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三字"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教材中,对于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不作专门的区分。它们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进行界定,举例分析了教材中出现用“同”注释的字际关系。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分别作出了建议,对教学实践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于汉字字际关系的界定与表述。该套教材存在部分概念界定不明晰、表述不统一以及字际关系判断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通假字界定为异体字、将古今字界定为通假字、将异体字界定为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4.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教材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16篇文言文(含诗、词)中涉及“三字”判定的就有26处。但是在“三字”的定义及判定标准上,无论是现行古代汉语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三字”判定上的混乱。可见,高中语文教材里“三字”混用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5.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教材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16篇文言文(含诗、词)中涉及"三字"判定的就有26处。但是在"三字"的定义及判定标准上,无论是现行古代汉语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三字"判定上的混乱。可见,高中语文教材里"三字"混用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6.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代汉语里的一对常见概念,但在现今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对二字的界定和分类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中学教材中常常以“同”混淆两者的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不可以仅用“同”来简单诠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三个互不包容的术语。但由于历来学界时其界说不清。以至于今仍纠缠不清。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因出自多人之手,文选注释“某,通某”中。误将一些古今字、异体字,说成是通假字;有些字本有其义或可引中出其义的。也滥注为通某字,而有些实为通假字的却又当注未注;有些某通某或与常用词、通论的论述相互矛盾,或注释前后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8.
郭编《古代汉语》(修订本)文选部分在注解通假字问题上还有可商榷之处,例如异体字误为通假字、古今字和通假字混淆以及未注明通假等,本文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9.
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文字运用方面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确切了解其意义和用法,有助于初学者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特征,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然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文言文注释当中,三者却往往被混为一谈,而且与目前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和工具书出现分歧,从而给中学古文教学带来诸多疑惑。  相似文献   

10.
通假字、古今字与异体字是古代汉语里常见的概念,然而在现在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三者的界限和分类仍比较混乱。本文试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一个饕餮大兽。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让我们高中学生不知道古今字、异体字为何字。即使对口口声声学习的通假字也貌似知道,实际上不知所以。  相似文献   

12.
一些中学教材编写者不分“三字”即通假、古今与异体字,不明其判断原则,故教材注释中大多都以通假视之,错误百出。文章主要以刘兴均的理论为基础,对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本(共五册)中存在的“三字”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在语音方面都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在判别三者时,不能从语音方面着手,否则就会乱成一团麻,只能从形体和意义这两个角度去判定“三字”,才能达到定义要准确、定称要确定的科学要求,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古今字内容庞杂及学术界认识上的分歧,致使目前高校文科古代汉语教材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注释中具体字的处理,都存在着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古今字是一种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其内容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同源通用字。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术语的规范,避开“古今字”这一概念,分别归入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同通用字,不仅必要而且符合古人用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有并吞八荒之心”的秦国,又是贪心不足的吞象蛇。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使得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变成了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5.
通假字浅说     
通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多学科领域,越来越被专家学者重视.近几年来,归纳整理通假字的专著,杂志上的专论文章也不少,但众说纷纭,对通假字概念的理解及其使用情况相当不一.理论上的模糊,导致教学上知识的混乱,古今字“通”,异体字“通”,多义词“通”,“通”成了万能的钥匙.所以,对通假字给予历史的科学的解释,是古代汉语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虽然一脉相承,但二者的差别也很多,这导致“三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问题的产生和复杂化,并且历来都是教学和研究中的难点,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混淆,本文以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的注释为例,进行考释、分析和梳理,旨在弄清这三者的概念并指出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注释中对此颇有混淆甚至错误的地方,以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假字和古今字,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常见的两种文字现象。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章中,就有不少通假字和古今字。为什么古代汉语中会出现这些文字现象,如何区别这两种现象,这是语言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汉字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由于社会书写需要和文人刻意追求等诸多因素,汉字中出现了通假字、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等变异现象,给后人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古代作品带来了很大不便。特别是其中的古今字、通假字的界限和区别诸问题,人们至今仍各执一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对古今字、通假字的异同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是古汉语中不同的用字现象,它们的来源不同,含义、功能也不同。但是在当前的古汉语研究和教学中,这三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尚未获得一致的看法。在给古籍作通俗的注解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简便起见,在叙述时最好用“通”这个术语表示通假字,用“同”这个术语表示异体字,用“后来写作”表示古今字。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上古今字内容庞杂及学术界认识上的分歧,致使目前高校文科古代汉语教材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注释中具体字的处理,都存在着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古今字是一种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其内容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同源通用字。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术语的规范,避开“古今字”这一概念,分别归入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同通用字,不仅必要而且符合古人用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