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州地区藏书事业从南朝沈约开浙江藏书风气之先,到清末刘承干殿私家藏书之后,前后历1500多年,成就辉煌.湖州地区藏书家以其高品位的藏书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2.
湖州的藏书文化历史悠久,两宋时期湖州出现了一批全国著名的藏书家,他们不仅收集了大量珍贵书籍,还积极地利用藏书进行学术创作与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同时,两宋时期湖州的藏书活动还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湖州绵延千年而不绝的藏书传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湖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和典籍聚散中心,不仅藏书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著述繁富。本文立足于藏书,对湖州丰盛的藏书与繁荣的著述之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这种互动关系对内表现为:学者因著述的需要而藏书;藏书家因藏书而成为学者。对外则表现为:藏书家之间互通有无,以利于收藏刊刻;学者借阅湖州藏书而成就自我,撰写出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
湖州自三国始设郡县,至南北朝时开始走向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成为经济发达、学术兴旺、文人荟萃之地,而古代典籍的收藏和利用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也与时代的步伐一致有规律地发展着,表现在私人藏书事业上,就是历代都涌现了众多的藏书家,而且其中不乏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家.清人郑元庆的《吴兴藏书录》就专门记载了晚明以前的一些湖州藏书家的藏书事迹,吴晗先生《两浙藏书家史略》录有湖州籍(包括  相似文献   

5.
对文学历史的自觉认识,在这种自觉认识上,对过去作家群和众多的作品在文学史的流变中加以比较研究,给予他们各种不同的与之相适合的位置。这就是所谓对文学史的考察。与以魏建安时期作为自己文学理念时代的刘勰与钟嵘不同的是,沈约以西晋太康时期为自己诗史理想时代。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沈约论述了东晋以降至刘宋时期的诗史论,给刘勰、钟嵘、裴子野、萧子显的诗史论以决定性的影响。可见,沈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始确立文学史的自觉,其意义十分深远。在西晋太康时期,即潘岳、陆机等文学的辞采和音调中,发现了与至今还保留古风的建安文学不同的特点,揭开了六朝新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湖州藏书文化地域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藏书与著书相结合,藏书与刻书密切相连,藏书与售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藏书的内涵丰富而富于文化的张力。藏书家的藏书目的和意识各异,但殊途同归,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竟陵八友"诗文集当以逯钦立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收最为详备,然尚有阙者.今人陈庆元<沈约集校笺>、林家骊<沈约研究>辑补了沈约许多诗文,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补辑了谢朓诸多作品,然很不完备.笔者在广泛涉猎资料的基础上,辑佚了"竞陵八友"散佚之作25首,存目24首.  相似文献   

8.
诗与画的融通之始是在六朝时期.六朝时期题画诗的出现及逐步成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六朝时期的题画诗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绘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略论魏晋时期的门第教育朱乐宁魏晋南北朝的世族,大都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可以说文化是构成世族的一个必要条件,门阀士族非常重视自身(包括宗族和家庭)文化的建设。如沈约曾对人说:“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琅琊王氏)之盛者也。”①沈约把“爵位”与“文...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伦理、婚姻等各方面的压迫束缚下,失去了学习文化和发表作品的机会,因而历代女诗人女词人很少.湖州古代文学史表明:从六朝起,有作品传世的湖州女诗人(含词人),每个朝代不过数人而已.清代,在清诗复兴中,有诗词作品传世的湖州女作者,大量涌现,且大多有专集,其数量之多超过历代总和.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湖州女诗人(含词人——下同.)约有五、六十人,其中包括非湖州籍而适湖州人者.除数量之多外,清代湖州女  相似文献   

11.
《搜神记》为六朝志怪小说之代表作,学界对其关涉甚多,然观学界之研究成果,对书中自然灾害之书写关涉不足。通过梳理《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可知《搜神记》中自然灾害数量众多,除对自然灾害书写以外,作者还记述了应对自然灾害之措施,对灾害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有篇幅短小凝练、风格奇崛、情节曲折之文学特点。最后,《搜神记》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思想义涵,其中既有天人感应之思,又有根治现实与强烈的忧患意识。探其缘由,实于干宝其人生平,思想与时代思想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六朝经济》一书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类叙述了六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与交通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六朝时期各地之间的区域性差异、部门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因素的积淀,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六朝经济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特点,其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别具一格,对于六朝经济的研究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有这些成果,既是这一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视野,利于我们更多更好地还原六朝经济的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13.
魏晋文学大师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后代产生了极大影响。从体例来看,对清初沈复《浮生六记》的影响就很深。《浮生六记》在继承学习前人的同时,能够有所发展、创造。首先,表现为对狂、趣、真、善、美精神上的继承,其次.在语言上更为精美.情节更为复杂丰富,尤其在耿颂友情、爱情方面更为细腻、生动感人。凡此种种.对后代均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是一部重要的汉代典籍,许慎、高诱先后为之作注。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许高二注相杂于一书。清代学者对许高二注何时相杂看法颇有分歧,甚至自相冲突。史志官私书目和文献征引材料表明,许高二注在宋代以前并行别传,杂于一书则是发生在北宋太宗至仁宗这百年之间,起因可能是缘自一场王宫大火。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中期诗坛崇尚盛唐诗风的大背景下,杨慎的六朝诗论显得特立独行。他的六朝诗学观在溯源六朝与唯唐是尊的诗学取径上及"性情"与"格调"统一的问题上与明中期主流诗论明显不同。分析其间原因,杨慎的诗学主张——崇尚六朝,不仅是为了革除时弊,还与其被贬云南所造成的心灵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包含大量艺术范畴,为洞察刘勰的知识谱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纵观全书,可以发现这些范畴,许多化用自绘画领域,如“神思”“气韵”“风骨”等。探寻这些具体的艺术范畴在诗论与画论之间的流转,并结合魏晋时期世情时序,可以对六朝时期诗画相互影响、诗论画论相互交融的情况加以考辨,亦可探赜魏晋六朝诗论画论之间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8.
《殷芸小说》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芸小说》是六朝重要小说之一。文章在初步探讨此书的一些问题后,指出姚振宗以《殷芸小说》为“《通史》之外乘”的说法错误,并评价了它在保存六朝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内容上注意到它的俗化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占的地位与陈芸同等重要,可惜迄今未有从其文学形象角度切入的研究,这在《浮生六记》的研究方面是一个重要的缺憾。透过《浮生六记》的文本,我们可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沈复是一个忠于所爱、率真洒脱而又有独特审美眼光和很高美学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20.
于安澜先生著《汉魏六朝韵谱》,对汉魏六朝八百余年的作品用韵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韵部概况,是研究汉魏六朝时期韵部演变的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但该书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如谢脁之部的文字就存在诸多失校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勘,将有助于该书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