“看什么书啊?”我说:“童话。”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三篇作文都写了没有?”“写了。”我一边看书,一边回答。老师又站了一会儿,说:“把作文拿来我看看!”这时,我才下了床去拿作文给老师看。老师接过我的作文本说:“剑鸣,你怎么一直学不会礼貌  相似文献   

10.
追求完美     
多年以前,我也曾给《东方少年》杂志投过稿子,但没有登过,而我阅读过的《东方少年》却一本不少地保留下来,后来就成了女儿的读物,这是刘婧接触最早的文学书籍。也正得益于此,女儿产生了浓厚的读书兴趣,从认识字至今,她读过的书大概已有200多部。读书时,刘婧习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在日记本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没间断过,也正是这一习惯,锤炼了刘婧的文字,也锻炼了刘婧的写作毅力。刘婧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作的,她写的第一篇童话发表在上海的《小朋友》杂志上,后来,又多次在其他各大杂志发表童话、科幻小说,没想到由此…  相似文献   

11.
我儿子高一时成绩是班里第十名。语文、英语两门是他的弱项。我要求他每天写日记提高语文水平,他天天写,我天天看。第二天纠正第一天日记中的问题。从错别字到病句;从文章立意到段落结构、写作手法,一步步地提高他的语文水平。开始是每晚睡前交流,一段时间后儿子说每当他想睡觉时,我就说学习,他根本记不下。于是改为每天午饭时边吃饭边交流。有一篇读后感我改了三次,他写了三次,直到我看后满意为止。有时他感到无事可写,我说:学习中的体会、生活中的烦恼、游戏中的乐趣……都可作为写作内容,只要条理清楚,说理透彻就好。在一篇日记里他对自…  相似文献   

12.
我读小学时,开始喜欢看书。记得有一回写作文,老师要求写出一个人的理想。当时我有十七八个理想,所以想不出该写哪一个。父亲说,当文学家吧。现在想来,父亲不过是随口道出一个美好的愿望,可当我写了这篇作文后怎么也忘不了。仿佛是庄重地许下了诺言;其实,我当时总觉得发表过一篇文章就是文学家了,所以不觉得这是奢望。那时我四年级。交了作文不久,我就开始尝试做文学家了。我根据一个听来的故事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甲出门拾到了钱包,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失主乙;而寻找过程中,甲的钢笔从口袋里漏出来让乙捡到,乙也正四处奔波找失…  相似文献   

13.
正这次的演讲题目很明确,我想把自己写作过程中遇到过一个个障碍物告诉你们。第一个障碍物是如何坐下来写作,这个好像很简单,其实不容易。总会有一些学生或者年轻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我说只有一个字——写,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我记得写第一篇小说的时候,是短篇小说,我都不知道行怎么分,标点符号怎么点,就拿起一本文学杂志,打开来随便找了一个短篇小说研究,什么时候分行,什么地方用什么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4.
许多孩子都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最和蔼可亲,而又最平凡伟大的人。自从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后,我就萌生了一种想用文字来描写一下我的父亲母亲的冲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要开始,就不算晚。今天,我终于可以坐在这里,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对父亲、母亲的这份感情了。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排行老六,邻居们都叫我“小六”,我时常以自己拥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而感到无比自豪。我喜欢看小朋友们听我说起有那么多姐姐、哥哥时那瞪大的眼睛,更喜欢听熟悉的人们在见到我们姐妹在一起时那羡慕的话语,因为只有在那时…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听妈妈说要写作文,是在刚上小学一年级。妈妈对我说:“作文就是把一件事写清楚,再加上一些好词就可以了。”这可是我和作文第一次打交道,我听着很新鲜,就跑到书桌上一看,作文题目是:《你去过的最美的地方》。当时我还不懂怎么写作文,于是开头就写我去过龙凤山,那里是最美的地方,有树有花有鸟有湖,树是绿色,花是五彩缤纷的颜色,鸟是各种颜色,湖是蓝色,我最喜欢龙凤山。写完之后我还得意洋洋地拿给妈妈看。妈妈看完了说:“孩子,作文并不只是写你看到了什么,而是让你把看到、听到、感觉到以及想到的描写下来。”于是我又认真地把作文写…  相似文献   

16.
我走了三四个街区,然后一屁股坐在路边哭了起来。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孤独过。7岁时,有一天,我在学校和人打了一架,因为有个同学取笑我那“千疮百孔”的裤子。我把他给揍了一顿。我当时就清楚,在学校惹了麻烦,家里就会有更多的麻烦等着我。没错,回家后父亲就狠狠地训了我一顿,不许我吃晚饭,把我撵回我的房间里,要我好好反省。我心里觉得这太不公平了,便宣布我要离家出走!父亲从房间出去后一会又回来了,拿来一个手提箱。他说得让我带上足够的衣服,这很重要。出乎我的意料,别的小孩威胁说要离家出走,都见效了,可是到我这里怎么就不灵呢?父亲…  相似文献   

17.
爸爸的回信     
点评上面两篇作文是一个同学分别以儿子和父亲的身份写的。第一篇是这个同学以本来的身份写的,第二篇是他换成父亲的角色写的。应该说这两篇作文都比较成功。当然,第二篇因为是转换身份后的想象,肯定会和真实的父亲角色有出入。但在作文的过程中,他肯定要去思考父亲的思想、语言和语气、语调,那么我们这次训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亲爱的儿子:爸爸看了你写的信,真是又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你真的长大了,开始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开始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和爸爸沟通了。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们父子间的隔阂竟先由你来打破,爸爸也早就…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想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他笑过一次。父亲常被我气得青筋暴起,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他只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得送医院,我经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开车送弟弟去医院,继母在门前鬼哭狼嚎的场面,我变成了一个麻木的观众,没有一丝担心。那天,我接到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张已过半个世纪的老照片。   1950年,父亲在苏北军区特务二团当团长。我出生不到一个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接到赴朝作战的命令,父亲即带部队从江苏到了东北,编入志愿军。当时上级命令有小孩的女同志不入朝,母亲就带我留在鞍山留守处。这张照片就是父亲入朝前与母亲、我及警卫员等照的合影。   当时朝鲜前线战斗打得非常残酷,经常有指战员牺牲、受伤的消息传回来。一次,父亲团里有位参谋因公回国,父亲就托他把一分一分的零花钱都带了回来。这可把我母亲吓坏了,她以为父亲牺牲了。想到要是父亲牺牲了,我一出世就没了…  相似文献   

20.
周莹 《家长》2009,(6):43-44
我从小喜欢看电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物以稀为贵。因为电影少,就特别想看,还喜欢看。哪儿有电影,我最先都是从父亲嘴里得知的。我在看电影的前一天就围着父亲转,央求到时一定要把我带上。父亲点了头之后,我就开始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