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本文对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详加辨析,指出:古今字与同源字是部分重叠关系;与假借字有交叉的地方但颇有差别;与通假字在理论上没有关系,在实践上有纠葛但可以分辨清楚;与异体字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教材中,对于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不作专门的区分。它们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进行界定,举例分析了教材中出现用“同”注释的字际关系。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分别作出了建议,对教学实践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繁简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汉字字际关系,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繁简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繁简字与狭义繁简字既存在联系也具有区别。在廓清繁简字定义的基础之上,通过梳理其与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分化字、正俗字等字际关系的现有研究成果,讨论繁简字与诸字际关系的交叉与分野,可以有效厘清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使繁简字畛域更加清晰,亦可为之后的繁简字相关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字的情况:误将借字当作本字;误将异体字当作通假字;误将古今字当作通假字;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6.
浅谈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与繁简字既有不同点,也有部分交叉,与古今字、假借字之间迥然有别。文章通过具体字例的分析以辨析异体字与其他三者间的分野。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三字"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8.
异体字的定义与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体字是汉字整理与规范的主要对象,然而,由于以往的异体字研究对异体字的定义过于宽泛,混淆了不同性质的字际关系的界限,给汉字的整理与规范造成了一些混乱。对异体字的界定从本质上可分为同词异形和同字异体两种观点。事实上,应当从构形和功能两个维度重新定义异体字,即异体字是为语言中同一个词而造且在使用中功能未分化的、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由此可以划清异体字和分化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避免汉字精简中的一些弊端,对异体字的整理与规范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霞  王其英 《语文天地》2011,(13):30-32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一个饕餮大兽。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让我们高中学生不知道古今字、异体字为何字。即使对口口声声学习的通假字也貌似知道,实际上不知所以。因为,从初中到高中,  相似文献   

10.
汉字的字形十分复杂,字形不同的几个字有可能是同一个字,而字形完全相同的有可能不是同一个字。因此,有必要对"同字"做一个界定。本文提出了以音义为基础的方法来界定"同字",认为凡是字音字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觉符号均可视作"同字",并在此基础上以几种典型的字际关系(如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同形字及同义换读)为材料来论证这个定义。  相似文献   

11.
同一个词语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同词异字是从词的角度来观察记录词语的文字,它不等同于异体字。对金文复音词同词异字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汉字本身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及同词异字的字际关系,对汉语词汇史和语源学的研究也有积极的作用。从文字关系上看,金文复音词同词异字之间不只是简单笼统的异体字关系,还有通假、古今、同源、增繁、简省、字形错讹等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一个饕餮大兽。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让我们高中学生不知道古今字、异体字为何字。即使对口口声声学习的通假字也貌似知道,实际上不知所以。  相似文献   

13.
马君花 《文教资料》2010,(31):22-24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现象,通假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本质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不能正确区分二者。本文建议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入古今字的概念,同时注意规范界定与表述用语。  相似文献   

14.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现象在注释时应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辞源》(修订本)是当时影响最大,时人阅读古代典籍无可替代的权威工具书。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它还存在着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通假字解释方面就存在着以通假字术语说解异体字、同源字、古今字和本借字互倒等缺欠。  相似文献   

16.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三个互不包容的术语。但由于历来学界时其界说不清。以至于今仍纠缠不清。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因出自多人之手,文选注释“某,通某”中。误将一些古今字、异体字,说成是通假字;有些字本有其义或可引中出其义的。也滥注为通某字,而有些实为通假字的却又当注未注;有些某通某或与常用词、通论的论述相互矛盾,或注释前后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有并吞八荒之心”的秦国,又是贪心不足的吞象蛇。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使得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变成了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8.
甘勇 《现代语文》2010,(1):140-143
段玉载《说文解字注》以“明通假”“求词源”为核心,疏通了古汉语的同源字系统。该系统从层次上可分为通假字系统、异体字系统、古今字系统、同族词系统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9.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近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应近字包括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转注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和词语化对音字。近字大约是指跟正体字相对应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版《大字典》第六册若干字为例,对其字际关系的沟通、尤其是异体字的认同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