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身下岗、妻子又随老板出走,再加上父亲的死亡,这对于李德明来说,可谓凄风苦雨。一时间人生的路在他面前是那样的艰难而迷茫。可是,李德明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而是勇于进取,终于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个体经营者,这件事,有着很大的启示性。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和“驯服论”“工具论”的影响,许多人都养成了一种“靠”的思维习惯,即靠组织和单位来生存,靠行政命令来工作,靠人情关系来生活,积以时日,人的潜能和独立人格被压抑着。当市场经济的潮水涌来的时候,人们原来的生存状态无法维持了,有人悲观失…  相似文献   

2.
胡欣 《吉林教育》2006,(9):49-4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研究,忽视了作文的主题——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因而研究“人”、“文”关系,从“人”、“文”的角度审视并改变作文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人格的高下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这要求我们要教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作文”,讲求提高人格修养和思想认识并以真实为基础来写作。文学是人的生命需要和生活需要。写作是表达这种欲望和冲动的普遍形式之一,是人心灵的一种最真挚的内在体验。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写作的主动性和和主体性,要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要有生活气息。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不能在文中得以体现,文章必然因之而失色;学生在文章中虚假成风,不仅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虚伪的性格。所以我们呼唤“自由作文”、“个性作文”。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篇文章要拿高分,就是要让人能一眼看出亮点所在,而文章的亮点应该就是作者最具个性的思考。我一贯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单单是靠阅读来获取的,更多的是靠思考。我鼓励学生“用另一只眼看生活”,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从而引发对貌似平凡普通的事物更深层次、更有新意的思考。我希望我的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表达,更重要的是学会体会平凡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4.
第一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搜集和选择材料。每篇文章的主题都要靠材料来表现,没有材料,文章必然是空洞乏味的。写作的材料归根结底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米仓”。具体的说,“米”的取得,一靠直接经验,即自己校内外的生活;二靠间接经验,即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或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象。因  相似文献   

5.
《作文世界·高中版》在新的一年里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此之前,《作文世界》已先后出版了“小学版”、“初中版”,被人们誉为中小学生“作文学习之友”。“高中版”的问世,既是“小学版”、“初中版”的自然延伸,更体现了新的理念、新的风格。我们赞成的作文理念有:1.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这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不是靠教出来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作文技巧以后,就要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和训练。学生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其二是:作文应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如衣食住行一样自在。在这个意义上,作文应是…  相似文献   

6.
王孔云 《现代语文》2014,(5):138-139
什么是好文章?能够感染人并能够引发人思考的文章。怎样的文章才能够感染人并能够引发人思考?有真实内容和真情实感的文章。真实内容和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生活是“真实”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就没有真实;没有真实,就写不出好文章。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7.
杨佳佳 《新读写》2010,(11):19-20
这篇文章是典型的“由小见大”。从生活中简单的“小”苹果,得出一番寓意深刻的“大”道理:生活中的一切都要靠我们双手去创造。只是文章中所选的巧克力和柠檬汁,虽然浅显但说服力不够,若能找到更为恰当的例子就能使文章更出彩。  相似文献   

8.
【阿奔的话】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仿佛一夜之间,“洪战辉”这三个字就传遍了全国。这个24岁的青年,12年来自强不息,克服种种困难,支撑着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赚来的钱,供养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捡来”的妹妹生活、学习……从洪战辉身上,我们找到了一种生活,一种很多人认为已不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生活,一种我们愿意相信却始终难以相信的生活。洪战辉的生活,始终是一种站立的生活。靠自己的努力,求命运的改变;靠自己的劳动,图不懈的获取。他教育妹妹,不要轻易地接受别人的礼物,因为接受了礼物也是要还的,一个独立的人,在任何一个平等的层面,都不会主动矮化自己。只有在苦难这个背景里,我们才看得清洪战辉的坚持;只有抛开经受苦难这个迥异于常人的背景,我们才看得清洪战辉坚持的价值。洪战辉最可贵的影响在于:不绝望,不堕落,不沉沦,不极端,不仇恨,不放弃。他能在绝大多数人可以找到放弃借口的苦难环境中坚持——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如此,那么我们这些在常态环境里生活的人呢?每一个人都有他必须经受的考验与特定的生活环境,重要的是,我们能从洪战辉的坚守里看到我们自己的坚守,能从洪战辉的承担里看到我们自己的承担。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去经历...  相似文献   

9.
季玲 《小学生》2011,(5):21-22
我校的教学理念所讲的“打好人生第一底色”。顾名思义,学校应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要让他们自我意识中能把自己当成一个走向生活的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但这些能力的培养靠什么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从加强劳动教育着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是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散文也不例外。在散文作品中,“形象”的表现形式有:山水游记和写景状物散文的“景物”、“风物”,托物言志散文的“意境”、“意象”,写人记事散文的“情趣”,哲理散文的“理趣”等。一、以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作品的解读这类文章的主体是包孕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或“风物”,所以,“形象”也就是文章中的“景物”或“风物”。———那么,应该如何解读这类散文的“形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解读,来阐述之。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  相似文献   

11.
刘达临 《成长》2007,(4):94-96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靠物质(最基本的是饮食)以维持自身的生存,靠性以繁衍后代,于是社会不断地延续了,发展了。物质生活和性生活是人类的两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一点似与动物并无二致),从这两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创造出高度的文化,建立起光辉灿烂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邱淑萍 《现代语文》2005,(5):113-113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凭衣装。那么文章靠什么呢?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文章的魅力就在语言。那么怎样打造作文语言呢?本文拟从恰当引用角度谈谈怎样使文章亮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医学的角度指出“法轮功”是靠“心理暗示”来催眠、控制修练者,大部分“法轮功”痴迷者属于易感型心理素质的人,容易入迷,且与其文化层次无关。这些人已经在心理上生病了,严重的已经发展成精神疾病,靠简单的劝导,帮教无济于事,只有请相关的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作对症治疗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现代人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广博的知识,而广博知识的获得是靠“理解”来实现的。目前,在报纸杂志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常常把阅读方法的多寡、速度的快慢、对常规问题回答的正误作为衡量阅读能力高低的尺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从阅读目的的角度思考,笔者想用阐释学、接受美学、语言学和文艺学中的观点,从“理理”的角度,对阅读能力作新的评价。我们认为,阅读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理解层次和理解境界的高低。下面就理解的层次和境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工》2010,(3):46-46
《凤凰周刊》发表郭铁成的文章说,“爱国”不是什么人教育出来的.而是人很自然生出的一种情感。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在一片特定的土地上生息繁衍,我们从一出生就有了这样一种群体性归属。我们很自然地承继一种特定的文化、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和历史记忆,于是我们与这一切形成一种难以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好文章当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让人茅塞顿开,久而难忘。好文章要靠好的立意来支撑,好的立意能使文章增色,使文章出彩,提升艺术品味。古人讲“意犹帅也”,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气和势”之本,《考试说明》在发展等级中对立意深刻作了详细的说明: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当前,高中生的作文存在着“低龄化”、“幼稚化”的弊端,文章缺少生活的体味、青春的思辨和时代的激情。那么,怎样才能让考生在高考中使作文立意深刻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肤浅的看法,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示。一、关注生活,挖…  相似文献   

17.
不但“贴近生活”这句话有“语病”,即便是生活的生命化、心灵4-I=也还是不够的,人的精神的丰富和开阔,一是靠天分,一是靠后天,而后天的学习,主要是阅读和思考。以往的“生活本位”语文学习观、写作观,使我们忽略了语文学习、写作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写作的第一客体是生活,第二客体是书本。当我们讲到写作的素材的时候,总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没有人说“书本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招数指津]一篇文章的完成不是像测字一样靠随机的选择一些字来凑合、堆砌,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有字斟句酌的深入思考,所以,古人才会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感叹。因此,这个词语用在这里。而不是其他词语,完全是靠文章的整体语境和主旨来决定的。因此,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我们可以达到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目的。那么,文章显性的、隐性的意义到底有哪些方面呢?我们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无中生有”是个贬义词,但出于某种需要,从“无中”说出“有”来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它能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靠“曲径通幽”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局面,让人看了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20.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