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是2009年起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大学生网民中尤其使用广泛.16号文件指出,微博是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块“新阵地”.以16号文件和24号令精神为指导,本文从WHO、WHAT、WHEN、WHERE、HOW这五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这一新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希望对辅导员的微博写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首先指出高校“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呈现出五方面的基本特征:即在体认主流价值取向的同时,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主体意识增强,思维趋于自我化;价值目标趋于多元化,但开放性、包容性特征明显;价值评价趋于理性务实,义利兼顾;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动迎接工作的挑战等。市场机制、中西文化的融合、“80后”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社会认同度不高是影响“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应从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加强主流价值取向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引导、制约、整合力度,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完善机制、搭建舞台等角度加强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80后”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因“90后”大学生的个性凸显,以及“80后”辅导员过重的角色负荷与较高的自我期待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身处多元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的社会环境中而产生的角色困扰等影响。给“80后”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80后”辅导员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努力培养健全的人格,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探索“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实现大学生发展成才与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微博的出现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指出了利用"微博"开展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微博"做好辅导员工作要从开设辅导员专用"微博"、利用"微博"加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集鲜明的优劣势于一身的“80后”辅导员,面对个性更加鲜明的“90后”大学生,“80后”如何应对“90后”,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80后”辅导员的优劣势的基础上,试图就“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90后”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最大、最活跃的群体。课题组通过量化和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博互动的策略模型,并且在分析大量调研结果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微博互动具有共友性、真实性、实用性和适时性的特点,提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博有效互动的前提是双方为共友关系,高校辅导员可依托微博平台为互动的观测点,线下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为归宿点,同时区分互粉、悄悄关注和不使用微博等不同学生群体,按照不同学生类型采取不同的互动策略,以学生个体为着力点,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与疏导达到最佳的教育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塑造了“90后”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也决定了其特殊的思想发展需求。这给与他们具有很多相似代际特征的“80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要使“80后”辅导员真正成为“90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满足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需求期待、符合“80后”辅导员心智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实现大学生发展成才与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目前,“80后”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体力量。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必须从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重视职业发展、健全职业发展体系,强化责任意识、优化外部环境,加强考核监督、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强“80后”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对这支队伍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当“80后“遇见”90后”“80后”的辅导员要合理的定位自己,扮演好亦师亦友的角色,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用心感化,努力改善工作方法,走进“90后”学生的内心,就一定能把辅导员的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0.
微博是当前深受90后大学生喜爱的网络互动模式,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应顺应时代需要,通过辅导员微博的因势利导,及时有效地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本研究有14位辅导员的参与,历时半年的实践研究,总结建立了辅导员微博的价值观引领机制、微博主的群体学习机制、微博群的联动机制以及辅导员微博的评估与激励机制,科学有效地开展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顾瑛 《课外阅读》2011,(11):26-26
本文试从辅导员和学生两角度来阐述“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袁争 《河南教育》2009,(3):50-51
随着大学生“90后”时代的来临,“90后”将在大学校园展示其独特个性和新鲜主张,他们中的大部分将在“80后”辅导员的引领下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有人称“90后”是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值得期待的一代。“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遇,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是不断冲突还是顺利融合?面对个性十足、自我倾向化很浓的“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该怎么与他们和谐共处,才能顺利地被他们接受、得到他们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90后”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已经登上了大学的舞台,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理想、张扬青春,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辅导员有很多“80后”的身影。我便是“80后”辅导员中的一员,与性情各异的“90后”大学生朝夕相处,正在经历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4.
鲍爽 《华章》2013,(13)
随着“90后”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 “80后”辅导员面对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一代青年学生,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在工作中探索有效的措施,做好“90后”学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微博的建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兴起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微博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辅导员微博,提出要构建受欢迎的特色微博;明确辅导员微博的主要内容;建立辐射性的辅导员微博团队,加强学校对辅导员微博的支持和管理,使辅导员微博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全新工作平台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萍 《文教资料》2013,(34):113-115
独立学院学生有不同于公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80后”辅导员的优势,对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80后”辅导员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 《教书育人》2010,(1):94-95
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队伍。就现阶段而言,“80后”辅导员正大批走上工作岗位,客观地分析“80后”辅导员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我们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辅导员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的高效渠道,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笔者通过阐述高校微博发展状况,提出了高职辅导员微博建设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了高职辅导员官方微博有效运行的4个平台建设,并探讨了辅导员官方微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是中国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人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较为广泛的教育者之一。近几年来,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在很多高校都已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面对首批“90后”大学生,部分在职辅导员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怠工。本文以工作倦怠理论为指导,从“80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自身成因出发,探讨在现今环境下辅导员工作倦怠自身的心理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20.
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80后”辅导员如何开展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80后”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用真心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提高网上引导的有效性,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