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因汉字自身形体演变的原因以及古代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的限制,再加上书写者个人习惯的影响,因此武威汉代医简中存在大量异体字。徐莉莉先生撰文分析了其中的17例71处异体字,其中有全同异体字5例,部分异体字12例,所以该文中所称异体字实指广义。而武威医简中的广义异体字数量远大于此数,本文试对此进行补充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汉字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由于社会书写需要和文人刻意追求等诸多因素,汉字中出现了通假字、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等变异现象,给后人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古代作品带来了很大不便。特别是其中的古今字、通假字的界限和区别诸问题,人们至今仍各执一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对古今字、通假字的异同进行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汉语词的书写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汉语词的变化.汉字的形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只要我们翻开古书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字写多词和一词用多字.这些现象有碍于我们学好古代汉语.表现在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和繁简字上.其中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一字写多词,异体字和繁简字是一词用多字.为了更有效地阅读古书,更好地理解词义,我们须对此有所了解,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周金文属于早期汉字体系,由于汉字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异体字占西周文字总量的比例重大。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西周金文异体字加以考察,对于了解西周金文文字系统及用字实际,更好地理解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等传统文字学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于汉字字际关系的界定与表述。该套教材存在部分概念界定不明晰、表述不统一以及字际关系判断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通假字界定为异体字、将古今字界定为通假字、将异体字界定为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字构形的角度出发,对一些在古代文献中由于类化而改变字形的现象进行了分类阐述,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说明了类化前后的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因此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古今字四题     
本文认为古今字的实质是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实际上就是区别字。古今字与古今语,一是文字问题,一是词汇问题,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异体字中的一部分与古今字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古今字和通假字可以加以区别:古今字属于文字孳乳问题,古字和今字意义上有关联,历时;通假字是单纯用字问题,通假字和本字意义上无必然联系,共时。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古今字内容庞杂及学术界认识上的分歧,致使目前高校文科古代汉语教材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注释中具体字的处理,都存在着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古今字是一种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其内容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同源通用字。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术语的规范,避开“古今字”这一概念,分别归入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同通用字,不仅必要而且符合古人用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武威汉代医简异体字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是汉字发展变革的一个关键时期,具体的用字面貌在实物文字材料里表现得较为真切。武威汉代医简1972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东汉墓葬,内容为古代医方,反映了当时生活用字的实貌。本文对武威医简中出现的异体字的使用情况及其成因和沿革作了调查考释,以期反映东汉用字的一个历史侧面。  相似文献   

10.
古今字本是我国传统的训诂学术语。所谓古今字又叫分化字,或区别宁,它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在上古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直到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只收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其中还有异体字和生僻字),实际上上古的常用字只有三四千个。由于常用字少,因而出现了“兼职”现象,往往一字兼表数义。由于古字字义兼职越来越多,一形多义不便理解,且容易造成混乱,妨碍了书面语言的交际作用,于是人们要求文字在记录语言上更精密、更完善,需要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汉语中不同的用字现象 ,它们的来源不同 ,它们的含义不同 ,它们的功能也不同 ,所以无论如何是不能混同一谈的  相似文献   

12.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因在于来源不同,因此这两类字到了后代也走向不同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13.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道教文献,《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为其节略传本,两部经书在内容上多有重合之处,为考察异文现象研究提供了基础。以两部文献为语料,从训诂学的角度讨论了异体字、古今字、假借字三种类型的异文,为语言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912个汉语姓名尾字的梳理后发现,汉语男女名字中各有16个高频用字;对4000多个英语名字的归纳后发现.英语名字的尾字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9个辅音字母,3个元音字母。此外,通过对这些汉、英男女名字尾字构成规律的对比研究后还发现这二者之间有其共性:汉、英男女名字虽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两种名字的尾字大都有显示性别的功能。同时简述了俄罗斯、日本等国在使用英语语言构成其名字时区别男女名的常见后缀。通过对上述几个语种人名结构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名字不同寓意皆美,尾字虽异同可显性。  相似文献   

15.
日文汉字对中国人来讲,既有方便快捷的一面,也有扑朔迷离、误导思路的一面。我国人民创造的文字,陆续传入日本后,是怎样为异族消化、吸收、利用的?失真程度如何?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化?如何发展至今?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到底是不是一会事儿?文章探讨了日文汉字的历史渊源、发音演化、我们学日文汉字时怎样理解日本人的思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残卷)中共有通假字31组,为研究汉字的形义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判断理解文献古义,辨清学术史上的相关论争,提供了实证材料。其中85%以上的借字除了读音与本字相同相近外,形体上也与本字相近。但在不同的卷子中本字与借字的使用并不一致,表明魏晋时期这些字的使用正处于发展演变时期。  相似文献   

17.
汉字特点的主要特点,是多音多义,兼职兼类。多音多义,人尽皆知,而兼职兼类则并非都能明白,掌握汉字的兼职兼类,有助于正确阅读古籍。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汉语教学的难点。文章通过对预科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归纳预科生汉字书写偏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汉字教学的设想,进一步推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文字的产生,与中国汉字有密切关系,日语汉字是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日语汉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日本学界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商代是汉字的成熟期。在商代汉字的三种字体中,简牍文字是核心字体,其风格面貌决定了汉字形体的基本特征;甲骨文、金文、陶文是软笔书写为特征的简牍文字在不同书写载体上的特殊形态。对简牍文字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文字在商代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