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漫谈通假字     
丛利红 《考试周刊》2011,(69):23-23
文言文里有很多文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字"。用字通假与写别字不同。通假字是古人在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又没有统一的字典可供查找,就用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来代替本字,是古代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字。文言文里还有两种文字现象:假借字和古今字。  相似文献   

2.
通假字和古今字,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常见的两种文字现象。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章中,就有不少通假字和古今字。为什么古代汉语中会出现这些文字现象,如何区别这两种现象,这是语言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传统训诂学上两个术语,在现代的古书注释工作中常常出现古今字与通假字不分的现象。本文试图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二者的异同以区别之。  相似文献   

5.
通假字刍议     
通假字是指古汉语中声音相同或相近字的互相借用。这种古音通假的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六十六篇(首)古文中(包括阅读课文),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共出现一百二十四个(重现的不包括在内)。其中通假字占80%左右,古今字约占16%,异体字约占4%。这样看来教好通假字在中学古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通假字教学还存在着混乱的现象。不明瞭古音通假原则,而望文生训、误用通假、滥用通假的是不乏其例的。有位中学教  相似文献   

6.
古今字四题     
本文认为古今字的实质是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实际上就是区别字。古今字与古今语,一是文字问题,一是词汇问题,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异体字中的一部分与古今字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古今字和通假字可以加以区别:古今字属于文字孳乳问题,古字和今字意义上有关联,历时;通假字是单纯用字问题,通假字和本字意义上无必然联系,共时。  相似文献   

7.
也谈古今字与通假字之辨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运用文字学、逻辑学的相关知识,重新审察古今字与通假字,透过音形义方面的异同表象,提出以是否是新造调为标准,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中非古今字部分;以是否是“本有其字”为标准,区分通假字与古个字中非通假字部分的理论主张。最后,肯定“古今通用”现象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桂馥为"说文四大家"之一,他在征引古籍佐证《说文》的过程中,解释并记录了大量的异体字、古今字以及通假字,他所说的异体字主要包括变体、或体、别体和俗体字等;他所认为的古今字主要是指古今时代用字的不同;对于通假字,桂馥通过大量文献的考据较自觉地从音转的角度来看待通假问题,抓住了音同或音近是通假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字被乱定为通假字。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先谈谈什么叫通假字。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时借用当时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这种现象就叫做通假。其中借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例如:借  相似文献   

10.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是古汉语中不同的用字现象,它们的来源不同,含义、功能也不同。但是在当前的古汉语研究和教学中,这三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尚未获得一致的看法。在给古籍作通俗的注解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简便起见,在叙述时最好用“通”这个术语表示通假字,用“同”这个术语表示异体字,用“后来写作”表示古今字。  相似文献   

11.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和全日制普遍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在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注释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混淆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导致古今字、通假字认定错误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本来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在产生的原因上,前者是上古为了解决汉字“兼职”(一字多义)所产生的词义含混不清的现象而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区别字,它的产生,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意义的历史现象,具有历史必然性;而后者则是古人在书写时有意无意所写的别字,是…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一些通假字古今字注释有异议,有人认为他把有的古今字注成了通假字,通假字注成了古今字。在此拟通过广泛的资料查询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来源、定义,找出王力和其他学者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字在注释上的分歧,并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13.
在郭锡良等五位先生所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选取先秦至汉部分文选中的95组通假字和古今字,通过查阅工具书,确定有45组通假字,并分析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音韵关系,发现音同通假这类更易成为通假字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注释中将通假字、古今字混为一谈,注释体例混乱,不仅不利于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而且导致中学文言中的汉字基础知识与高校古汉语中的通论知识脱节.建议规范语文教材古诗文中通假字、古今字的注释体例,使用前后统一、约定俗成的训释术语,在教材的附录之中对这类文言文中常见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一、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琐辨 陆锡兴在《通假字管见》一文中指出:与通假字相对的字是正字。那么,什么是正字呢?我们可根据《说文解字》确立的以形定义、汉字分工的体制,用“专字专用”为准绳来衡量,符合一千八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宇词合一用字规范的、是正字;否则,是通假字。 而古今字,则是先后出现的,记载同一个词义的,在形体上有差异的一组文字。古今字中有一部是区别字。在区别字中,后起的今字,常常是正字;古字往往是与此字相对的通假字。陆文在论及通假字、古今字关系时,也正是持这种观点的。他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汉字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由于社会书写需要和文人刻意追求等诸多因素,汉字中出现了通假字、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等变异现象,给后人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古代作品带来了很大不便。特别是其中的古今字、通假字的界限和区别诸问题,人们至今仍各执一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对古今字、通假字的异同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新编高中课本第一册(以下简称“课本”)关于“注意古字通假现象”的论述,举例有失严谨,致使条贯纹乱,论证矛盾。课本指出:“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接着分别介绍了“通用”、“假借”和“古今字”。最后强调:“通假字中只有一些通用字和古今字可以互相通用,至于假借字只能是甲字通乙字,而不能倒过来把乙字写成甲字。如‘蚤’通‘早’。但‘早’不能写作‘蚤’的通假字。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仅就此段文字而论,固然无懈可击,但将这些“应该特别注意的”话同前面关于“本有其字”的“假借”的例证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现象在注释时应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碰到通假字和古今字这两种语言现象。比如,“旦回不可不蚤自来自谢项工”,“蚤”通“早”(《鸿门宴》)。“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石钟山记》)。许多同学对这两种语言现象无法正确区别,常常似是而非,张冠李戴。那么,通假字与古今字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区别呢?通假字又称通借字,是在语言运用时一种临时性的同音借用或同音替代的现象。两个字的字形和字义本不相同,只是因为字音相同或相近,一个字被借用为另一个字,这就是通假字。如上例中,“蚤”本义为跳蚤,而“早”…  相似文献   

20.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近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应近字包括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转注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和词语化对音字。近字大约是指跟正体字相对应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